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多次吞食异物的病残戒毒人员医疗救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四川省成都戒毒康复所作为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唯一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所,多年来深挖自身潜力、加强自身医疗建设、引进外部医疗资源,多年来共收治社会滞留病残吸毒人员达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专科检查:腹平、软,左中腹见一长约
三、辅助检查:腹部
四、初步诊断:1.消化道内异物;
五、方案制定
1、向患者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
2、向上级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3、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及手术前检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处理。
5、实施手术,加强术后恢复。
六、方案实施
入院后立给予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处理。经外科集体会诊后考虑存在消化道穿孔的可能,有刺伤肝脏导致大出血、全腹膜炎、腹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风险。建议立即行剖腹探查、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但患者治疗依从性欠佳,拒绝签字接受手术治疗。经其主管医生、我所医务人员、大队民警及所领导反复劝说,对其进行相关法律政策宣讲,重点讲解病残人员收治相关规定,打消其侥幸心理,改变错误的认知,并明确告知其不手术治疗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配合治疗。患者最终签字同意手术治疗。
该病员于
出院诊断:
【案例思考】
一、对于以吞食异物为由逃避打击的病残吸毒人员应做到依法依规,应收尽收,体现法律的震慑作用。
二、开展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需要民警具有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吞食异物的吸毒人员,多数均是长期吸食毒品,身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收治后管理难、医疗费用高、医疗风险大、死亡风险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鉴于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病残吸毒人员的收治的相关规定,对病残人员收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收治区域、医疗救治、所外就医、死亡处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极大定程度上增强了场所收治病残人员的执法和医疗处置底气,从而促进了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顺利开展。但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我们作为人民警察,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心声——“戒掉一个,幸福一家,稳定一片”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干在实处,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开展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禁毒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规定,“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自中央八部委出台《关于加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意见》后,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大了病残吸毒人员的收治力度。实践证明,只有多部门联动,多方主动参与,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困难,才能将该项工作做出成绩,达到应有效果。该例吸毒人员刚入所时,曾以自己患各种疾病,体内存留有尖锐异物,威胁民警和医务人员,极不配合治疗。我们注重发挥管教、医生、护士三方联动作用,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政策宣讲和心理疏导。管教通过反复谈话教育使其明白吞食异物是不能逃避法律制裁的,我们不会因为其吞食异物而解除强制戒毒,相反如果不配合管理及治疗是要从重从严处理。作为医护人员做到详细了解病情,从医疗专业角度深入浅出的跟其交流,减轻其恐惧、焦虑情绪,并明确告知其不配合治疗会导致出血、穿孔、感染等风险,甚至危及生命,最终该员认错服法,同意手术,再一次让此类自伤自残吸毒人员目的不能得逞,也有效避免了一起因救治不及时而可能导致的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事件发生。
四、开展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需要大力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保障兜底功能。病残戒毒人员身患各种疾病、病情复杂、进展快,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场所“六防”事故的发生,安全风险极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医疗人才专业化建设,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的需要。此案例不仅吞食异物,还患肝炎、肝功能不全、癫痫等疾病,既涉及内科处置,也涉及外科手术,需要医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全建齐相应临床科室,配备完善相应医疗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医疗能力和水平,发挥医疗保障兜底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底气大胆收治和应对各类病残吸毒人员,有效避免所内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共同维护场所内安全稳定,也为创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