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李某某戒毒医疗个案

戒毒人员李某某戒毒医疗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1、戒毒医疗:五原戒毒所医院医资、技术力量薄弱,虽与五原县人民医院建立协作医院,“绿色通道”延伸到巴彦淖尔市中心医院,但目前场所医疗滞后。本案例通过一名自伤自残戒毒人员医疗救治过程,回顾了戒毒所紧急伤残处理及后续康复过程。

2、基本情况:李某某,男,33岁,离异,文盲,籍贯山西省保德县,早年是货车司机,后与弟弟在东胜开火锅店,父母务农。2016年7月被鄂市东胜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同月转入五原戒毒所,多次戒毒人员,海洛因吸食者。

3、入所体检:身高184厘米;体重90公斤;一般情况良好,体格检查无异常。辅查:心电、全腹超声、胸腹联透、血常规、尿常规等无异常。酶免分析丙肝抗体阳性<HCV-Ab(+)>,病毒载量RNA值不清。

4、性格特征:平时不喜言语,不善表现,但与同伴私下交流多,爱耍小聪明,做事隐蔽,城府深,表里不一。

5、自伤自残过程:2017年2月26日早上,其在宿舍突发奇想将借用的缝衣服针拍入自己左上胸内,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不察,之后身体不适,出现恐慌,于是说出实情。随后五原戒毒所医务人员紧急会诊: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4°C,心率100次/分,律:速、齐,血压偏高(Bp140/90mmHg),查体:听诊左肺呼吸音异常,按压胸部,左胸呈捻发音,疑是外伤性气胸,情况危急。立刻报告所领导,并建议外出转诊救治。

【方案制定】

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和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救治戒毒人员李某某,取出异物,确保生命健康。医护人员和民警共同做好戒毒医疗康复巩固和心理危机干预,消除自伤自残动机,确保其安心戒治、戒断毒瘾。

【实施情况】

(一)医疗救治

民警与医务人员对其展开医疗救治,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将其送往五原县人民医院就诊,当天上午10:06:03,五原县人民医院全腹部CT,胸部CT,图像所见:左侧第3前肋处可见金属针样高密度影,穿透肋骨垂直刺入肺部,长度约45mm,部分位于胸壁,部分位于肺内,临近组织呈囊泡状透亮影,边缘环形稍高密度影包绕。左侧胸腔内可见新月状气体密度影,最大厚度约13mm,局部组织受压内移,右侧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纵膈及肺门、肝、胆、胰、脾、双肾、肠道、盆腔、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意见:左侧第3肋处金属针刺入肺部,继发肺部轻微穿通伤及气胸。

获悉病情,医务人员和民警第一时间报告五原戒毒所领导,当即住院胸外科治疗观察。期间,迅速征得巴彦淖尔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绿色通道”救助。2017年2月27日早上转诊,入院诊断:胸部针刺伤;气胸;病毒性肝炎(丙肝)。同时电话通知其家属说明病情并征得同意手术意见,随后本人手术签字同意。医院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手术名称:2017.2.28行取异物胸腔闭式引流术。

期间,民警办理入院手续、缴费、咨询、引导,做好陪护。投入警力三名,医院陪护民警时刻警惕,警力牵制严重。

2017年3月2日下午病情稳定转回所内医院。出院诊断:胸部针刺伤、气胸、病毒性肝炎(丙型)。

根据出院七条建议,五原戒毒所医务人员定期关注康复情况,按时监督服用对症药物,队内民警全天候进行治疗护理观察。

2017年3月8日其出现低热症状。对症治疗,持续低热不退,于3月9日早上转诊到五原县人民医院,胸片诊查显示左肺部感染,县医院住院治疗抗感染观察,感染未减轻。

2017年3月18日病情加重,经多方积极争取于当日转诊到内蒙古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入院诊断:针刺致气胸术后脓胸形成;病毒性肝炎(丙型)。术前准备,于2017年3月19日进行了手术。手术名称为:“行胸腔下脓胸廓清术﹢胸腔闭式引流”。出院诊断:脓胸廓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

术前,其曾一度拒绝手术签字。其弟拒绝参与陪护及术前签字,民警不厌其烦从亲情、医院政策等角度沟通,主治医生对其讲明拖延手术危害程度,终于于手术当日下午其弟到达医院完成术前签字。陪护中,民警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料,加之其弟协助帮教,其终于有所触动,重燃生活信心。经术后半月护理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2017年3月30日,经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全部正常。显示感染得到控制,继续胸腔闭式引流观察。

2017年4月3日,通过对其病情的观察,院方决定转回五原县人民医院治疗,一周后出院回所。

(二)、心理疏导

1、心理行为特征

1.1不良心理表现:养病时,其与其他戒毒人员谈论一次次转诊就医经历,常常讥笑戒毒场所为他花费费用看病,不为他办理所外就医,埋怨戒毒所就是没有被自己折腾够。费力不讨好。

1.2日常反常行为:康复后,经常以胸痛为由,索医索药,戒治态度极不端正,不按要求参加集体活动,对抗管理。无休止折腾,无理诉求。

2、自伤自残原因

其自述:感觉前途渺茫,家人不管,于是想自伤自残达到所外就医。民警陈述:其以不断挑唆他人获取关注,人际紧张,亲情淡漠,谎话连篇。综合分析:其企图自伤自残达到逃避戒毒矫治。

3、综合治疗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从三方面入手矫治。

3.1彻底打消其泡病出所念头。

从其既往病史和自认为有病再进行一番转诊鉴定,通过五原县人民医院认真诊查均无异常,排除了疑病。使他明白,相信医学。使他懂得,无病呻吟不可取,诊断面前无话说,泡病出所不可能。之后再提无理要求,民警依据检查结果直接回复他不要无理取闹。

3.2彻底矫正其装病逃避矫治心态。

针对其性格从心理矫治入手,进行心理疏导,对症医治。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了六次心理咨询,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三期团体咨询活动,通过“盲人指路”、“信任背摔”等活动,培养其对他人的信任感,修复了其部分人格障碍;通过“我爱我家”、“诚信他人”等活动,培养其责任感和修复亲情;采用“冥想”、“快乐”等引导,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转移抵触矫治情绪。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不再报有泡病念想。

3.3多管齐下促其积极矫治。

戒毒医务人员要提高甄别伪病、泡病、装病技能。利用可用资源尽量为其建立四个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朋友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场所管理支持系统。寻找积极因素,通过其弟来探视时机,苦口婆心、共同帮教。通过其他社会帮教,通过包组民警和同组戒毒人员的关爱感召,消除惧怕矫治情绪,营造阳光心态,最终化解其心结,积极配合戒毒矫治。

【案例思考】

效果:成功阻止了企图通过自伤自残泡病逃避矫治事件,其在所戒治时间还有9个多月时间,这种查漏补缺的戒治方法,阻断了其他想要通过自伤自残手段达到逃避矫治目的的戒毒人员,使大队的日常秩序得到极大提高,泡病风气有所遏制,整体戒毒医疗得到广泛认可,同时打消了所内多名自伤自残戒毒人员的观望心理,为保障场所风清气正良好矫治氛围提供了范本。

反思一:拓展戒毒医疗社会化

戒毒医疗是一种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同时维护社会治安的医疗行为。戒毒医疗工作是专业化、技术化、具体化的体现,共享社会医疗资源,建立戒毒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及其他戒毒工作者合作小组,打造并延伸戒毒医疗“绿色通道”,做到小病不出所、大病不误诊、急危重症及时转诊,场所救治无死亡。

反思二:自伤自残救治要契合“循证医学”和“循证矫治”理念。

本案例就是遵循“循证医学”和“循证矫治”的典型。自伤自残戒毒人员既是病人,又具有吸毒人员特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因人施治、循序渐进、标本兼治原则,有病一定要重视,做到不误诊、误治。突出心理危机干预、戒毒治疗、戒毒康复训练综合应用,达到治病救人、医身医心效果。

反思三:做好预防监测,扼杀苗头危机。

吸毒成瘾人员强迫性觅药行为、慢性复发性脑病以及特殊环境引发的戒毒所内外自伤自残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戒毒工作,给日常戒毒带来困难,也给吸毒人员自身造成不必要的折磨和痛苦,更给戒毒工作的开展造成许多阻力。且每有事件,戒毒所耗费大量警力和医疗救助经费。所以,做好预防,扼杀苗头尤为重要。要建立医疗病历、书写病程、制定方案、规范流程、保存档案、留存影像、执法录入,做到有备无患。要收集戒毒医疗样本,建立数据库,做好工作检测、理论研究、经验积累和方法推介。做到处置得当。

《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场所戒毒同样承接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戒毒医疗工作要继续拓展绿色通道,延伸戒毒救治,做好预防,扼杀苗头,推进联动,营造风清气正,做到万无一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戒毒医疗要与时俱进,导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维护戒毒场所安全稳定、保障社会安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