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戒毒人员姚某戒毒医疗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姚某,男,40岁,离异,无业,初中学历,以烫吸方式吸食冰毒8年余。自诉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近2年支气管哮喘病情稳定,偶有急性发作,未正规治疗。入所查体:脉搏101次/分,血压180/106mmHg,呼吸2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1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所诊断:甲基苯丙胺成瘾 、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高血压3级。
【案例基本情况】
(一)诊断情况
姚某在生理脱毒期内,支气管哮喘反复急性发作,病情进展迅速,多次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症状。查体:急性面容,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随时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同时在接诊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明显感觉到姚某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使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显示SAS得分60分,SDS得分62分。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轻度抑郁、中度焦虑、高血压病。
(二)治疗过程
戒毒医疗中心医疗民警对姚某进行了详细的问诊、查体及各项检验检查,考虑其近2年哮喘少有发作,治疗上采用哮喘长期治疗方案第1级方案,暨仅给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控制哮喘,同时给予依那普利降压治疗。3天后,姚某出现轻度胸闷、咳嗽症状,听诊呼吸音稍粗,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结合病史,考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轻度),在问诊交流过程中接诊医生发现其伴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症状,予以吸氧、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同时心理支持治疗缓解病人焦虑及抑郁情绪,哮喘急性发作症状逐渐缓解。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患者哮喘再次急性发作,戒毒医疗中心组织所内医疗骨干同医联体合作医院进行病例会诊,治疗上考虑升级为哮喘长期治疗方案第2级方案,在原有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基础上加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更换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同时继续予以氧疗及心理疏导治疗。2天后,姚某突发呼吸急促再次就诊所医院,查体:急性面容,呼吸急促,双肺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音有力,心率110次/分,率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测SpO2 94%。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度),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不能缓解,遂予以静脉应用氢化可的松及多索茶碱,上述症状逐渐缓解。随后2周内姚某多次出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均不能缓解,一度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等情况,均予以全身静脉应用激素及茶碱类药物控制急性发作症状。
考虑姚某哮喘发作频繁且病情进展迅速,随时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场所与医联体合作医院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相关专家组成会诊团队对病情进行详细讨论,力求找到在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最佳的长期治疗方案,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
病情讨论考虑该患者对β2受体激动剂存在一定的耐受性,决定直接采用哮喘长期治疗方案第5级方案,暨采用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吸入型的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孟鲁斯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同时配合长期高流量氧疗和心理疏导。
(三)治疗效果
在随后的1个月内,姚某哮喘虽偶有急性发作,但总体控制水平较好,顺利完成急性脱毒治疗。考虑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民警同所外专家会诊后,对姚某哮喘长期治疗方案降为4级,停用口服激素,哮喘未再次急性发作。
【案例思考】
由于冰毒烫吸对支气管的刺激作用,支气管哮喘在吸毒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能更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也是戒毒场所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对场所的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
相较于治疗而言,如何做好科学预防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医学上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根据机体是否产生变应反应将环境因素分为变应原性因素和非变应原性因素,常见的变应原性因素包括花粉、食物(鱼、虾等)、药物(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等,非变应原性因素包括运动、吸烟、肥胖、精神因素等。因此,在接诊过程中详细的问诊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民警尽可能找出变应原。此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个体更好的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进而达到预防发作的目的。
当前戒毒所收治患病戒毒人员的比率不断攀升,尤其是突发急危重症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如何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提升戒毒场所医疗急救处置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戒毒场所医疗现状及戒毒康复工作开展情况,一方面戒毒医疗中心可以借助医联体合作医院平台优势,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提升戒毒医疗团队医疗技术水平,搭建远程多学科会诊平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畅通和优化绿色就诊转诊通道,实现生命通道的无缝连接;另一方面,戒毒医疗中心要完善和加强自身医疗制度建设,建立急危重症处置流程及规章制度,规范急诊抢救流程体系中的各环节,真正实现医疗质量标准化和科学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