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邹某患氯胺酮性膀胱炎的治疗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K粉,主体成分医学上称氯胺酮,长期吸食K粉引起的慢性膀胱炎称为氯胺酮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 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憋尿时耻骨上膀胱区疼痛感。氯胺酮性膀胱炎有两个特征:一为患者均有氯胺酮类毒品吸食史,二为吸食其他毒品类型不会产生此症状。本案为我院治疗氯胺酮性膀胱炎成功的案例。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邹某,男,28岁,未婚,K粉滥用史3年,广东湛江人,因“长期尿频、尿急”,多次求医,疗效不佳,对疾病治疗丧失信心,恐惧和烦躁明显,入所后,表现出不服从管教,不愿配合治疗,有自暴自弃倾向。诊疗过程如下:
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 来我院就诊。邹某诉1 年前出现尿频 ( 约 12次/日间,6-8 次/夜间) 、尿急、尿痛,偶有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等其他不适。曾多次在社会医院就诊,多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疗效不佳,且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现排尿间隔仅约30 min伴腹痛尿道口灼痛,偶合并排尿困难,出现排尿等待、尿程延长,偶感口苦、恶心,大便干结。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输血史、手术及创伤史。
查体:体温36.5 ℃,心率85次/min,呼吸19次/分,血压120/78 mmHg,意识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滑腻,脉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尿抗酸杆菌、结核菌检查均为阴性。泌尿系彩超: 双侧肾脏轻度积水,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容量明显减小。
(二)治疗过程
针对邹某的病情,我院经过会诊后,诊断为:氯胺酮性膀胱炎,决定采取“医疗护理+中医治疗”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1.人性医疗护理、排尿训练结合
A:加强心理引导。因长期的病痛给邹某带来极大的痛苦,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烦燥等负面情绪。因此对邹某先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其因为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增强其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认真倾听邹某诉说,鼓励邹某叙述自己的想法;通过关心、了解其家庭社会关系,场所适应情况等,关注其思想动态。明确告诉邹某,他所患的疾病是一种由吸食K粉引起的慢性疾病,治疗过程长、治疗过程反复是正常的,但是疾病是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的,要对治疗有信心,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治。 让邹某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B:加强排尿训练。鼓励邹某适量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通过增加小便量,达到冲洗膀、减少感染的目的。同时,指导邹某定时排尿,逐步延迟排尿;扩展膀胱容量,记录每天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间隔时间及量。
2.个性中医治疗,中药针灸同施
由于氯胺酮性膀胱炎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西医西药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此病上体现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采取中医中药和中医针灸相互结合的方法对邹某展开治疗。
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急不爽, 尿道灼热刺痛 , 尿黄浑浊 , 少腹拘急, 伴有口苦 , 恶心, 大便干结;舌红 , 苔黄腻 , 脉数。中医辨证属“热淋”型。予中成药“五淋化石丸”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一天三次,一次五丸。
针刺法重在疏利膀胱气机、清热利尿止痛。选用气海、石门、阴陵泉、大敦、小肠俞针刺治疗,配合电频仪通电治疗,一天一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电频中强刺激。灸法重在温补脾肾。选用关元、肾俞、复溜、三阴交,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天一次,一次20-30分钟。
3.治疗效果
经过4周的“医疗护理+中医治疗”治疗,邹某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较前大大缓解,小便次数由原来的30-40次/日间,10-20次/夜间下降为 8-10次/日间,2-3 次/夜间,排尿间隔大大延长,无尿痛、肉眼血尿。邹某因症状明显缓解,对治愈疾病的信心大增,对成功戒毒也充满信心,对场所的教育康复训练和习艺活动非常积极,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案例思考】
通过对邹某疾病的治疗,提高了对氯胺酮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通过此次案例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应提高对氯胺酮性膀胱炎的认识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氯胺酮滥用对神经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而对于氯胺酮引起的泌尿系统损害关注较少。氯胺酮性膀胱炎虽在一般情况下不具危急性,但其排尿频率之高(多者可达30-40次/日间,10-20次/夜间)、排尿间隔时间之短(短则30分钟一次)会影响戒毒人员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不利于戒毒人员科学戒毒治疗,戒毒场所应充分重视氯胺酮性膀胱炎对戒毒人员造成的影响。对以“尿频、尿急、尿痛”就诊的戒毒人员,不能单纯地以泌尿系感染进行治疗,需对戒毒人员毒品吸食史进行了解,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已确诊患氯胺酮性膀胱炎的戒毒人员需给予关心引导,减轻其心理负担。
(三)氯胺酮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
氯胺酮性膀胱炎需与泌尿系感染及结核性膀胱炎相鉴别。氯胺酮性膀胱炎患者均有氯胺酮吸食史,而临床症状的表现上三者差异不大,均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诉,往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诊断。尿常规培养上:氯胺酮性膀胱炎及泌尿系统感染均可出现白细胞增加,但氯胺酮性膀胱炎尿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尿抗酸杆菌检查均为阴性,泌尿系感染的尿培养可见细菌生长或尿抗酸杆菌感染为阳性。氯胺酮性膀胱炎结核菌为阴性,结核性膀胱炎为阳性。影像学B超检查,氯胺酮性膀胱炎往往伴有膀胱壁不均匀增厚,膀胱内黏膜光滑,膀胱容积缩小。CT主要表现为膀胱 挛缩,膀胱壁不规则 增厚,随着病变加重,可呈现“葫芦”形或“鸟嘴”形改变。
(三)氯胺酮性膀胱炎的治疗,宜采取“医疗护理+中医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A:医疗护理应注重心理引导及排尿训练相结合。心理引导尤为重要。首先是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医从性。氯胺酮性膀胱炎患者因长期受到“尿频、尿急、尿痛”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的情绪,有些因反复就诊疗效不佳导致对就医失去信心,要让患者认识到该病的治疗是一个反复、漫长的过程,树立最终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教导患者适度转移注意力,减轻膀胱神经的敏感性,教会患者呼吸调节,采用听音乐、下棋、看书等调节情绪方法。最后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向患者讲解吸食K粉的危害性,从而使患者改变心态,戒除毒瘾,防止复吸。排尿训练采取指导患者进行排尿训练以逐渐恢复膀胱功能。鼓励患者适量多喝水,增加尿量,达到膀胱冲洗、减少感染目的,指导患者定时排尿,逐步延迟排尿。
B:氯胺酮性膀胱炎属中医淋证范畴,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湿热来自外感或源于脾虚、肾虚。初期和急性期多属膀胱湿热实证,病久正气虚弱邪气湿热未尽,致脾肾两亏,表现为脾肾亏虚证。实证时治疗宜清热利湿通淋,虚证应培补脾肾 , 虚实夹杂者 , 宜标本兼治 , 临床上往往以虚实夹杂者多。中医治疗以中药针灸相结合治疗。中药采取辨证论治,“药”随“证”变。针灸采取古方、经验方中常用治疗淋证的穴位,“针”、“灸”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