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李某,男,汉族,1984年4月出生,高中文化,无业,吸食冰毒史5年,2022年6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该戒毒人员入所体检时血压150/90mmHg,后经多次测量,血压波动于120-150/70-90mmHg,期间无头晕、头痛、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但该戒毒人员诊室血压升高,呈现明显白大衣高血压症状。
白大衣高血压(WCH)最早由Pickering医生在1988年提出,用来描述诊室血压增高而动态血压正常这一现象。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关于WCH的定义是指成人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条件下由医务人员测量的诊室血压≥140/90mmHg,而清醒状态下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所测得的平均血压<135/85mmHg。关于WCH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情绪因素(焦虑、应激等)有关,常见于医疗环境中处于高度紧张的患者。
(一)初步诊断。高血压病1级
李某自入所以来,睡眠、精神较差,饮食正常,大小便未见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经诊断,对其给予氨氯地平5mg/d治疗,但其抗拒治疗,自诉无高血压病史,亦无其他不适症状,拒绝服药。
(二)既往史。李某吸烟史20年,入所前平均吸烟10支/天,偶尔饮酒。
(三)体格检查。T:36.5℃,P:65次/分,R:16次/分,BP:148/86mmHg。体重:65kg,身高:168cm, BMI:23.03kg/m2。神志清楚,表情自如,无病容,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步态正常。全身皮肤未见皮疹,无皮下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五官未见异常。颈部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正常。甲状腺未见肿大,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双侧呼吸运动均匀对称,无增强或减弱,双肺触觉语颤对称无异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胸未见异常,心界正常,心率:65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异常,尿蛋白(-)。TC:4.01mmol/L,LDL-C:2.38mmol/L, HDL-C:1.37mmol/L, TG:0.63mmol/L,空腹血糖:5.44mmol/L,肌酐:78umol/L,血钾:4.48mmol/L。
(五)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六)治疗过程。鉴于李某诊室血压升高,但监测血压波动于120-150/70-90mmHg,进一步完善动态血压检查:24小时平均血压126/78mmHg,白天平均血压132/81mmHg,夜间平均血压112/68mmHg。同时补充完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未见升高;颈动脉彩超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结构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结合李某诊室血压高而诊室外血压不高,考虑白大衣高血压。病史中李某无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要求李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血压监测。
(七)治疗结果。经过对李某为期半年的观察治疗、日常监测、定期检查、系统治疗及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目前该戒病情已经好转,无明显症状,各项数据指标正常。
(一)认真评估方案。对于初诊怀疑高血压者,由于诊室血压准确性受到环境、心理、温度、测量姿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推荐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李某表现出诊室血压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特点,符合WCH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未发现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为低危,故建议随访监测血压。由于白大衣高血压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因此仍然建议进行血压监测,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
(二)避免治疗误区。白大衣高血压容易被医生忽略,尤其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由于其居住场所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容易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从而引起血压的波动,如果盲目给予降压治疗,可能引起低血压相关风险。对于戒毒场所的医生而言,发现诊室血压增高的初诊人员,应当进行血压监测,及动态血压检查,并充分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并且重视诊室外血压的应用,从而避免把白大衣高血压当做原发性高血压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