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消化道异物戒毒人员孙某某的诊治案例

消化道异物戒毒人员孙某某的诊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强制隔离戒毒是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所规定的戒毒措施之一,它和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共同构成了现阶段我国戒毒措施的基本体系。十几年来,在广大基层戒毒人民警察的努力下,强制隔离戒毒这一戒毒措施有效遏制了黑市的毒品交易,降低了发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毒品相关传染病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效维持了社会稳定。但是基于吸毒人员特有的心理学特征,这些吸毒人员为逃避打击,往往采取自伤自残的方式来对抗打击,其中吞食异物是其常见的自伤自残的方式。

【案例基本情况】

孙某某,男,34岁,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及梅毒病史,半年前腹部外伤后行探查术史。

两个月前患者为逃避强制戒毒,吞服一枚约2X7cm钢板,当时无腹痛、消化道出血等,1个月前转入我所,多次做腹部X光追踪检查,发现该异物停滞在中腹部,无腹痛、呕血、黑便等,半月前始,出现阵发性腹痛,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1天前复查X光发现异物移动至下腹部进入盆腔,患者伴腹泻,每日4次,糊状稀便,无便血及黑便,考虑急性肠炎给予氧氟沙星胶囊2粒,日3次,今晨腹泻一次,水样便,查体发现:腹部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20分钟前突感腹痛加重,呈持续性腹痛。查体:体温37℃,血压110/7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率规整,无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双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1、腹内金属异物致肠道穿孔 2、急性腹膜炎。为明确诊断和治疗,遂转社会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X光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上腹部可见少量液气平,提示不全肠梗阻、回肠远端金属异物伴周围炎症。血常规:WBC 16.51 G/L ,中性粒细胞14.10G/L,诊断为:1.回肠远端金属异物  2.急性腹膜炎。为安全起见转入有防护条件的协作医院,当晚23:40分开始剖腹探查,术中可见:腹腔可见肠内容物及红色浑浊液体约50ml,回肠距回盲部1.3cm处可见两处肠管破损,肠腔内可触及一质硬长方形异物,活动,行破损肠管切除,肠吻合术,手术顺利。

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腹部引流管持续开放、补液、抗感染等治疗,术后第4天拔出胃肠减压及腹部引流管,术后第8天间断拆线,术后第10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出院。

【案例思考】

吸毒人员吞食异物常见的有一次性打火机、螺丝、螺母、刀片、筷子、勺子、指甲刀、扣子、拉链、毒品等等,在异物的分类上,属于外源性异物。下面结合临床经验和有关文献探做如下探讨:

1.   对小而光滑的外源性异物(直径小于2cm),估计能自行排出的且对患者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可口服润肠剂(液体石蜡、蓖麻油等)待其自行排出,如在胃内无法排出,择期内镜取出[1]。

2.   直径大于2cm或有毒异物,在确定没有穿孔的情况下,都应行紧急内镜检查,并积极钳取。[2]

3.   当存在多个腹内异物时,切勿服用韭菜等高纤维素食物,以防出现消化道梗阻。

4.   尖锐异物的处理:停留在食管中的尖锐异物,应当急诊治疗。环咽部或其上的异物可用喉镜直接取出。尖锐异物大多数能够顺利通过消化道而不发生意外,但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5%。所以,尖锐异物如已到达胃或近端十二指肠,而且可以内镜下安全取出的,就应内镜下取出。否则,应每天行X线检查,确定其位置。对连续3天位置固定的尖锐异物,应考虑手术治疗。

3.毒品袋的处理:吸毒人员为逃避打击,将毒品包裹在塑料袋或乳胶避孕套中吞服至体内。这种毒品小袋可以在X线下看到,CT扫描也会有帮助。因为毒品袋破损或泄露可以致命,所以切记不要尝试用内镜取出。在X线监视毒品小袋位置固定不向前运动时,或有肠梗阻体征时,以及怀疑毒品袋有破损的可能时,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段志军,消化内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270-271

[2]段志军,消化内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270-271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