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杨某某医疗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四大队戒毒人员杨某某,女,25岁,因“口角歪斜一天半”于2016年10月16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现一侧口角漏水,伴同侧面部感觉麻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在他人提醒下照镜子发现口角歪斜故前来就诊。患者口角向右歪斜,左侧额纹消失,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面部板滞,麻木,伸舌偏右,吹气左侧口角漏气,左耳后压痛明显,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就诊时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问诊得知,患者有7年吸毒史,既往体健,发病前有吹冷风的经历,门诊初步考虑该戒毒人员患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也叫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等。
【方案制定】
1.一般查体
T:36.5℃ Bp:120/75mmhg P:80次/分 R:20次/分。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五官畸形,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波动正常,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专科检查
2.1静止检查
查患者左侧茎乳突压痛(+);左右两侧额部皮肤皱纹不同,左侧皱纹消失,眉目外侧下垂;左侧眼裂变大,上眼睑下垂,下眼睑稍有外翻,眼部稍有干涩、酸、胀的症状;无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或过敏;左侧鼻唇沟变浅,右侧相对加深;面颊左右不对称,左侧面部感觉发紧、僵硬、麻木;口角不对称、左侧下垂,嘴角向右上提,鼻唇沟向右偏斜。
2.2运动检查
查患者抬眉时,左侧额头皱纹消失,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3.辅助检查
长安医院检查CT显示:双侧鼻甲肥大,余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面神经炎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和中枢性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常见病因有:感染性病变、耳源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代谢障碍、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1.鉴别诊断
1.1与中枢性面神经炎的鉴别:该患者四肢活动自如,CT扫描示:双侧下鼻甲肥大,余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故排除中枢性面神经炎发病可能。
1.2.与外伤性面神经炎的鉴别:
2.诊断依据
2.1青年女性,急性起病;
2.2口角歪斜一天半,患病前有着凉病史;
2.3患者有7年吸毒史;
2.4临床检查符合面神经炎临床表现;
2.5患者无意识改变、无肢体不遂、无视物旋转,辅助检查未发现颅内病变;
2.6无外伤史。
3.临床诊断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三)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1.采用专业医疗技术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尽早消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以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实施情况】
(一)专业医疗技术治疗疾病
1.药物治疗
1.1使用B族维生素等药物营养神经。
注射用腺苷钴胺0.5mg,肌肉注射,0.5mg 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
1.2使用糖皮质激素阻止组织变性,防止面肌抽搐,降低连带运动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强的松5mg,口服用药,15mg 每日2次,连续服用5-7天,逐渐减量,10-14天逐渐停药。
1.3使用血管平滑肌解痉药缓解痉挛。
地巴唑10mg,口服用药,2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7-14天。
2.针灸治疗
甲组: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人中、合谷、攒竹、大迎。
乙组:鱼腰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承浆、迎香、
合谷、三间。
随即配穴:丰隆、中脘、足三里、内关等。
操作方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可单一针刺,手法宜轻浅、勿深重。每日1次,留针30分钟,6次为一疗程。
3.辅助治疗
3.1眼部护理:
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急性期减少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眼罩盖住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结膜及角膜感染;尽量减少用眼。
3.2饮食护理:
有味觉障碍时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由于面神经炎患者咀嚼不便,常出现饭菜卡在患侧口腔的情况,相对进食量减少,故应加强饮食护理,从少量食物开始,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避免坚硬、生冷刺激的食物,因进食时食物常常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嘱患者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或每日口腔护理1~2次。
3.3康复护理:
对患侧进行早期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指导患者用手掌于患侧面部打圈按摩,每日3~4次,每次10~15min。患侧面肌开始恢复时,指导病人对镜进行患侧面肌的肌力训练,以训练表情肌为主,做睁眼,皱额、吸吮、翘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颌等动作,功能康复训练每次约20min,每日1次,直至最终康复。
(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本病突发起病,患者出现面部肌肉瘫痪,自身形象改变,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在戒毒所这个特殊的场所里,戒毒人员患此病产生的不良情绪更为显著,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戒毒人员。因此,在治疗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1.讲清病情。把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影响转归的因素交待清楚,稳定患者情绪,接纳现状。
2.鼓励治疗。在治中,鼓励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参与治疗的各个环节,促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发现亮点。及时鼓励戒毒人员看到自身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重新建立合理健康的生活和交友方式。
【案例思考】
(一)效果
1.针灸治疗有效。周围性面神经炎从中医角度讲,是“中风”的一种类型,采取以针灸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康复、心理等综合方案的治疗措施效果显著。
2.心理干预有用。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能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3.综合治疗有招。戒毒人员“患面神经炎”后,紧张、焦虑,通过医务科医生巡诊、会诊以及外诊,综合采取针灸、口服及肌肉注射等方式治疗,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最终戒毒人员康复,这一过程完美体现了疾病治疗与心理治疗相辅相成的作用。据大队管教干部反映,患者疾病好转后,矫治态度端正,人际关系改善,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刚入所时有较大改变。该戒毒人员离所前,通过感谢信表达了自己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也表示自己已经为回归社会做好了准备。
1.与社会综合医院合作是明确诊断一个重要途径。由于戒毒所医疗条件有限,对出现的面神经炎除了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外,辅助检查比如CT扫描目前场所不具备条件,需要带外诊到社会医院做检查,明确诊断。
2.疾病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能促进戒毒场所教育矫治质量的提升。疾病的治疗、人性的关怀,心理干预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患者感到自己即使身在戒毒所,仍然能得到尊重,提升自我价值感,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提升。由于戒毒场所的特殊性和医疗条件的有限性,医务人员遇到较复杂的疾病时,往往顾虑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