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应用恩替卡韦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案例

应用恩替卡韦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据统计,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近1亿人,乙肝患者占其约10%。因种种不洁吸毒途径以及吸毒后行为学特征,在吸毒人员中,乙肝感染率更高,如何治疗戒毒人员中乙型肝炎患者,是摆在戒毒医疗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问题。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原则是降低患者体内病毒量,改善肝功能。由于受戒毒场所医疗经费限制,乙肝患者全员抗病毒治疗条件尚不具备,只能够对症保肝治疗,乙肝治疗效果欠佳,有些病情反复,严重影响其戒治生活。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患者张某,男,31岁,江苏常州人,无业,吸食冰毒史8年。2018年6月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入所体检自诉纳差,患乙肝大三阳史5年余,多次外院检查肝功能显示肝脏转氨酶较高,长期服用保肝药物。入所体检心电图:偶发房早;乙肝两对半提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HIV抗体-;ALT136U/L、AST118U/↑;AFP35ng/ml;上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光点稍粗,脾稍大,其他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病史结合患者有关检查结果,入所体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偶发房早。

(二)诊治经过

患者入所后,根据患者病情立即给患者制定了保肝降酶治疗方案:护肝片3片Tid、甘草酸二铵胶囊2粒Tid口服;同时医嘱多休息。通过一月治疗,患者自觉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仍有纳差乏力不适,时伴有右上腹隐疼不适,思想压力较大,戒治积极性不强,2018年7月20日复查肝功能:ALT 356U/L、AST 242U/L,AFP 32ng/ml,乙肝病毒DNA载量为4.258E+05,肝脏损伤较入所时有所加重。考虑到患者病情,在和患者充分沟通知情同意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原有保肝降酶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Qd口服抗病毒治疗。经上述治疗一月后,患者自觉上腹部饱胀伴肝区隐疼不适以及食欲较前好转。2018年9月2日复查肝功能,ALT 104U/L、AST 78U/L,转氨酶较前明显下降, 乙肝病毒DNA载量为2.014E+04,继续上述治疗。2018年11月20日,复查肝功能显示ALT 38U/L、AST26U/L,乙肝病毒DNA载量为1.018E+03↑(正常参考区间为1.000E+02),根据病情,减量停服甘草酸二铵胶囊和护肝片,继续同上剂量服用恩替卡韦。2019年5月12日再次复查肝功能ALT、AST指标正常,乙肝病毒DNA载量为小于1.000E+02,乙肝两对半提示由原来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即HBeAg转阴,出现HBeAb+。对于患者病情,经社会医疗专家会诊,建议继续上述剂量口服恩替卡韦三月,防止病毒反跳。

(三)治疗效果

2019年10月20日,再次复查相关指标乙肝病毒DNA载量仍为小于1.000E+02,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AFP值12ng/ml,正常,乙肝两对半提示,表面抗原转阴,仅HBeAb+、HBcAb+。再次经医疗专家会诊,认为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已达免疫控制临床治愈标准,建议患者恩替卡韦减量使用,改0.5每周2次口服治疗。目前患者无不适主诉,小剂量恩替卡韦维持治疗中。

【案例思考】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所引起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肝区隐痛,症状严重时,全身黄疸、乏力等。长期不愈,甚至会导致肝硬化、诱发肝癌。慢性乙型肝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HBV-DNA持续在体内复制并损伤肝细胞,如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则可慢性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化发展,减轻肝脏损伤,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恩替卡韦为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新一代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基因屏障,能够有效选择性地抑制HBV反转录酶,抑制HBV前基因反转录负链的形成及HBV-DNA正链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HBV复制的作用,甚至病毒指标得到逆转。据研究,恩替卡韦还具有调节患者的NK细胞的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但长期应用容易导致机体耐受性降低,耐药性增强,乙肝病毒出现耐药性突变,进而病毒大量复制,使病情加重,严重者进展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故而在治疗对象选择上要让患者充分知情同意。

恩替卡韦不具有保护肝细胞作用,在临床单一使用容易导致病毒耐药性产生,故在临床使用时常常配合保肝护肝药物联合应用,从而减少肝细胞坏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例患者通过恩替卡韦联合保肝护肝治疗,最终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标准,除患者自身体质和上述规范用药外,笔者认为主要与患者用药依从性较高,规则用药可以保证治疗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