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癔症导致过度通气综合征的联合治疗案例

癔症导致过度通气综合征的联合治疗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徐某某,男,29岁,未婚,高中文化,吸食冰毒5年。2020年11月,徐某某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后转入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戒治专区接受戒治。

徐某某有艾滋病病史4年,平日规律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病情控制平稳,有吞服异物史,自述有“癫痫”史,近一年半未服药也未有发作。该戒毒人员平时好表现,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感情用事。

【案例基本情况】

一、病情表现

2022年6月初,徐某某多次偷窃同组室戒毒人员物品,某日被当班民警发现,情绪激动,嚎啕大哭,后感呼吸急促,双下肢乏力,双手呈“鸡爪”样抽动。大队民警立即将其送至戒毒医疗中心诊治。医疗中心值班医生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氧饱和度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血压150/90mmHg,心率160次/分,呼吸35次/分,心肺听诊无杂音,腹部平软,双下肢无浮肿。情绪波动反复,不愿交流沟通,大声哭泣后出现四肢抽搐,大汗淋漓,自述“我快要死了……”。

二、病情鉴别

(一)心、肺、脑器质性疾病:心电、体格检查初步排除。

(二)癔症性精神疾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且病程不符合。

(三)癫痫:虽然患者自述有“癫痫”病史,但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通过观察此次发病的临床表现基本排除。

(四)惊恐发作:患者并没有不明原因的惊慌恐惧,临床表现及精神症状不符合惊恐发作诊断。

(五)诈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其四肢抽搐是过度通气综合征的表现,并非伪装疾病。

三、初步诊断

(一)癔症发作

癔症,也称歇斯底里(hysteria的音译),主要表现为解离性情感爆发,常在受刺激后情绪激动时发作,表现为号啕大哭、顿足捶胸、满地打滚、狂笑不止等幼稚、夸张性的表演动作;属于解离(转换)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好发于具有表演型人格基础的人群。其诊断要点主要包括:(1)起病急剧,发病期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源;(2)发病症状缺乏相应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3)症状可因暗示发生、加重或者减轻、消失;(4)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解离(转换)障碍性症状。综上所述,根据患者平日表现可以看出其具有明显的表演型人格特征;此次突然发病具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应激源;医生通过检查初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引起且症状缺乏相应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符合“癔症”发作的诊断标准。

(二)过度通气综合征

过度通气综合征又称呼吸神经综合征,是由于呼吸急促,短时间呼出过多二氧化碳,造成体内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常表现为胸闷心悸、全身麻木、四肢僵直、抽搐等症状,发病期间患者一般神志清楚,严重者可引起内环境紊乱,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进而危及生命,也称为呼吸性碱中毒或者高通气综合征等。

经过病情鉴别,结合患者实际表现,考虑该患者是癔症发作导致过度通气综合征。

四、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过度通气综合征主要是由精神因素引起,因此首先要使患者过度激动的情绪得到缓和,给予患者积极的倾听、恰当的沟通和及时的安慰,对患者正在经历的症状表示理解,改善患者情绪,使其过度通气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缓解。

(二)药物治疗: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有时仅仅依靠言语上的安慰和关心并不足以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需要使用镇静剂帮助患者平复心情,改善过度通气现象。遵医嘱予以口服氯硝安定等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时缓慢静注地西泮,帮助患者平和情绪、镇静解痉。

(三)物理治疗:过度通气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过分排出,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面罩,把二氧化碳反复吸入,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同时,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减少呼吸频率,提高体内二氧化碳分压,缓解胸闷心悸、肢体麻木等症状。

(四)中医治疗:合谷穴,别名虎口,按摩合谷穴,可以起到通经活络、活血行气和镇静止痛作用。内关穴,是八脉交汇穴,按摩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和理气止痛的作用。中医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在取得患者合作和信任的前提下,配合按摩或针刺合谷、内关穴,帮助患者活血行气,宁心安神。

(五)暗示治疗: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关注;医务人员态度沉着冷静,关心呵护患者,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在药物等作用下施以“你现在感觉身体越来越放松……”等言语暗示,消除患者恐惧情绪,使其逐渐恢复平静。

(六)对症支持治疗: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

五、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缓解后,转诊上海市青东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治,三天后痊愈出院回大队。大队民警配合戒毒医疗中心医生,针对患者情况落实个别教育和心理矫治。患者于2022年11月出所,期间未有再次发作。

【案例思考】

情绪波动或压力过大是导致过度通气综合征的主要诱因,常见于癔症和焦虑患者。戒毒人员由于具有其特殊性,是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故过度通气综合征是场所医疗机构比较常见的急症病例。场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掌握这类疾病和症状的鉴别诊断,保障戒毒人员生命健康权益,维护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一、正确认识,精准施治

过度通气综合征急症患者发作时会产生四肢僵直、抽搐、濒死感等严重症状,需要大队民警及时报病,戒毒医疗中心医生沉着冷静,及时准确地鉴别和诊断,给予科学正确的处理。但只要能够按照上述治疗措施对症下药,逐步施治,经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较好,因此也无需过度恐慌,避免过度治疗。

二、找准病因,标本兼治

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症状。但若仅仅消除症状,尚不能防止病情反复。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能够及时找出引起患者过度通气综合征急性发作的根本原因,根据具体原因确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在及时控制和消除相应症状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养成腹式呼吸方式、经常锻炼、放松心情,做好日常预防,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三、通力合作,确保安全

对过度通气综合征急症患者除了药物、物理和中医治疗外,还需要心理矫治中心心理咨询师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减少其精神负担,消除其恐惧情绪;康复训练中心民警监督患者坚持腹式呼吸;大队民警在患者出院后注意观察患者精神及呼吸状态,遇有异常及时送诊。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障戒毒人员在戒治期间疾病治疗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确保场所医疗安全。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