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急性脱毒案例分析

戒毒人员急性脱毒案例分析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广州市戒毒管理局下属的潭岗强制隔离戒毒所、广州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从2009年3月开始,分别承担起市内男性和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全程收治任务,与全市的200多个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对接,按照“即抓即送、应收尽收”的工作要求收治戒毒人员。面对大批量新收的吸毒人员,尤其是戒毒人员患病率高,特别是高危病患人员明显增多的情况,如何尽可能地控制戒断症状,确保安全脱毒是个难题。戒断症状是脱毒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对于吸食传统毒品如海洛因,在急性脱毒过程中,常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自述全身疼痛难忍、视物模糊、坐立不安、颤抖、流泪流涕、讲话口齿欠清等躯体戒断症状;而新型毒品,虽然躯体症状不明显,但可出现急性、短暂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意识障碍、伤人行为等。为了减轻戒毒人员的急性戒断症状,适应场所戒治生活,维护场所安全,我局制定急性脱毒治疗方案,顺利完成脱毒治疗的重要工作环节。

【方案制定】

按照以“减轻毒品依赖者急性戒断症状”为中心思想,主要采取“非替代治疗”方法为主,以达到成功脱毒。根据脱毒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脱毒方法和选用不同的脱毒药物。通过方案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尽可能消除或减轻急性戒断症状,减少身体伤害,增强体质,使戒毒人员逐步适应戒毒场所生活;

二是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戒毒人员能以合作和信任的态度和方式接受下一步的脱瘾训练;

三是除了医院戒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外,还需要管教部门和基层大队的配合和共同努力,确保在急性脱毒期间的医疗和管理安全。

【实施情况】

一、成立医疗戒治小组,建立联动网络

急性脱毒应急处置小组由管教副所长担任组长,管理科、医院、教育科、大队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各司其职,加强联动互动,主要负责在急性脱毒期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预案,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加强急性脱毒的处置能力。

二、成立专门的收治大队,专收专管

设立一个大队为专门的收治大队,加强新入所收治队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所有新收治的学员在此要经历医学脱毒、入所教育、心理测验、心理矫治和适当的体能康复,管理上按照“三三六”戒毒模式实施分型编队、分类戒治、分级处遇。成立专门的急性脱毒室、严管室、传染病室、普通病室、普通新收人员室,这些处置室不仅安装有监控设备,还有专门的值班民警24小时无间断巡查和监控。对于刚入所、急性戒断症状比较明显的强戒人员,收治入急性脱毒室,由专门的民警负责看管;而那些思想上有抗改情绪的强戒人员则收治入严管室,由教育科民警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矫治和辅导;对于入所时查出有传染病的强戒人员则收治入传染病室,进行医学隔离,必要时送外院治疗;而基本无戒断症状的病患人员则收入普通病室,其余则收入普通新收人员室。

三、根据生理脱毒法的目标要求,规范开展分类戒治工作

对于单纯吸食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的强戒人员,则按阿片类依赖的方法进行医学戒治,根据场所的医疗条件,可采取代替或者非代替治疗,重点控制戒断症状;对于单纯吸食冰毒、麻果等合成毒品的强戒人员,则按苯丙胺类依赖的方法进行医学戒治,一般予镇静等对症处理,重点关注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幻听、抑郁等,必要时可用抗精神病药物,加强心理矫治,严防自伤自残或者攻击他人等威胁场所安全的行为;而对于叠加滥用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的强戒人员,则根据其戒断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和严重程度,遵循上述原则进行戒治。

如强戒人员陈某,男,54岁,既往海洛因滥用病史30年,吸食方式为烫吸、肌肉和静脉注射,每日约1-3次,每次约0.1-0.5g不等,其中间断服用美沙酮治疗六余年,未吸食任何合成毒品,曾被强制隔离戒毒3次,因期满出所后再次复吸,于2017年9月15日由公安机关即抓即送入我所,入所体检时暂无明显戒断症状。该强戒人员入所1天后即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腹泻,纳差厌食,失眠,伴软弱无力,肌肉酸痛,时有打呵欠和畏寒,呕吐基本为干呕,时有少量胃内容物,腹泻约4-5次/天,为黄色水样便,每次量不多。患者自诉整晚不能入眠,未出现幻觉或幻听。

根据病史、症状,该强戒人员可诊断为海洛因中度依赖,此次戒断反应属于中度,尤其以腹泻、纳差和失眠症状明显,需收入急性脱毒室严密观察,采用非代替的对症治疗,同时教育科民警介入,加强有关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宣传,尤其加强心理矫治,增强其戒毒信心。

针对该员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予阿托品解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加用藿香正气丸;针对患者胃纳差的症状,可予葡萄糖、氯化钠和维生素C等静滴,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开具流质易消化的病号餐,根据患者的胃纳情况适当调整;针对患者失眠的情况,予安定对症处理,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可用具有更强镇静效果的氟哌利多。同时,加用韩式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嘱大队严密观察,加强管理和夹控,不适随诊,随时做好送往外院进一步诊治的准备。该强戒人员的戒断症状在开展医学戒治第二天有所缓解,在第七天明显缓解,到第十二天戒断症状基本消失,第十六天已能参加体能恢复锻炼。

【案例思考】

一、取得的效果

我局承担戒毒人员全程收治“即抓即送、应收尽收”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未发现过非正常死亡案例或者医疗事故。2016年女子所通过对72名海洛因复吸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戒断症状从第3-4天开始有明显缓解改善,72名中有15名中度戒断综合症,22名轻度戒断综合症,治疗前心电图正常12人,异常60人,治疗后心电图正常56人,异常4人。通过急性脱毒期的综合治疗,患者自诉戒断症状的缓解比自然脱毒过程中快,身体不适的症状减轻,睡眠、注意力、记忆力、体能恢复快。

女子所对75名确诊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专科精神药物治疗,其中57人在急性脱毒期结束时精神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率达76%,通过开展专科治疗,大大提高了急性脱毒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二、对毒品成瘾问题和戒毒工作的思考

由于急性戒断症状有自限性,不用药也能自然消退,容易产生治疗可有可无的观念。完整的戒毒包括脱毒、康复、回归社会三个连续的过程,脱毒治疗不等同于戒毒,而是戒毒的开始,强制戒毒并不是强制戒除。吸毒虽是不良行为,但成瘾却是一种疾病,医学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合成毒品的滥用比例已经超过传统毒品的滥用比例,合成毒品对吸毒者的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普遍存在医护人员缺乏,更缺乏进行行为治疗和心理康复的专业人士,现有医护人员参加过系统药物依赖治疗培训的也十分有限。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脱毒治疗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继续加强专业技术学习,不断完善急性脱毒期戒毒人员的管理和治疗方案,积极探索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