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戒毒人员患重度湿疹的诊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湿疹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属于皮肤科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有丘疱疹、丘疹、红斑、皮损苔藓样变或干燥、渗出及抓痕等。本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皮损呈多形性、病因错综复杂、瘙痒剧烈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其中重度湿疹与个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临床表现较一般湿疹面积大,皮肤表面瘙痒严重,苔藓化、粗糙、脱屑,且病情迁延。研究表明,吸毒人员吸食毒品后可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是该类疾病在吸毒人口中易发生的一个因素。目前治疗重度湿疹的办法包括内服用药和外涂用药等,其药物的主要类型则为糖皮质激素,该类药物产生一定的抗炎和抑菌作用,能够快速控制症状,但停药过程需要密切观察,极易反复。除此之外,糖皮质激素还有诸多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医务人员谨慎、细心。
【案例基本情况】
一、发病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周某某,男,吸毒海洛因史15年。入所体检其全身大面积皮疹伴有皮损,以头部、躯干和大腿为著,瘙痒难忍。询问病史,其既往有湿疹病史多年,秋冬、春夏换季时好发,但程度不重,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好,本次经激素外用内服治疗2月,反复加重。
二、治疗过程
戒毒所医院按周某某原方案继续治疗,期间避免可能致敏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过度搔抓、热水烫洗)等,经过观察用药效果确实不佳,经验性加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瘙痒症状有所缓和,但湿疹治疗情况仍无好转迹象。于是,所医院邀请社会皮肤专科医院会诊,诊断为重度湿疹,并停用激素,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左西替利嗪+湿毒清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一周的观察。经该联合方案治疗后3天,患者皮疹面积逐渐稳定,瘙痒程度大大降低。经过7天观察,皮损开始愈合,皮疹面积缩小遗留一些色素改变。随后远程复诊,建议再用一疗程后将异甘草酸镁更改为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1个月后,患者基本痊愈。
三、开展健康教育
湿疹是一种多病因疾病,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湿疹是内在及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在因素包括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病灶、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新陈代谢障碍、精神状态变化(如情绪改变、失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外在因素有某些食物、肥皂、化学物质、动物皮毛、搔抓、干燥、寒冷、日光、植物、摩擦、多汗、炎热、紫外线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主要与免疫功能、微生物定植及感染、基因多态性或变异、皮肤屏障缺陷、炎症介质释放、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在戒毒人员群体中大多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戒毒人员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因此,戒毒所医院对周某某进行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2、长期规律摄入足量蛋白、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3、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4、换季时减少外出频率;5、保持皮肤清洁;6、彻底戒毒,维护免疫功能正常;7、保持乐观情绪,消除不安心理,戒烟酒;8、不随意触摸动物植物;9、发作时避免抓破皮肤,及时就医。
四、小结
目前临床对于湿疹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内用及外用疗法、物理疗法、一般防治等,其中仍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异甘草酸镁是第4代甘草酸制剂,其活性成分为18α-甘草酸,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抗炎活性强、亲脂性好、肝脏靶向性高等优势,长期用于护肝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发现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除了具有强大的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抗炎等作用外,还具备抑制补体系统、抑制抗体生成、调节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抗变态反应、纠正细胞免疫异常、抗炎症(过敏)介质、降低机体敏感性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已逐渐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这类皮肤病,其他拓展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左西替利嗪为抗组胺药物,具有强大的抗变态反应、止痒、抗炎等药理作用,是当前治疗湿疹的首选药物之一,该重度湿疹病例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迅速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抑制炎性反应,调控免疫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案例思考】
一是医疗意见要参与到对患特殊疾病戒毒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本案例中,该戒毒人员在管理上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如用力抓痒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并感染,长期不能碰水洗澡,其他戒毒人员的歧视等等问题,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对这类人员发病期间的管理提出特别意见,尤其要明确说明会不会传染,防止在戒毒人员群体中发生不必要的恐慌。
二是监管场所医务人员医疗知识要持续强化。在本案例中,该戒毒人员可能存在社会上长期用药不规范的现象,在外使用较长时间激素,转入戒毒所戒毒时已发展为重度湿疹,说明该戒毒人员本身对一般治疗效果不好。关于此点,场所医务人员必须保持知识更新的热情,主动打破僵局寻找出路,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医疗上本可避免的失误。当前,医疗知识的更新速度快,远程会诊无疑是对场所医疗一个极大的补充,这不仅体现在对监管人员的治疗帮助上,同时也可促进场所医务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跟上社会医院的节奏和步伐。
三是专业角度的一些思考。异甘草酸镁并不是一种新药,在临床应用上已经使用多年,但是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上的使用是近年来一个新的方向,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关注,原因如下:(1)经过许多研究表明,该药安全性好;(2)对免疫功能存在良好的调节能力;(3)该类药品非高价药;(4)拓展应用有广阔的前景。本例从一个患者出发,说明这类方便、成熟、易于使用特点的药品值得场所医务人员加强关注。与此同时,许多疾病需要通过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防止疾病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