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北京市戒毒管理局组织场所开放日活动案例

北京市戒毒管理局组织场所开放日活动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在长期的戒毒实践中,北京市戒毒管理局深刻认识到戒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强制隔离戒毒只是整个戒毒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种种诱惑,极易引发复吸,而获得家属与社会的接纳和帮助对于其保持操守具有重要意义。为争取社会各界对戒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戒毒法治宣传教育效果,近年来,北京市戒毒管理局多次组织开放日活动,每年选择1-2个戒毒场所作为开放点,邀请社会公众走进戒毒场所,通过参观戒毒展厅和戒治场地设施、观看戒治项目展示,开展文艺演出、书画交流、戒治宣讲、亲子共读、戒毒主题朗读等内容的帮教活动,让社会公众在了解戒毒人员戒治过程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接受禁毒戒毒教育,了解掌握毒品知识,增强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继续保持操守。

【方案制定】

2017年6月9日,北京市戒毒管理局在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举行第七届场所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工作者、艺术家、院校师生、大型企业员工等各界人士200余人走进戒毒场所,通过参观交流、文艺帮教等形式,深入了解戒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坚定信心、戒除毒瘾。

【实施情况】

(一)参观交流,展示科学戒毒成效

来访人士先后参观了戒毒成果展、心理治疗区、康体训练区、劳动康复区等,亲身感受了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的治疗氛围。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规范工作、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人本、阳光、和谐”工作理念为指引,以所内、所外戒毒康复两大工作体系为支撑,开展戒毒康复戒治工作,推进戒毒工作一体化模式,先后和北京市大兴区、东城区等8个区县开展合作共建,建立了21个蒲公英戒毒康复辅导站,在康复督导、社会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戒毒人员把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当成告别毒品的精神家园。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温馨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人性化的管理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评选表彰,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帮教

此次活动中,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对表现突出的9名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了表彰,极大地鼓舞了在场康复人员,他们纷纷表示要以“康复之星”为榜样,坚定信心,戒除毒瘾。书画家田俊山、张乐现场创作并向康复所赠送了字画,表达了对康复人员及家属的慰问。张艺飞等9名艺术家被评为“戒毒爱心大使”,他们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戒毒人员,同时也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戒毒公益事业,传播戒毒正能量。

(三)同台演出,激励戒毒人员坚定戒毒信心

开放日当天,社会表演艺术家、康复所民警、康复人员及家属纷纷登上舞台,亮相演出。特别是民盟艺术家张艺飞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唱出了康复人员的心声,直到演出结束后还有康复人员攥着拳头哼唱“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康复人员表演的手语歌《感恩的心》也感动了许多现场观众。活动中,参加开放日活动的各界人士还在“无毒青春,健康生活”的主题条幅上签下了名字。

(四)媒体直播,扩大戒毒宣传辐射面

北京新闻、北京晚报、中国妇女报等传统媒体以及首都综治政法网、千龙网、央广网、网易新闻等网络媒体以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对开放日活动进行了报道,更多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电视等平台了解戒毒场所的工作内容和禁毒戒毒知识。

【案例思考】

北京市戒毒管理局组织的场所开放日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方面,听取了人大代表、执法监督员及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议,将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戒毒方法,推动戒毒工作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近距离了解了禁毒戒毒工作,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禁毒戒毒斗争,支持戒毒工作发展,为建立无毒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同时,总结近年来的场所开放日活动组织实施情况,仍存在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一是增强参与性,可以尝试让社会公众在参观过程中现场体验心理咨询、运动康复等戒治设施,更加深入地了解戒治工作;二是增强生动性,可以尝试制作播放关于毒品及戒毒知识的动画片、反映戒毒人员日常生活和民警开展教育戒治的宣传片、微视频等,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提高戒毒宣传效果;三是扩大戒毒宣传覆盖面,由于戒毒场所能够接待的社会公众数量有限,可以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使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关注场所开放日活动,进而了解、掌握戒毒知识,增强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