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戒毒人员梅核气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梅核气,西医指咽异感症,是一种以咽部感觉异常的主观症状,由精神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身心疾病。临床表现为咽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等症。泛指除疼痛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粘着感、烧灼感等。临床中伴随症状比较多,因其病程长,症状反复,迁延难愈,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检查多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认为梅核气多系七情郁结,肺胃宣降失司,气郁痰凝,阻于咽中,导致咯不出,吞不下,即咽中有异物感,中医药采取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案例基本情况】
一、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病史:患者赵某,男,27岁,2019年开始吸食冰毒,吸食后患者出现兴奋、话语增多、不吃不喝、彻夜不眠,停用后疲乏无力、心情烦躁。否认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否认曾使用摇头丸、K粉、大麻等其它毒品。既往艾滋病病史3年余,2018年7月,定期接受CD4检测,服用依非韦伦片(400mg qn)+拉米夫定片(0.3g qn)+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0.3gqn),梅毒病史3年余。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精神异常病史。
个人史:2019年吸食冰毒,否认吸烟史,否认嗜酒。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体格检查:身高178cm,体重68kg,体温36.4℃,心率76次/分,呼吸节律20次/分,血压135/80mmhg,一般情况可,神清语利,问答切题,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性体征。
辅助检查:胸片、腹片未见异常。
心理测评:该人内隐外显结果显示行动期(冰毒);RIDA测试总分1.66分,显示心理状况等级为良好;PHI提示危机程度为正常。
二、初步诊断
临床诊断:西医诊断,1、使用兴奋剂(甲基苯丙胺)依赖综合征;2、艾滋病;3、梅毒;4、慢性咽炎。中医诊断:梅核气。
诊断依据:1、明确“吸食病毒2年余”; 2、使用冰毒后精神兴奋,可以2-3天不睡;3、停用冰毒等则出现乏力、疲倦、情绪不稳、易怒等症状。
三、治疗情况
(一)药物治疗
患者主诉咽部不适反复发作,咽内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饮食,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胁下胀闷。西医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慢性咽炎,临床查病人见舌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为梅核气,肝郁气滞型,多由于情志因素,气机不和,上逆咽喉而致,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方中法半夏和胃降逆、化痰散结,厚朴芳香行气开郁、下气除满,为主药;紫苏辛香气温、畅悦肺胃,助半夏、厚朴顺气宽胸、宣散郁结;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为佐药;生姜辛散温通、和中降逆益胃,为使药。全方位调畅气机,逆降痰消。用之则痰气郁凝之证自除。
用药三周后患者自觉诸症皆减,无明显不适主诉,遂停药,临观一月未复发。
(二)心理治疗
中医自古注重情志之为病,古代医家认为梅核气的病因病机为痰气互结学说。梅核气的“气”与“痰”互结的原因,多数认为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治咽喉中如有物妨闷诸方》中云:“亦有愁忧思虑,五脏气逆,胸膈痰结,则喉中如梗”。如《金匮玉函要略辑文·卷五》曰:“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古今医鉴·卷九 ·梅核气》日:“梅核气…… 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 ,致斯疾耳”。《喉科心 法 ·梅核气》亦云:“此症……乃由七情气郁,郁则生痰,结聚于胸膈之间”。
综上所述,情志变化是导致梅核气主要的病因病理机制。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心理干预是很重要和必须的方法,制定心理疏导方案:如心理治疗、暗示治疗,以开导患者解除抑郁的情志,并贯穿于整个治疗全过程。由于本病多因情志所伤,其根本问题除了长期的外在精神刺激外,其本人的人格特质、情绪调节方式等在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在心理治疗中着重于增强患者的情绪调整能力,问题应对能力,并使其加深对自身的了解,使其个性得到完善。间接改善外在环境,减少刺激源。从内外多方面多渠道进行调节以达到对梅核气标本皆治,疗效更为彻底持久的效果。
(三)其他辅助治疗
利康穴位按摩操:百会太阳与印堂,开窍醒神效力彰,内关神门定神志,合谷太冲调阴阳,中脘配合足三里,疏肝解郁吃饭香,九穴合用标本治,戒毒之路保安康。每天午睡、晚睡之前做一遍,时间约10分钟,凝神益智,疏肝解郁。
四、治疗效果
患者通过中药汤剂口服结合心理辅导,康复运动按摩操,咽部临床症状消失。
【案例思考】
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为基本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竞争和压力日益增强,近年来梅核气在临床的发病率也随之日益增高。梅核气患者往往具有其特定的人格特质,在过度劳累、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起病。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也多与七情所伤有关,以情志所伤,气滞痰阻结于咽喉为其关键,因此中医治疗要对症下药。
心理干预以矫正认知、情绪调节为主要策略。该患者较敏感,受暗示性强,情感易波动不稳定,存在较多的认识偏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认知疗法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他人、生活事件,并重建对自己的信心,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其在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得到调整。改善了患者面对应激事件的能力。最终达到对梅核气标本皆治,疗效更为彻底持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