利用戒毒人员陈某某的退伍军人身份提高戒治效果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不同于许多性情散漫、缺乏集体观念的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群体中有一小部分曾经在部队服役。这类戒毒人员接受过正规的部队训练,长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和熏陶,只因沉沦毒海才误入歧途。为了帮助他们坚定戒毒信念、激发戒毒的内生动力,民警选择通过回忆军旅生涯、激发其爱国热情的方式帮助戒毒人员增强戒毒自信心,提高戒治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陈某某,已婚,初中文化,有一女即将高考。陈某某2017年开始吸毒,同年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查获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后在社区康复期间因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被某市公安局决定予以再次强戒至今。陈某某当过炮兵,服役期间曾因日常表现优秀以及在部队演习中表现出色获得过连、营、团嘉奖。如今,这些在部队的曾经荣光却因陈某某吸毒而蒙尘。陈某某常因为自己从退伍军人沦为戒毒人员感到羞愧,也担心女儿因自己强戒人员的身份无法参加高考,还忧虑自己吸食毒品严重损害健康,将来无法陪伴女儿成长成家,所以时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的样子。为了帮助陈某某坚定戒毒的信心,重塑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大队民警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矫治措施。
一、发挥特长强信心
陈某某初入所时寡言少语、闷闷不乐,显得心事重重。但在入所训练时,该戒毒人员就表现出了扎实的队列训练功底,且对民警指令表现出较强的服从性。经民警谈话了解,陈某某曾经在某炮兵连服役,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表现较好,因误入歧途,才沾染上毒品。大队民警遂以其退伍军人的身份为教育矫治切入口,先是发挥陈某某口令响亮、队列训练动作标准,训练成绩突出的特长,安排其带领戒毒人员每天早上做早操、跑步,开展康复训练。在“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大队又安排陈某某上讲台为所有戒毒人员演讲。陈某某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回忆保家卫国的光荣岁月,讲述自己“在部队最难忘的一件事”、“在部队最难忘的一个人”,还即兴带领所有戒毒人员唱起《军中绿花》、《当那一天来临》、《驼铃》等军歌。这无形之中激发了陈某某的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找回了曾经的自信,重燃了戒治成功的信心。
二、释法解惑解心结
针对陈某某担心女儿因自己吸毒经历影响前途的顾虑,民警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后向陈某某做好释法工作:一般情况下,父母有吸毒史或者接受刑罚并不会影响其孩子考学、就业,甚至如教师、医学等服务社会、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报考军警院校等需要政审的时候,依照政审的相关规定,孩子上此类大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综合考虑此因素。听了民警的解释,陈某某的心结得以打开。
三、亲情帮教巩固成果
作为一名父亲,女儿是陈某某心中最温柔的牵挂。陈某某经常思念女儿,惦记着女儿的思想成长和学业,渴望能与女儿进行面对面交流。于是,在疫情期间,民警为陈某某安排了视频会见,让陈某某与女儿坦诚交谈,加深沟通,增进了解。陈某某向女儿表示,为了女儿一定会树立正向观念,希望女儿不要因为自己被强戒而影响到学业;同时鼓励女儿说,未来的路会很宽广,相信女儿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人。视频会见之后,民警还鼓励陈某某向女儿写一封《给女儿的信》,讲述了当年自己当兵时为祖国刻苦训练,服从管理并因为表现突出而获得奖励的经历,但现在因为误入歧途才走上吸毒的道路,为此非常悔恨,向女儿表达自己戒掉毒品的决心,并祝福女儿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在信的结尾,民警介绍了陈某某在所内的表现情况,鼓励其女儿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将来报效祖国和社会。不久,女儿给陈某某写了回信,表示自己不会受他的负面影响,一定会认真学习,同时鼓励他早日戒掉毒品,健康回归家庭。收到女儿的回信,陈某某脸上又重现了笑容。
四、实施效果
在国庆节假期和党的二十大期间,陈某某主动帮助民警向其他戒毒人员普及国庆节和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号召戒毒人员遵守纪律、服从命令,保证大队戒治秩序持续安全稳定;在观看时政教学视频的时候,陈某某还主动用纸笔记录学习内容,特别是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本三基四梁八柱”等信息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记录得尤其仔细。他向民警表示,了解自贸港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自己的眼界,家乡的发展蓝图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自己解戒后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在民警的循循善诱和多重引导下,陈某某逐渐变得越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起来,成为大队积极戒治、表现最好的戒毒人员之一。
【案例思考】
在戒毒人员的教育戒治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取得良好戒治效果的前提和保障,更是确保场所平安和不断提升戒断率的有效方法。在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矫治时,民警要注意从亲情、履历、特长等方面入手,开展针对性教育,对于稳定戒毒人员情绪、改善戒毒人员的戒治态度、提升戒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重视戒毒人员的既往经历、职业
戒毒人员出身各异,曾经从事的职业也不同,其中不乏一些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民警要善于发掘戒毒人员的身份背景特点,深入了解其面临心理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何处,帮助其妥善疏导。在本案例中,陈某某是一名退伍军人。军人是具有高度职业荣誉感的职业,可以说只要曾经在部队服役,就必定会为自己军人身份终身感到骄傲,也必然使其会渴求被尊重,更需要他人的认可。即便曾经吸食毒品,这点也不会改变。而现实是,自身的吸毒经历让有从军经历的戒毒人员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从“最可爱的人”变成“最让人嫌弃的人”,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陈某某正是如此。民警通过挖掘陈某某吸毒前的不同履历,找出其经历中的闪光点,对于帮助其重拾戒治信心,成为戒毒人员中的表现突出的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是发挥特长可以增强信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从特长着手,发挥其长处,利用其长处激发其重塑自我的信念,对于重塑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警深刻认识到,戒毒人员也需要鼓励和认可,恰如其分利用其过往的职业、经历的特征,为其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干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其戒毒的内生动力,使其能够在追忆曾经辉煌的同时,不断反思、时刻警醒自己在现实戒治中要呈现出最好的一面。本案例中,民警利用陈某某是退伍军人这一身份特点,为其施展才干、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其在为大队管理教育戒毒人员服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激发集体荣誉感,又让其上台演讲,选取“在部队最难忘的一件事”、“在部队最难忘的一个人”等能够激发正能量的主题,为其搭建畅谈和回忆军营生活的舞台,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重视亲情的力量
本案例中,陈某某能够迎来明显转变,民警抓住其心里最核心的问题,即陈某某对于女儿前程的关心是关键。民警通过释法和安排亲情帮教,解决了其家庭方面的思想顾虑,让陈某某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同时也加强了陈某某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促进了家人对陈某某在所内戒治生活的关心和支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推动陈某某逐步扭转心境,为后续戒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