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一例吞食异物戒毒人员急性脱毒期的治疗与护理

一例吞食异物戒毒人员急性脱毒期的治疗与护理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张某,女,47岁,离异,小学文化,无业。2017年9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抓获时吞入金属钥匙和打火机各一枚,投送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

入所时,患者精神萎靡,浑身乏力,表情痛苦,可见流涕、流泪、震颤等症状。自诉:浑身疼痛,5天来未进食。既往有胃病史、低血压,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于1990年受同伴教唆开始吸食海洛因,后因结婚而戒断了毒品。2003年,夫妻离婚后又开始复吸毒品直到现在,吸食方式为烫吸。入所前的近3月,每日吸食次数为2-5次,每次吸食量为0.2-0.5g。

入所查体:体温36.2℃ ,脉搏84次/分 ,呼吸22次/分,血压90/60mmHg,体重47kg。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腹部X线提示腹腔内有2个不规则高密度异物影长约为4.2cm、8.2cm;B超提示胆囊炎;血红蛋白94g/L;尿常规未见异常;传染五项(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阴性;正常心电图;吗啡尿检阳性。

【方案制定】

(一)评估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身心状况评估,建立健康档案。

(二)诊断

病情诊断:1.阿片类急性戒断综合征;2.腹腔内异物;3.水、电解质紊乱;4.贫血。

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疼痛:腹痛、骨、关节、肌肉疼痛;3.焦虑、恐惧;4.不合作;5.睡眠紊乱;6.自我形象紊乱;7.潜在并发症:出血、穿孔、梗阻。

(三)治疗方案

1.异物处置;

2.脱毒治疗;

3.一般对症治疗; 

4.心理干预治疗。

(四)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不同的躯体症状表现,给予相对应级别护理。

【实施情况】

张某入所后,由接诊的护理人员向她介绍了戒毒所的环境、戒毒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戒断症状、异物排出方法和异物导致的身体不适感,缓解了她对环境的紧张和戒毒抵触情绪。另外,对张某进行了细致的人身安检,将病房、宿舍中可能造成其再次自伤自残的物品清除,床旁加护栏以防坠床。

第1-3日:张某的戒断症状较为明显,活动无耐力,出冷汗、烦躁、厌食、呕吐、抽搐、腹痛,还有觅药行为。我们叮嘱其卧床休息,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大量静脉补液(复方氨基酸、能量合剂、西咪替丁、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口服益安回声口服液一次2支,一日3次。医务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鉴别腹痛的诱因和有无腹膜刺激征。给予一级护理,由护理人员每小时监测其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用生理盐水及2%碳酸氢钠溶液交替进行口腔护理,一日2次,护理操作轻柔。联系食堂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营养餐,鼓励少量多餐。

第4-7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开始进食,可下地活动,腹泻,睡眠质量差,血红蛋白90 g/L。继续静脉补液、脱毒缓解治疗(口服益安回声口服液一次1支,一日3次),口服谷维素(20mg/次),硫酸亚铁(0.3g/次),维生素C(0.1g/次),一日三次。二级护理,每日监测生命体征4次,记录出入量,对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查;指导其多饮水,每日餐前进食粗纤维食物(韭菜)2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并给予无菌凡士林涂抹;鼓励其进行适量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指导患者对风池、翳风、安眠等穴位进行按摩以改善睡眠。

第8-1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饮食恢复正常,急性戒断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胃痛,于入所第9日排出异物,经对粪便检查及腹部X片检查,异物完全排除。停止静脉输液及脱毒药物服用,改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氢氧化铝(0.9g/次)、西咪替丁(0.4g/次),餐前服用,一日3次。三级护理,每日监测生命体征2次,鼓励其参加适度的文体活动。

第11-20日:每日监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有无消化道创伤及后遗症,嘱其清淡饮食,禁油腻、暴饮暴食。讲解海洛因等毒品危害,进行法律知识宣教,患者切实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鼓励张某树立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助其与家人联系,张某戒毒获得了家人更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必要的心理治疗。我们对张某采用认知疗法,让其正确对待强制隔离戒毒事实,引导其在内心深处认识到吞食异物不可能达到逃避处罚的目的。这样不但会对自身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也会受到相关法律更为严重的惩处。同时,采用精神分析疗法,掌握张某的心理动态,及时掌握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及时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扭转不良的心态发展,防止再次发生自伤自残行为,让她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案例思考】

(一)效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张某于入所第9天,所吞食的打火机和钥匙完全排出,后期随诊没有发现消化道创伤和后遗症。入所15日后吗啡尿检呈阴性,完全停服缓解戒断症状药物,体力逐渐恢复,一月后体检体重为49Kg,血红蛋白104 g/L,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二)反思

文献报道,80%的消化道异物可自行排出。异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伤越大,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促使异物排出,降低消化道损伤,如溃疡、穿孔、大出血等情况的发生。从案例中不难发现,戒毒人员吞食可能危及生命的异物并非其本意,而是为了逃避强戒,部分戒毒人员入所后仍心存幻想,不愿配合治疗。长期的药物滥用导致该类人群性格多偏激、固执,不信任他人。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做到及时有效沟通,充分给予患者尊重和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获取患者的信任,找出“症结”所在,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避免再次自伤自残;其次,加强巡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足量治疗;最后,异物排出后进行追踪治疗,对消化道后遗症进行治疗。

戒毒人员吞食异物的行为给执法工作也带来了困扰,更增加了急性脱毒期的治疗风险,管理人员、医护人员要准确掌握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认真观察和实施具体措施,使异物安全排出,顺利度过急性脱毒期,降低戒治风险。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