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及时诊断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癌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长期滥用毒品,对全身各系统均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尤其是静脉注射毒品,很难做到一人一针的原则,极易造成通过血液进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注射毒品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途径。以陕西省渭南强制隔离戒毒所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戒的1022名戒毒人员为统计样本,患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占比达41.3%。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76.7%。存在肝硬化的病人,无论是哪种原因所引起的肝硬化都有可能出现肝癌。
肝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前三位,早期症状隐匿,诊断率低,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慢性病毒性肝炎持续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肝硬化病人出现肝癌的年发生率是3%到6%。所以,所有的肝硬化病人都需要积极的接受治疗,如果病情控制比较理想,可以减少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另外,也需要注意定期复查随访,警惕出现肝癌可能。首先,建议定期检查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彩色B超,建议最少半年一次,最好三个月一次。另外,如果存在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无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也有可能出现肝癌。所以,除了积极的接受治疗之外,一定要定期复查随访,评估病情的变化,也需要检查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彩超。
【案例基本情况】
(一)赵某某,男,53岁,吸食毒品23年,2019年10月由西安市公安戒毒所转入我所,入所自述8年前查出肝脏肿块,入所体检时肝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提示脂肪肝,乙肝HBsAg、HBcAb(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丙肝抗体阳性。戒治期间持续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肝功及肝脏B超,期间未感不适。2021年2月7该患者以便秘就诊时查体发现面色发褐,腹部未见膨隆及压痛,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触诊未扪及肿大和结节,随给予所内抽血送至医联体医院进行肝功和甲胎蛋白检测,肝功结果示转氨酶轻度升高,甲胎蛋白(AFP)186ng/ml(正常参考范围0-7.0ng/ml),随即建议外诊检查排除原发性肝癌,经渭南市中心医院腹部B超、加强CT检查提示:1肝右叶异常强化结节(考虑肝血管瘤),2轻度肝硬化征象,门静脉主干增宽、脾大,3急性胆囊炎,回所后给予护肝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1月后复查AFP:146ng/ml,继续给予护肝治疗,每月查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患者2021年6月甲胎蛋白(AFP)121.1ng/ml,持续下降,肝脏B超未见异常,戒治期间病情稳定,继续给予护肝对症治疗。
(二)程某某,男,51岁,吸食毒品史20余年,2020年9月由铜川戒毒所转戒至渭南强制隔离戒毒所,入所体检时自述乙肝、丙肝、肝硬化病史,肝功能正常,自感右上腹不适,给予护肝对症治疗,于2020年10月外诊示:1肝硬化、门静脉增宽(门脉直径1.5cm),2肝血管瘤(肝左叶1.5x1.8,肝右叶2.0x2.4),3双肾囊肿,甲胎蛋白(AFP)145ng/ml,期间给予护肝对症治疗,每月复查肝功能,肝功能正常,2021年4月复查肝功及甲胎蛋白时,肝功能正常,AFP骤然升高至869.4ng/ml,本所医院B超示:肝右叶不规则包块、肝纤维化,立即给予外诊检查,经渭南市中心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立即给予紧急所外就医。
【案例思考】
肝炎病毒:在已知的肝炎病毒中,除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外,乙肝病毒(HBV)感染与肝癌发生的密切关系已被诸多研究证实。国际癌症研究总局已将HBV归为人类致癌物。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人类80%的肝癌有关。肝癌的发生与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的染色体重排有关,其中HBV-DNA的4个开放编码阅读框中的HBx片段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子。HBV-DNA定量动态研究显示,肝细胞内长期存在过量的 HBV,说明存在高水平的病毒复制,而在病毒复制与细胞质包上外壳这种反复整合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对免疫系统进行刺激,形成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关抗体,一旦致敏淋巴细胞抗体与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结合,便会损伤肝细胞,提高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的作用, 促使肝内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加重肝脏纤维化,提高肝癌风险。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肝癌发病率下降的事实,从侧面说明HBV感染是肝癌重要的致病因素。
在发达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中丙肝病毒(HCV)流行率超过50%。对于HBV与HCV合并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因为两者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甲胎蛋白(AFP):是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胚胎专一性甲种球蛋白,现称甲胎蛋白(AFP),这种存在于胚胎早期血清中的AFP在出生后即迅速消失,如重现于成人血清中则提示肝细胞癌或生殖腺胚胎癌,此外妊娠、肝病活动期、继发性肝癌和少数消化道肿瘤也能测得AFP。至今,AFP仍为肝细胞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我国肝癌患者约60-70%AFP高于正常值。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测定有可能为阴性,随着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部分患者AFP处于轻度升高阶段,动态观察其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肝癌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多见的健康杀手,对人类身体健康威胁最大的癌症之一,大部分人群在发现患上肝癌之后一年里面就会死亡。一般来说,早期肝癌癌肿较小,初期通常不会出现扩散性的转移,这时候的肝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基本上就是使用手术切除的办法,早期肝癌切除后的五年生存率能够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术后可以通过一定时间里面采取放化疗、癌症药物等办法和手段进行控制,以防止出现复发。而一旦进入晚期,尤其是肿瘤细胞发生扩散之后,即使是手术治疗都未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时候就要看患者自身的身体机能情况了,若是患者身体健壮,免疫力强,则可以辅以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系患者的生命,尤其是戒毒人员滥用毒品导致体质弱,免疫力低下等,如果罹患肝癌则存活时间会相应降低。我所在册肝炎后肝硬化戒毒人员10余人,均处于肝硬化代偿期,戒毒医疗中心对所有患肝硬化戒毒人员均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每月进行肝功能、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监测,有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和早期肝癌的发生进行监测,为提高肝硬化戒毒人员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场所安全稳定做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