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辨二分三融四法”中医戒治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戒毒医疗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司法部要求建立符合戒毒工作规律、具有中国特色、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作为全国统一模式示范所,戒毒医疗中心应务本行,抓主业,积极探索医学戒治方法去有效缓解和医治戒毒人员戒断症状、促进身心康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理论优势和中医药上具有独特、丰富和灵活的诊疗方法,特别适合戒毒人员的治疗。戒毒场所医疗机构相对地方医疗机构无论硬件设施还是专业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既懂得戒毒工作又属于中医工作人员较少,积极探索符合场所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中医戒治方法能进一步保障戒毒人员健康权益,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从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案例基本情况】
(一)中医戒治开展方法
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在传统医学方面积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挖掘中医特色优势,在戒毒人员中主动医疗、提前干预, 积极开展“一辨二分三融四法”中医戒治,具体内容:
“一辨”指对所有入所戒毒人员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二分”指分类与分型,分类:根据体质辨识结果分为正常体质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分型:对戒毒人员不同毒品成瘾进行分型。
“三融”指医教融合、心医融合和体医融合。
“四法”:一是中医对“瘟疫”的防治。二是针对传统毒品成瘾者疼痛症的治疗。三是针对氯胺酮成瘾者淋症治疗。四是针对冰毒成瘾者失眠症治疗。
(二)中医戒治具体开展情况
1.开展“一辨”“二分”之体质辨析与干预
对2021年新投戒毒人员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辨识结果将戒毒人员分为正常体质与偏颇体质,对偏颇体质进行干预。
方法:对603人发放《体质辨识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综合判断病人体质后给予为期二周或四周的中成药干预。
结果:如表1所示,2021年共603名新投戒毒人员中平和质186人,占比30.8%,偏颇体质417人,占69.2%。对417名偏颇体质戒毒人员进行辩证论治,经两周干预后偏颇体质转平和质142人,依从性差脱靶7人,平和质占比55%,偏颇体质268人,占45%。经四周干预后再转平和质106人,平和质占比72.8%,偏颇体质162人,占27.2%。同时数据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t=4.1220,p<0.01,经辩证治疗2周后,八种偏颇体质向平和体质的转化具有显著差别意义。
结论:针对偏颇体质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转化为理想的平和体质;平和质人群阴阳平和,气血功能正常,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2.“三融”之医教融合、心医融合和体医融合
(1)医教融合。通过入所教育、疾病宣讲或教育矫正中心开设的“警官大讲坛”、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将中医基础知识走入课堂,使戒毒人员了解养生的理念和养生遵循的原则,从中医的角度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认识毒品,增强对毒品危害的认知,逐步树立起健康的生活理念,学会如何去爱护自己的身体,如何修复被毒品损害的器官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2)心医融合。一是开展中医情志疗法。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与形体、情志与情志之间,在生理上、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些情志偏盛时,可导致人体气机逆乱、阴阳失调,从而影响脏腑、经络、气血的正常活动,引发精神与躯体疾病,病理上常见“气上”“气下”“气结”“气郁化火”等变化。情志疗法是根据不同情志间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运用某种方法唤起患者新的情志来抑制原有的过盛情志,从而消除其心理障碍,使躯体疾病得以痊愈的疗法。二是采用中医经方治疗九种常见情志病。当心理干预与情志疗法无效时,可采用中药治疗。如肝郁脾虚所致抑郁可用逍遥丸等。
(3)体医融合。开展含中医导引术的健身操练习,通过普及中医经络学和中医导引术知识,并运用到传统健生操易筋经与八段锦当中,将体能康复和医疗相结合,促进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
3.采取四种防治方法
(1)中医对“瘟疫”的防治。针对本地区气候与季节特点结合戒毒人员体质经辨证分型后适时派发预防流感或新冠中药汤剂。
选方:预防流感主要选用广东省名中医张忠德教授的流感预防方1号方与2号方;预防新冠主要选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定的新冠预防1号方。
方法:根据不同季节,针对全所非有处方用药戒毒人员,在预防流感方面:经辩证对风寒型人群采用流感预防方1号方(苏叶、藿香、苍术、玄参、桔梗、淡豆豉);风热型人群采用流感预防2号方(桑叶、菊花、连翘、桔梗、麦冬);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面:采用预防新冠1号方(连翘、山银花、黄芪、藿香、石菖蒲、白术、防风、甘草)。采用全自动煎药设备进行煎煮、浓缩、灌装包装分发给适宜戒毒人员饮服。
结果:如表3、4、5所示,近三年所内发热人员统计表,以2019年无运用中药汤剂干预为对照组,2020年及2021年为干预组进行统计,其中2019年发热的发病率为22.90%,2020年发热的发病率为18.73%,2021年发热的发病率为15.68%。统计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其中2020年预防效果统计结果X2=4.7416,P=0.0294,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2021年预防效果统计结果X2=13.6002,P=0.0002,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2)针对传统毒品成瘾者疼痛症的治疗
方法:定期在全所范围内筛选传统毒品成瘾存在骨胳、肌肉疼痛患者,邀请医联体合作中医院专家来所开展针灸治疗。
结果:通过回访与疼痛评估量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统计,2018年50例疼痛症患者针灸疗法对缓解肢体疼痛效果明显,治疗组50例骨胳、肌肉疼痛患者中,疼痛症状消失者16例,疼痛明显缓解者31例,总有效率为94%。
(3)针对氯胺酮成瘾者淋症治疗
方法:氯胺酮成瘾者普遍存在泌尿系尿路刺激症状,中医称之为淋证,通过从病程、症状、脉象等方面辨虚实,然后根据实则清利,虚则补益的治疗原则采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前中后采用下尿路症状量表(LUTS)和渴求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经统计,2019年30例淋症患者采用中药清浊祛毒丸治疗效果明显,下尿路症状量表(LUTS)统计显示:采用中医药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后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的的分值低于西药对照组30例的治疗分值。中医药治疗前后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的减分值亦低于西药治疗组。两组治疗症状明显缓解者均高于50%。中西医药治疗均有效,中药组效果优于西药组。
(4)冰毒成瘾者失眠症治疗
方法:新型毒品成瘾戒毒人员中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针对目标人群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根据同病异治、证同方同原则,对戒毒人员中存在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的进行分型,同一证型采用一种处方。治疗前中后采用抑郁评定量表(HAMD)、渴求症状评分量表、焦虑评定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客观评价疗效。
结果:经统计,2021年采用经方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对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15例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其中戒断症状分值:15名有稽延性戒断症状明显改善,服药前戒断症状分值28-53分不等,减分率82%-100%,平均减分率95.5%;渴求感:13名戒毒人员的渴求感均得到有效抑制;情绪症状:烦躁、不能静坐、全身不适、孤独感等相应的症状均大幅度减轻;睡眠障碍:用药后睡眠改善非常明显,服药后,睡眠时长全部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显著提高,不愉快梦境明显减少。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各项评估指标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
【案例思考】
针对戒毒人员毒品成瘾后由于病因存在风、痰、毒、瘀、寒、气、虚多端,病机虚实夹杂、标本俱病,病位涉及五脏六腑、三焦,病理基础为气血津液受损等情况,戒毒场所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中医戒治工作:
(一)多方式开展中医戒治。一是采取所内合作,以中心+模式开展。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联合开展中医基础文化教育,以医教融合方式让中医养生知识走入课堂。戒毒医疗中心+心理矫治中心联合开展心理疾病的中医疗法,通过心医融合解决戒毒人员部分心理与精神疾病。戒毒医疗中心+康复训练中心以体医融合方式联合开展含中医导引术的健身操广练习。二是采取所院合作,以借智借力模式开展。一方面是深化医联体合作机制,拓展科研思路,积极向医联体合作单位借智借力,建立人员培训、专家坐诊机制,定期开展专科会诊、专题座谈、中药戒毒的技术帮扶,在中药特色戒毒共同探索实现人才共享、技术支持和服务衔接。另一方面由顶层设计,寻求高等中医药院校合作,积极拓展对外联系渠道,借智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戒毒科研与实务方面的合作,共同规划中医药戒毒的工作路径和可行性研究方向,并能依法依规开展中医戒治工研究,推出科研成果。
(二)灵活运用中医药技术。一是中成药的灵活运用。中成药是按经方或现代经验方配制而成的,其剂型包括丸、散、膏、片、颗粒、注射剂等,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便于场所服药管理。二是中医经方的运用。中医经方具有经典安全、药少力专、疗效可靠的特点。根据异病同治、证同方同原则,对戒毒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同一证型人群可采用一种处方,这样方便戒毒场所中药饮片的采购与管理,避免使用频率少的中药出现过期浪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