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张某嵌甲型甲沟炎改良手术治疗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甲沟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主要是患者指(趾)甲周围的软组织发生化脓性感染,常因微小刺伤、挫伤、逆拔或剪指甲过深引起,嵌甲型甲沟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趾)甲嵌入生长后对甲沟组织形成刺激作用,由此慢慢发展成为慢性炎症,进一步发生感染后,则会出现局部水肿症状或肉芽增生,常导致患指(趾)血运不良。临床上有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发病形式。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张某,男,30岁,初中文化,吸食冰毒5年时间,因再次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入所时身体健康,否认既往肝炎、肺结核等病史。
(二)诊治经过
患者因右足拇趾部红肿疼痛流脓3月就诊,患趾反复肿胀伴疼痛。既往经两次拔甲、切开引流治疗后复发。入院查体:患趾甲沟明显肉芽组织增生,部分有炎性渗出、异味,触痛明显。术前均行趾 X 线检查,排除慢性骨髓炎及其他骨骼病变。
(三)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采用“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改良甲沟成形术式。趾根阻滞麻醉后,用橡皮筋在趾根部捆扎止血。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在后甲廓甲上皮近端4、6mm,距患侧甲沟 1/5、1/6或甲体明显蜷曲处,以1 1号刀片纵行切开皮肤及甲基质,直达骨面并向趾甲末端延伸至趾尖软组织,使切口线与正常侧甲沟平行,提拉式切开甲板甲体,深达趾骨骨面。病变甲廓完整切除,从甲根处切口向病变侧呈圆弧形切开后甲廓,以使该处皮肤下的甲基质包含在切口内,牵开皮肤,完整暴露甲根部甲基质,于甲上皮平面切口逐渐与甲沟平行,切除甲皱襞,宽2、3mm,深及趾骨水平,以使嵌入的甲体切除完全,甲沟游离缘处两切口线汇合成尖端向前的“v"形,将增生肥厚肉芽组织切除,检查切除的甲板和甲基质呈矩形,使用刮匙刮出甲缘与甲皱之间的炎性肉芽组织。骚刮至正常组织,使边缘形成新的甲皱襞。检杳甲根处无甲基质遗留,碘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将后甲廓皮肤、甲床和甲皱襞及趾尖处间断缝合5、6针,注意使甲体与甲皱襞相平或使甲皱襞略低于甲床平面,变成浅甲沟。甲沟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加压包扎,松止血带。
(四)治疗效果
术后予镇痛药口服,酌情予口服抗生素。术后2天患足抬高,隔日换药一次,术后2周伤口拆线,期间患者疼痛不明显。术后随访2个月、半年,患趾甲体较正常略窄,趾甲平整、光滑,无纵嵴,甲沟变浅。
【案例思考】
趾甲是皮肤的一种特殊结构,甲板是表皮角质层的衍生物,而皮肤的颗粒层、棘细胞层的基底层则转化为甲基质和甲床。趾甲生长良好不完全取决于甲母质,与其周围的甲床、甲基质、骨膜和甲板的完整有关。如果后者受损,趾甲就会畸形生长,周围组织改变,导致甲沟异常,而甲沟异常,又进一步影响甲的正常生长。轻者疼痛,重者感染、骨髓坏死。为了阻断这一恶性循环,防止术后长出畸变的趾甲,也为了防止新生甲嵌入周围组织,引发感染,那么就必须切除增生的肉芽组织、相应的甲根及甲母质,重塑正常的甲沟。
通常是由于患者在修剪指(趾)甲的过程中不注意或者穿鞋不当,导致甲沟向深处发展,指(趾)甲则随着甲沟的深人不断往里嵌入生长,受到细菌的侵蚀则形成嵌甲型甲沟炎。传统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局部换药、单纯拔甲术等。换药治疗仅能暂时控制感染,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病因,而单纯拔甲术仅对轻微的甲沟炎有作用,反复拔甲会影响甲的发育造成甲畸形,且再生甲欠光滑,复发率较高,换药时疼痛剧烈,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整体优势不显著。甲沟炎的手术方式选择较重要,若采用单纯拔甲术,患处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引流通畅,对控制甲沟感染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不能改变甲床和甲沟的形态,对嵌甲治疗作用有限,而且术后由于失去甲板支持,甲床在侧应力作用下,更易向下弯曲,致使新甲长出后更深地嵌入相邻皮肤,从而极易复发。“甲沟v形切除合并浅甲沟重建”改良甲沟成形术,仅切除患侧足大趾部分甲板,保留大部分甲板,纠正了这一缺陷;同时切除了部分甲母质,消除了患趾趾甲的再生来源,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术后复发。另外,甲沟重建减少了趾甲和周围组织的挤压,更利于血液循环改善和新甲再生。改良甲沟成形术术式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且术中仅拔除部分趾甲,减少甲床裸露面积,换药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此术式可重建浅甲沟,从根本上解决嵌甲,通过“标、本”兼治,可获得“创伤、疗效、美观”的三重疗效,提高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