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朱某某反复发作恶心呕吐的医疗救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恶心、呕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恶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表现为胃部不适和胀满感,常为呕吐的前奏,多伴有流涎与反复的吞咽动作;呕吐是一种胃的反射性强力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能迫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急速排出体外。恶心、呕吐可由多种迥然不同的疾病和病理生理机制引起。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朱某某,男,27岁,初中文化,天津市人,身高175cm,体重70公斤,2017年6月8号由天津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调入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9月4号由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调入天津市双口强制隔离戒毒所。该戒毒人员接触毒品史近10年,吸食毒品为甲基苯丙胺,方式为烫吸,每次吸食计量为0.1克。入所体检情况正常。既往体健。左下肢外伤术后。
(二)发病情况
2018年10月19日,朱某某自述胃部不适,就诊于我所戒毒医疗中心。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2018年10月22日,朱某某再次就诊,诉胃胀、胃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液体,无呕血及黑便。体格检查未见异常。2018年10月23日患者因头晕、恶心呕吐、胃胀,再次就诊于戒毒医疗中心。
(三)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1.病因分析。
朱某某因胃部不适及反复恶心呕吐就诊,虽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适度抗炎、促进胃肠功能等常规对症治疗,但仍诉反复出现胃部症状,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患者症状呈非线性关系,经腹部彩色B超及抽血化验检查患者无明显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考虑患者消化道症状与吸毒后胃肠道反应有关。大多数吸毒人员体质较正常人差,机体免疫力功能受损,消化道功能较差,因此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朱某某临床表现特征为症状重、体征轻,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轻度或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随着戒毒人员对毒品依赖的逐渐减轻及毒品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加之给予消化系统症状对症处理,朱某某病情逐步恢复。
2.治疗情况。
戒毒医疗中心门诊根据患者症状初期给予抗酸(西咪替丁片)、促进胃动力(健胃消食片),患者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更改治疗方案为抗炎(诺氟沙星口服)、抗酸药物更改为雷尼替丁、抗组胺及止吐(苯海拉明口服)、促进胃肠动力改为食母生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经上述治疗,朱某某诉胃部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后经戒毒医疗中心会诊后决定,2018年10月26日带朱某某至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给予行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未见异常,肝功能检查指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白细胞75个/uL,正常0-28个uL,尿潜血+-,白细胞脂酶2+,其余指标未见异常。门诊医师考虑泌尿系轻度炎症,给予左氧氟沙星口服对症治疗。其后患者因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多次就诊于戒毒医疗中心,给予保护胃黏膜、抑酸等药物口服,朱某某自诉胃部不适症状较前略有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2018年11月1日,经戒毒医疗中心集体会诊后带戒毒人员至天津市北辰医院就诊,门诊给予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彩色B超检查提示未见异常。门诊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0.2g,口服,3次/天,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口服,3次/天,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口服,1次/天。
(三)医疗救治效果
经社会医院外诊后,根据医师开具诊断处方,给予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复方消化酶)、抑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对症支持治疗,朱某某诉胃部不适及恶心呕吐症状发作频率较前减少,症状程度较前呈逐渐减轻趋势,现已痊愈。
【案例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冰毒已经逐渐取代了海洛因,成为了吸毒人员的主要吸食种类,冰毒这一化学合成毒品对于吸毒人员的身体尤其是消化道功能会产生明显的损害,容易出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且症状反复,单纯依靠普通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从朱某某病例中得到警示:戒毒医疗医生除了要练就扎实的医疗基本功、医疗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对毒品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毒品会对戒毒人员的机体哪些系统造成何种程度损害,对各系统损害产生的相应临床症状应了如指掌。作为一名合格的戒毒医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要抽丝剥茧,深挖背后隐藏的病因,认真梳理和分析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个病例,反思在治疗处理中的不足与疏漏,及时查找问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戒毒医疗水平。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真正达到学习与提高,面对同样或相似病症可以更加从容的应对与处理,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