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顾某突发“低钾血症”的诊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3.5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钾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正常成人每日需摄入钾量约3-4克,5%的钾经汗液和唾液、10%经粪、85%经尿液排出,当钾的排出量超过其摄入量,机体便会因为缺钾而出现失代偿的病理生理反应,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戒毒人员作为特殊人群,其低钾血症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社会人群,目前已知的发病原因难以全面解释戒毒场所发生的低钾血症,虽然确诊后本病治疗相对简单,但往往因为防治不到位或治疗条件有限而极易引起所内非正常死亡,造成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隐患。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顾某,男,37岁,初中,无业,江苏苏州人,因吸食冰毒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一日顾某因“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4小时”来院就诊,担架抬入。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患者3天前始发觉双下肢乏力、酸痛,未予以重视,未做特殊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4小时前出现双下肢抬腿吃力,行走困难,发病以来无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症状。
1.体格检查:四肢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肌张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四肢感觉及皮温正常。
2.辅助检查:
电解质:钾2.9mmol/l、钠140mmol/l、氯100.20mmol/l 。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窦性心率。
血生化:未见有意义阳性指标。初步诊断为“低钾血症”。
3.临床诊断:
(1)患者主观症状明显,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且体格检查已发现上肢亦出现肌力、肌张力的减弱,表明其缺钾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2)患者未出现腹胀、胸闷、心悸等严重并发症症状,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命体征平稳。
(3)电解质:钾2.9mmol/l,低于3 mmol/l。血钾明显偏低,需及时有效进行补钾,监测生命体征,谨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顾某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论,“低钾血症”诊断明确。一是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行走困难,符合“低钾血症”的临床征象。且呈持续性,无减缓趋势。二是体格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均下降,跟腱反射减弱。缺钾已经较为明显。三是辅助检查:电解质:钾2.9mmol/l,属于较为严重低血钾水平,但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表明缺钾对心肌的影响还相对较小,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尚未发现并发症症状。经过会诊讨论考虑:患者“低钾血症”诊断明确,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好,但缺钾明显。需进行及时有效的补钾,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认真分析病情,查找造成“低钾血症”的原因。
(二)方案制定与实施
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按照补钾原则,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入院后,先予以口服枸橼酸钾冲剂2袋共2.9克,同时开放静脉通道,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持续补氯化钾3克,然后根据病情变化作进一步处置。“低钾血症”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但如果补钾过多过快,亦可发生“高钾血症”,造成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室颤同样会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按照补钾原则,合理控制剂量,动态把握患者血钾水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诉:双手肌力较前有所增强,但双下肢小腿仍觉酸痛,无法抬腿、踢腿。心电图显示:正常心电图,窦性心率。询问患者补液后已解小便一次,量正常,遂继续静脉补氯化钾15mol,并嘱补液结束后复查血电解质,期间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补液结束,复查血钾4.52mmol/l,钠141.73 mmol/l,氯103.96 mmol/l。患者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无腹胀、胸闷、心悸等症状。2小时候后,患者可双下肢抬起,站立床边,搀扶行走,缺钾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好转,趋向稳定。
(三)治疗效果
第二日患者已可自由行走,主观感觉与正常时一致,无任何不适主诉,肝肾功能、腹部B超均未发现阳性指标,遂予以口服补达秀1gBid,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出院后一周跟踪调查,顾某未再出现四肢乏力等症状。
【案例思考】
“低钾血症”的发现、诊断、治疗一般不难,但戒毒场所“低钾血症”具有特殊性,其发病率及发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普通社会人群,且多为不明原因发病,往往因为防治不到位或治疗条件有限而引起所内非正常死亡,造成严重后果。“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成为有效防治戒毒场所“低钾血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本例戒毒场所“低钾血症”的处置,有如下诊治体会:
(一)“低钾血症”的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诊断一般不难。
1.“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严重者可伴有并发症症状。患者早期出现双下肢酸痛不适,容易疲劳,感觉下肢挪不动,上下台阶费力,有时会出现摔倒。后渐发展至上肢,出现双肩、胳膊酸痛、乏力。严重者可出现腹胀、尿潴留、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心脏骤停等症状。
2.体格检查:四肢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先是跟腱反射,接着膝腱反射,恢复则反之。),病理征阴性,四肢感觉及皮温正常。伴有并发症者可发现并发症相关体征。
3.辅助检查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血钾水平和临床症状一般对应如下:(1)血钾(3.0-3.5)mol/l——下肢肌无力。(2)血钾(2.0-3.0)mol/l——上肢肌无力。(3)血钾<2.0 mol/l——呼吸肌、心肌损伤。
(二)“低钾血症”的治疗。
“低钾血症”的治疗首先应及时补钾,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补钾方法:氯化钾生理需要量为3-4克/天。一般轻度低钾者每天应给钾4-5克;重度低钾者,每天应补给钾6-8克,已包含生理需要量。
2.注意事项:(1)严禁静脉推注补钾。(2)一天总补钾量不得超过8克。(3)补钾浓度应小于0.3克每100毫升。(4)补钾速度应低于80d/min。(5)补钾应当在尿量>40ml/h以后进行,并注意观察尿量。(6)追踪复查血钾浓度达到正常为止。
3.护理:本病最先引起患者双下肢无力,因而护理必须落实到人,由专人护理,严防跌伤或摔伤,病床两侧加护栏,防患者滑落床下造成意外,同时一定要加强病情宣教及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情绪,减轻其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治愈标准:患者主观感觉与正常时一致,体检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恢复正常,血电解质恢复正常水平,心电图正常范围。
(三)加强戒毒场所“低钾血症”防治工作。
1.可能的病因推测。特殊性:(1)特殊人群的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身体各系统机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损伤。加之长期饮食不规律、食欲差,食物中摄取的钾缺乏。(2)特定的监管戒毒场所一般都是使用高压蒸汽锅和大锅蒸煮饭菜,饮食中维生素被破坏,影响了电解质的吸收。(3)腹泻、呕吐、大量出汗、药物使用(利尿剂、甘草酸苷片等)均可造成钾离子不同程度的流失。
2.建议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戒毒场所“低钾血症”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防止心脏损伤的重要措施。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查找发病诱因,普及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二是合理膳食,防止偏食。建议改变饮食制作方法,定期供应富含钾元素的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三是加强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科学、专业、规范处置,有效保障戒毒场所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