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戒毒人员合并面神经炎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例1:买某,男,41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静脉注射海洛因11年,2010年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2006年3月被确诊为HIV(+),2010年4月起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为AZT+3TC+NVP。2010年4月20日CD4细胞计数320,入所后仍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良好。2010年9月12日晨起,该患者以“发现左侧口眼歪斜10分钟”来院就诊。该患者自诉:晨起洗脸时发现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面部皮肤感觉迟钝就诊,检查:T:36.2℃,R:21次/分,P:78次/分,BP:105/70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眼睑下垂,同侧口角偏向右侧,左鼻唇沟明显变浅,左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咽部无充血,颈软无抵抗,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X线检查:左上肺结核钙化灶。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4×109/L,中性粒细胞:53.8%,淋巴细胞:29.6%,血红蛋白:146.0g/L,血小板计数:91×109/L,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检查:除AST:51u/L,ALT953/L,T-BiL:1.8umol/L,CREA:55.8umol/L外,其余各项都正常,诊断为:1.海洛因依赖;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左侧面神经炎。
例2:赵某,男,47岁,有6年静脉注射海洛因病史,2009年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后,经急性脱毒治疗后,情况良好,2009年12月确诊为HIV(+),CD4细胞计数336,拒绝接受抗病毒治疗。2010年10月15日晨起,自感右侧面部麻木,右侧口角稍偏左侧,未引起本人重视。次日晨起,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就诊检查:T:36.7℃,R:20次/分,P:78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欠佳,右侧口角偏向左侧,右侧鼻唇沟变浅,咽部无充血,颈软无抵抗,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X线检查心肺膈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51.4%,淋巴细胞:36.8%,血红蛋白:142.0g/L,血小板计数:248×109/L,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正常。2010年10月20日复查CD4细胞计数374。诊断为:1.海洛因依赖;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右侧面神经炎。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例1、例2均给予静脉注射能量合剂一周,常规剂量口服阿昔洛韦片+VB1片+甲钴胺片一周,同时配合针刺和超短波、低中频电疗、热敷等物理疗法治疗。例1:患者舌苔薄白,边有齿痕,苔质嫩,脉细,神疲乏力、不欲饮食,小便清长,大便溏泻。根据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型。选用迎香、四白、地仓、颊车、风池为主穴,辅以中脘、合谷、足三里、阴陵泉进行针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
例2患者舌苔白,边有齿痕,脉细,畏寒肢冷,小便清长。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型。选用迎香、阳白、地仓、颊车、风池、合谷为主穴,辅以复溜、太溪、肾俞、中极进行针刺,留针30分钟。针刺过程中,给患者心理疏导,鼓励,安慰患者,消除其担忧恐慌心理,取得患者信任与积极配合,由于戒毒场所就医条件有限,因地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予积极治疗。
(二)实施情况
此2例艾滋病合并面神经炎(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2004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2007年。疗效评判标准采用中医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进行评判。面神经炎临床上虽然多见,西医治疗的治愈率不及中医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合并面神经炎病人,临床也有报道,而此2例患者均为强制隔离戒毒中的艾滋病病人合并面神经炎,给强制隔离戒毒执法执纪带来难度。此2例患者起病突然,患者处在急性期,治疗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情况。鉴于戒毒场所现有医疗条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静脉注射能量合剂,口服:阿昔洛韦片0.3克每日三次,维生素B1片20毫克,每日三次;甲钴胺片0.5毫克,每日三次,同时配合针刺和超短波、低中频电疗、热敷等物理疗法治疗,辅以心理治疗,连续治疗一周,面神经炎痊愈,期间没有终止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案例思考】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面神经炎的诊断主要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中枢性还是周围性面瘫。常见病因为:(1)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2)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3)自身免疫反应;(4)肿瘤;(5)神经源性;(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
(一)病理改变:面神经炎的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临床表现是:1.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 3.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病初可伴有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显露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使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二)发病机制:起自膝状神经节的味觉纤维走行于面神经管内,继而与面神经分离,形成鼓索神经,后加入舌神经,支配舌前的味觉。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的病变,即可有同侧舌前的味觉丧失;如在发出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可出现同侧舌前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尚有患侧的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艾滋病人是由于感染了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HIV病毒,它攻击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而造成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艾滋病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损害,更容易患有面神经炎,给患者造成严重心理负担。对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的治疗,也充分体现了消除歧视,提高艾滋病人生活质量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治疗原则: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西医认为大多数起病的诱因为受凉受寒造成细菌病毒感染损伤神经,而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或风热侵袭经络所致。艾滋病感染者合并面神经炎应用针灸治疗有所报道。但是,艾滋病病人合并面瘫的病例未见报道。此2例患者在予以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刺、超短波、低中频电疗、热敷等物理疗法,并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反思与总结:1.对这类病人发生的面神经炎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对这类患者实施针刺治疗时,要做好职业防护,以防职业暴露;3.对这类病人实施治疗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减轻心理负担,以取得良好的依从性;4.艾滋病病人合并面神经炎中医辨证系人体虚损成劳,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头阳明络脉,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弊阻,经脉失养而发病。因此,针刺手法上以补益正气为根本大法,治疗时注意局部浅刺,手法轻柔,时间宜短,避免强刺激。
戒毒场所医务人员鉴于戒毒场所医疗条件,除了应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医疗知识外,还应具有明确、坚定、正确的信念,要本着救死扶伤,医德仁心的职业道德,不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刻苦钻研业务,担负起着人民警察和白衣天使的双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