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案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潜伏于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后所引起的皮肤损害,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潜伏病毒被激活而复制,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引起相应节段的皮肤出现疱疹,同时使受累神经分布区域产生疼痛。皮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中医方面又把它叫做“蛇串疮”、“缠腰火丹”,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男性,50岁,高中文化,长期吸食毒品,有多次戒毒史。于2019年12月由公安部门强制隔离戒毒所转送至兰州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所。

二、就医情况

2020年4月5日上午9时,王某自觉右胸部疼痛难忍遂来就诊,自诉已疼痛3日,有轻度乏力、纳差症状;查体:T37.1℃、R20次/分、P88次/分、BP120/85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右胸部沿肋骨走向呈带状分布散在3处成簇样丘疹团,部分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清,无破溃,外周绕以红晕;各簇丘疹群间皮肤正常,皮肤触痛明显。考虑: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镇痛、中医针灸综合治疗。

三、治疗情况

(一)一般治疗

1.保持皮疹清洁和干燥。

2.穿着宽松衣服,减少摩擦,磨破皮损。

3.禁止搔抓和触摸疱疹,不能挑破水疱,不能手撕结痂。

4.皮损区有渗液,使用冷敷(用自来水冷却过的布或毛巾),每日数次,能够舒缓皮肤并保持皮肤的清洁。

5.饮食调理:鼓励其进食不能因为疼痛影响食欲就不吃饭。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嘱其少食油炸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鸡、羊肉并戒烟。

(二)中西医治疗

1.抗病毒药物

(1)阿昔洛韦片口服0.4g/次,3次/天,早期7天;阿昔洛韦片口服0.2g/次,3次/天,后期8天。

(2)外用药物

水疱未破时用阿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用3%硼酸溶液冰敷。

2.神经营养类药物

维生素B1注射液    100mg      1次/天   肌注

维生素B12注射液   500μg    1次/天    肌注

共10天

3.镇痛药物

布洛芬缓释胶囊   0.6g 2次/天  口服  共5天

布洛芬缓释胶囊  0.3g  2次/天 口服 共5天

4.中医中药

(1)早期主症: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龙胆泻肝汤      2次/天  口服 共5天  

(2)后期主症: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除湿胃苓汤     2次/天  口服 共5天 

5.中医针灸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阳陵泉穴。

配穴: 曲池穴、合谷穴。

阿是穴位置: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1次/天 共10天 。

中西医治疗15天后,该戒毒人员自诉疼痛消失,无乏力感,纳佳,无其他不适。右胸部皮损区皮肤呈粉红色,无渗出,无结痂,基本愈合。   

【案例思考】

一、带状疱疹是自限性疾病,愈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仅偶有复发。治疗原则必须严格执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提醒我们在日常诊疗过程中认真询问病史,仔细观察,应该尽早、足量、全程综合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戒毒人员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此类病患还应做到防治兼顾,不仅在其发病时给予适当药物对症治疗,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使其早日回归正常的戒治和生活;维护场所安全稳定。

二、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尤其是中医知识,中医中药具有辩证施治的特点,对诸多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加强中西医治疗,技能的学习。提高对场所常见疾病的治愈率,处置和预判转归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制定各种疾病的处置预案,规范治疗,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