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对戒毒人员Wellens综合征进行综合治疗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冰毒是近年滥用增长速度最快的合成毒品,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认知功能具有极大伤害,研究显示冰毒的使用可以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冰毒滥用人群众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可在54%的患者中观察到冠状动脉病变。在冰毒滥用的年轻人中也常观察到心肌缺血或梗死,甚至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于老年人。滥用冰毒患者出现胸痛、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提示冰毒不仅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还能导致微循环病变。
1982年Wellens首先报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后,心电图胸前导联出现特征性T波改变及演变,易进展为急性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此后,命名为Wellens综合征。它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明显狭窄的心肌梗死前期,是一种易误诊的高危不稳定心绞痛。该综合征心电图出现胸前导联(V2、V3导联为主,少数可扩延至V4~V6导联)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或正负双向特征性改变及动态演变,其最大特征是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变不同步,即在心绞痛症状的缓解期或发作的静息期,T波可呈对称性倒置或正负双向;而在心绞痛发作时原有的T波倒置变浅并逐渐直立,出现伪正常化。这给临床诊断增加了假象。易被误诊为“非特异性T波改变”。如未及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单纯给予药物治疗,可能会进展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甚至有猝死的风险。如不能及时识别,会给戒毒所日常管理,医疗安全和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案例基本情况】
一、病例摘要
强戒人员王某,男性,57岁,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期限2年,现为北京市某强戒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主因“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半月”入院。
患者5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就诊于“北京市宣武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未规律药物治疗,未再发作。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疼痛剧烈,向左上肢放射,伴胸闷,无出汗,活动及静息状态下均有发作,每次发作持续约2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每天发作1~2次。查心电图显示T波(V2-V5)倒置,急查肌钙蛋白阴性,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仍有间断发作,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较差,情绪焦虑,食欲不佳,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高血压史5年,具体不详。2型糖尿病5年,血糖最高22mmol/l,曾应用胰岛素治疗后改为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详。
婚育史:适龄婚育,育有1子。
个人史:吸毒史8年、吸烟史8年,约2包/天,无饮酒嗜好。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85 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A2=P2,无心音分裂,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无胸痛发作时)T波(V1-V3)倒置,(发作胸痛时)T波(V1-V3)直立。超声心动图示无明显异常。生化:血糖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HAD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A因子(抑郁)7分,D因子(焦虑)5分。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2.高血压病;3.2型糖尿病;3.2型糖尿病。
二、治疗方案制定
(一)个体化评估:本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多年吸毒、吸烟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未规律服药。患者危险因素较多,结合病史及心电图表现考虑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患者除发作性胸痛症状外,还存在焦虑情绪、睡眠差等问题。综上评估结果,入院后及时给予心电监护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二)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胸痛发作时急查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明确有无心肌梗死;床旁心电图检查留存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转诊。
(三)药物治疗: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糖、控制血压,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循环等治疗。
(四)非药物治疗: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生物反馈治疗、健康宣教等多方面综合干预措施。
三、实施情况
(一)药物治疗:给予静点硝酸甘油扩血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格列喹酮、二甲双胍降糖、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
(二)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关注生命体征
1、住院期间多次出现心绞痛发作,每次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可见动态变化,T波(V2-V5)倒置较前变浅,甚至直立。症状消失后T波恢复倒置,
2、发作时急查肌钙蛋白阴性。
3、在动态监测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且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变不同步,考虑Wellens综合征。为进一步明确病情,将患者急转至北京市大兴区医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呈右侧优势,前降支(LAD)近中段82%狭窄。
(三)手术治疗:患者于北京市大兴区医院行冠脉造影,证实Wellens综合征诊断。于前降支近端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置入1枚支架。
(四)心理治疗:此患者认为冰毒成瘾性不像传统毒品严重,对自身身体的危害性不大,存在错误认知。针对这些不良认知,及时对其开展毒品危害性教育。同时,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生机制、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使其建立正确认知,纠正不良行为方式。
(五)其他治疗
1、生物反馈治疗:每周进行2次,每次持续学25分钟,共12次。将反馈训练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改善机体生理心理反应。减少神经应激强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使自主神经功能得到明显的调节,从而起到控制血糖、调节睡眠、改善不良情绪的作用。
2、饮食指导: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食不过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3、运动指导: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制定精准运动方案。术后一月内一慢走为主,避免活动幅度过大。术后一月后,尝试有氧运动以增加冠状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地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养能力。
四、治疗效果
(一)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病情变化后,及时将患者转诊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服用上述药物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无胸痛发作。患者术后睡眠、饮食好,二便正常。
(二)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6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5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A2=P2,无心音分裂,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三)辅助检查:术后30天复查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随机血糖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
(四)生物反馈报告:身体放松指数由治疗前80分提高到治疗后92分,心理放松指数由治疗前32分提高到治疗后53分。HAD量表:A因子(抑郁)由治疗前7分降低到治疗后2分,D因子(焦虑)由治疗前5分降低到治疗后2分。
【案例思考】
一、提高对易误诊疾病的警惕性
Wellens综合征T波改变与临床症状发作并非同步关系,特别容易被忽视甚至出现误诊。对于戒毒所基层医务工作人员,需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常规心电图检查并给予动态监测。本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戒毒人员,吸食冰毒史8年,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史,危险因素较多。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胸痛缓解期出现特征性T波倒置,且胸前(V2-V4)导联T波倒置最深,胸痛发作时T波倒置较前变浅,甚至直立。症状消失后T波又恢复倒置,心电图演变过程明显,符合Wellens综合征诊断标准。遂急转外院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左前降支严重狭窄。与左前降支近端行冠脉支架植入术,避免了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
二、加强Wellens综合征等不典型心电图的识别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正确识别不典型心电图是导致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给所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加强对Wellens综合征等心电图的识别能力,在心肌梗死发生之前进行适当的干预尤显重要。目前,戒毒所门诊一般无专职的心电图医师。针对这种情况,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心电图知识的培训。重点讲解危、急、重症的心电图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使基层医务人员不仅能够掌握心肌梗死及各冠脉血管梗死(如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闭塞所致梗死时对应的心电图表现;也要熟悉左主干、左前降支严重狭窄、次全闭塞时出现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这样遇到此类患者时能做到提前预判病情,及时转诊外院介入治疗,确保所管安全。
三、做好冰毒滥用人群的疾病筛查及慢病管理工作
冰毒滥用可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冰毒滥用人群疾病筛查及慢病管理工作。一是把好入所体检管,体检时详细询问病史、吸毒史,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对戒毒人员身体状况做出评估,精准定位高危人群。二是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三是对于高危人群,试行动态监测管理,定期体检并复查相关血液指标、心电图等,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处理。
四、重视综合干预措施在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冠心病的发生与戒毒人员不良生活密切相关,加之患者在病痛的影响下,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如仅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疾病的药物治疗上,可能病情控制效果难以达到临床预期。需重视综合干预措施在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如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帮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其对于服药的依从性,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在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通过开展运动指导,通过针对性心理治疗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提升患者的戒治信心。
五、发挥远程医疗和医联体的优势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而由于局内医院及戒毒所门诊不在设备技术方面条件有限,对一些危重的患者无法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