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慢性湿疹与红斑磷屑皮肤病鉴别诊断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以红斑或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具体包括:多形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银屑病、红皮病、白色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及线状苔藓。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
由于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和湿疹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特别在疾病的早期、进展期有一定的鉴别诊断难度。本案例是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一例以红斑及丘疹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湿疹治疗案例,总结以供学习。
【案例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徐某,女,1975年出生,因突发双下肢红疹伴瘙痒2日就诊。患者自诉两天前双下肢出现散在小丘疹,伴瘙痒,近两日红疹数量增多,瘙痒剧烈,遂来就诊。否认既往疾病史。
查体:触诊未及淋巴结肿大,双侧小腿多发散在红色丘疹及明显抓痕形成的点状糜烂面,无水疱,双膝后侧可见直径约4cm融合红斑,皮损增厚,境界不清楚,可见少许鳞屑,无明显渗出。双侧前臂,腹部可见少量红色丘疹,面部及后背部未见红疹。皮肤划痕(-)。
诊断:急性湿疹。予抗组胺药物口服,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治疗。三天后患者诉瘙痒感明显减轻,红疹渐消退。
一周后该患者又来医院就诊,诉一日前双下肢红疹再发伴剧烈瘙痒,查体见双下肢多发弥漫红色丘疹,红斑,可见融合,境界不清。予以钙剂、维生素C等静注,抗组胺药物口服,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治疗,一周后患者红斑及红疹渐消退,瘙痒减轻,渐停注射药物,予外用乳膏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维持治疗。
两月后,该患者又因双下肢红疹再发伴剧烈瘙痒就诊,查体见双下肢多发红斑,颜色鲜红,可见融合,境界不清。因患者症状反复2月余,所内医院考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可能,随转诊上级医院专科完善检查。
上级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慢性湿疹。
治疗:口服依斯汀,奥洛他定,甘草酸片,外用丙酸氟替卡松,多磺酸粘多糖,肌注复方倍他米松5mg 一日一次,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月后皮肤状态恢复,色素沉着减退。
【案例思考】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其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和分型。该例病患即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排除此病。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都会加重皮损。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者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有明显瘙痒,常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治疗上应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发病期间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洗烫。内用药物治疗目的在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药物,镇静安定剂等;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有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外用药物治疗应充分遵循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作皮损内注射,该例病患皮损内注射效果较好,连续两个月观察,无新发皮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