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顽固性言行异常戒毒人员治疗个案

顽固性言行异常戒毒人员治疗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张某,女,27岁, 2008年在朋友的诱导下吸食冰毒。开始是和朋友在一起时偶尔吸食一两口冰毒,吸食之后感心情愉悦,精神好,人变得更勤快,感觉自己像超人一样。后在情绪低落时单独吸食冰毒,约1—3个月吸食一次。近两年,患者开始每日吸食冰毒,剂量逐渐增加至1g/日左右,在吸食冰毒后感精力充沛,停止吸食后即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疲乏无力。2016年1月,患者在吸食大量冰毒后感觉有人在监视自己,觉得有人要伤害自己。此后常怀疑别人在说自己坏话,脾气更加暴躁,不易与人相处。7月,张某入所接受戒毒治疗。入所后,张某对任何人和事物均有抵触行为,一个人独处时自言自语,看人时保持高度警惕性,稍有不顺意便情绪激动,打人、骂人,经民警多次谈话及心理辅导后张某症状无好转,遂来医院诊治。

【方案制定】

立即请精神科专家会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变化。所医院医生接到大队民警对张某病情的汇报后在对张某进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同时,联系精神科专家来所会诊,以便及早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早日控制病情,配合大队戒毒工作开展。

常规检查,防止药物副作用。在每位言行异常戒毒人员服用抗精神类药物之前做好常规体检,以便精神科医生在开药前斟酌用药。在服用抗精神类药物之后定期复查,以防止出现药物副作用。

将张某病情汇报上级领导并反馈大队,做好防范措施,防止戒毒人员出现过激行为。及时将张某经精神科专家会诊后的结果汇报给上级领导,与大队管理进行沟通,在该患者治疗期间应重点观察,防止出现自伤、自残或伤及她人的行为。

【实施情况】

2016年7月7日,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来所对张某进行会诊。在认真听取病情汇报并详细询问张某本人后指出:1.青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2.患者因“吸食冰毒8年,感被害6+月”就诊。3.查体:T 36.3°C  P 72次/分 R 20次/分 BP 108/72mmHg 神志清楚,无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外形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未见异常。4.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5.专科检查:患者步入诊室,神志清醒,接触退缩,注意力散漫,表情急躁,定向力好,自知力存在。引出听幻觉,听到有人在说自己坏话。引出明显被害妄想,觉得被监控,有人要害自己。感焦虑,无安全感。夜间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6.患者无家族精神病史。诊断: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给予抗精神类药物百洛特、丙戊酸镁片、奎硫平片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汇报处理。                                                                    

2016年7月14日,患者在吃完早饭回队途中突然跪地大声哭喊“你们都想害我,我不会放过你们”等等言语,情绪激动,警惕性高,不让人靠近,恐人加害自己。经精神科专家会诊后调整药物奎硫平片加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余治疗不变。调整用药后,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心情转好,幻听次数有所减少,能明显分别幻听与现实。食纳睡眠好,维持治疗。                                                           

2016年8月4日,患者情绪稳定,精神好,心情好,主动接触,诉近两三天均未出现幻听,无被害感,无被监控感。随同人员也表示张某近日表现良好,无打人、骂人行为,能平静地与其他戒毒人员正常沟通。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

2016年8月25日,患者突然情绪激动,凌晨5点左右无故哭泣,出现心慌、手抖症状,请精神科专家会诊后增加苯海索片等治疗,服药3天后情绪稳定,无心慌、手抖症状。

2016年9月22日,患者近两日情绪不稳定,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无故发脾气,心情烦躁,想打人,静坐不能。及时调整用药,配合心理疏导,患者情绪逐渐平稳,能安静休息。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患者在服药期间再次出现幻听,听到有多人在说自己坏话,情绪不稳定,常自言自语,不与人交流,觉得别人都要害自己,感心慌不适,坐立不安。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丙戊酸镁片、苯海索片、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治疗两个月后幻听再次消失,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

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患者情绪稳定,表现良好,未出现幻听、幻视,经精神科专家会诊后给予逐步减药、减量观察。

2017年6月,患者出现烦躁易怒,疑心重,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说自己,在针对自己,易激怒,想打人发泄。恢复原来药物数量及剂量2周后情绪控制平稳,无幻听,无打人、骂人现象出现。

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患者在药物治疗下病情好转,情绪平稳,心情好,能与周围人互动,不易发怒,未出现幻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鉴于患者服药时间长,且多月未再出现幻听症状,因此对其逐步减药观察。

2017年10月10日左右,患者又再次听到多人在旁边说话,怀疑有人要害自己,心情很烦躁,想发脾气,不能自控,夜间休息差,主动要求增加药物剂量,希望恢复正常状态。将药物恢复原有剂量后症状消失。

2017年10月至今,患者一直服用利培酮片、苯海索片、普萘洛尔片、奥氮平片、丙戊酸镁片等药物维持治疗,目前情绪稳定,无暴躁易怒无法自控的表现,无打人、骂人,无幻听,夜间休息好。

【案例思考】

(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张某在2016年7月入所后,大队民警即发现其异常状态,对其进行重点观察,及时将张某的情况与所医院医生沟通,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的前提条件。所医院医生在了解病情后,立即请精神科专家会诊治疗并对该患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从大队到医院再到治疗,用时短、运作快,迅速地将各种危险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

(二)病情易反复,治疗时间长。张某从入所第三天开始治疗至今已1年4个月,期间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易躁易怒,想打人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后症状缓解。在张某病情平稳后也曾尝试减药,但每次减药后很快出现情绪激动不能自控、幻听等精神症状,必须再次恢复药量才能控制病情,因此,针对这类病情易反复的患者治疗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

(三)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认同性高。张某经一年多的治疗后,明显感到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不同身心状态,从治疗前的烦躁易怒、焦虑不安、防被害、打人骂人、不与人交流、夜间睡眠差到治疗后的情绪稳定、心情平和、无幻听,无被害感,能与人沟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夜间睡眠好的转变,让张某认识到自己疾病的危害性及治疗的必要性,因此在病情变化时能主动讲述病情,要求调整用药,积极治疗,希望早日恢复健康是患者对这次治疗的最大肯定。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