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急性重型肝炎的应对与处置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刘某,男,xx年9月出生,有5年吸食和注射毒品史。既往有3年“胃病”史,无肝炎病史。xx年3月在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收体检无明显异常,同年4月1日在上海市崧泽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收体检亦无明显异常。
xx年4月4日,刘某出现恶心、腹痛症状,自己以为是胃病复发,因此没有向民警及时汇报。大队民警发现刘某腹痛的异常情况后,询问相关情况并主动带其前往卫生所就诊。医生经验丰富、诊断细致,未被病患的主诉和病史干扰,通过观察刘某的巩膜,肝区轻叩反应,诊断为“急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民警和医生不顾肝炎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将刘某转诊社会医院。经医院肝科会诊,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坏死,肝功能急剧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急性重型肝炎系因肝细胞功能损害在起病10天以内出现肝性脑病,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具有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
戒毒人员由于长期使用毒品,肝炎发病率高,其中重型肝炎发病迅速,如未及时救治,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病亡率较高。根据医学统计,在重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肝细胞坏死严重程度成正比。入院时肝昏迷II度者50%左右死亡,昏迷IV度者80%以上死亡。重型肝炎合并消化道出血者死亡率可达95.5%,是影响戒毒场所安全隐患的重大疾病之一。由此可见,戒毒人员刘某急性重型肝炎的顺利救治是极为难得的成功。
【方案制定】
(一)明确核心目标
戒毒医疗既是帮助戒毒人员通过医疗手段戒除毒瘾,也要充分保障戒毒人员在戒治过程中的健康权益。以此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应急处置和诊疗工作机制。
(二)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强化民警责任意识。要求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戒毒人员的异常情况,特别是时刻关注了解患病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情况,严格执行就诊制度,确保有病及时治。二是强化医务人员责任意识。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在诊疗过程中不是单纯的通过戒毒人员主诉判断病情,而是坚持“望、闻、问、检”的工作流程,结合患病个案,切实做好患病戒毒人员的动态跟踪,及时、准确的掌握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三)完善应急处置
制定完善的危重急病处置方案,并于每季度组织一次危重急病应急演习,遵循“依法、稳妥、有序、高效、快速”的原则,不断规范急救和转诊工作流程,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启动院前急救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戒毒人员在发病第一时间得到妥善、有效的救治。
【实施情况】
入所第四天,刘某在新收教育的课堂上出现恶心的感觉,同时持续的用手捂压腹部。民警发现其异常状况后,将刘某叫至一旁,询问后得知其有数年的胃病史,曾在上海市各级医院多次就诊,入所后也一直服用胃药。继续深入了解后得知,刘某前几天感觉“胃部不适,恶心”,曾在高境戒毒所医务室进行配胃药治疗,服药后稍有所好转。来到崧泽戒毒所后,刘某感觉身体不适,觉得自己是胃病复发而未曾警觉。民警在发现异常并询问后,立即带其到卫生所就诊。
刘某在讲述病症时,反复强调自己有胃病史,此次应是旧病复发,希望医生配胃药治疗。医生并未受刘某主诉影响,综合刘某的体征和病状,在发现其有“上腹部不适,恶心”的症状和尿色发黄、大便发黑的情况外,还伴有精神萎靡,巩膜轻度黄染,肝区轻度叩痛。医生随后开展进一步检查,得出更加详细的结论:血常规显示血像不高,血色素正常;尿常规示尿胆原增高;大便隐血阳性;B超示肝实质炎症表现。综合刘某的病症和表征,最终诊断为“急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肝炎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中山医院将其收入消化内科病房,并针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住院过程中刘某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出现神志欠清、胡言乱语、厌食、腹胀、呕吐,黄疸明显加深、检验发现谷丙转氨酶高和血清总胆红素极度增高。医院立即进行肝科会诊,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遂发出病危通知单,采取抢救措施,并即刻转送上海市中山医院(本部)诊治。患者经市中山医院紧急救治后,病情逐渐得到了稳定。
【案例思考】
(一)提升民警对急危重症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民警需要注意观察和敏锐发现,擅于捕捉戒毒人员的异常情况,对疑似病患及时送医就诊;民警需要定期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加强急救知识和医学科普知识的学习,强化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了解戒毒人员既往病史和家族疾病,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应急处置手段;协助好医务人员做好患病戒毒人员的医疗管理工作,安排好戒毒人员的服药、病假、护理、康复等工作,并做好健康宣教。
同时,民警需要了解重危疾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一些重病发生时不是毫无预兆的,有些疾病发生前会表现出神志改变、情绪异常、印堂面色嘴唇发青、发白、发黑,肩部酸痛,胸闷气促,走路不稳,四肢肢端麻木发白,无故皮肤青紫,牙龈出血。所内常见的肝炎会表现出乏力、厌食、无精打采、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皮肤红斑。以下情况要特别引起重视并及时送诊:
1.长期吸毒或者有注射毒品史的戒毒人员,近段时间出现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厌食、厌油、恶心、呕吐、重度乏力症状的。
2.双亲有慢性肝炎病史者,既往体检曾查出有肝炎病毒携带,并出现上述症状的。
3.不明原因出现小便进行性发黄、巩膜进行性黄染的。
4.不明原因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出现红色蜘蛛痣、手掌鱼际红紫的。
5.出现性格改变,近段时间常常无故发脾气,与别人争执的。
(二)提升戒毒所医务人员的医疗救护能力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戒毒人员的诊疗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透过表面症状看到问题的实质,要充分考虑到戒毒人员重危疾病突发的可能。要加强场所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但能处理场所内戒毒人员的易发病、常见病,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感的安全意识和丰富的诊疗经验。这就需要培养场所医务人员的全科思维能力,要考虑到疑难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能及时在常见病、多发病中发现疑难急症,从而排除医疗隐患。
戒毒场所医务人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医务力量。通过医学再教育、技术传帮带和业务考核,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才能有效地防范技术性医疗事故的发生。
及时做好会诊、转诊和变更工作,对于影响生命安全的重危疾病要灵活、迅速做好变更工作,对于重危患者的家属要做好解释工作。我所在诊疗实践过程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都需要及时会诊或转诊:
1.对就诊三次仍然不能明确诊断的。
2.怀疑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急重疾病者。
3.治疗疗效较差的。
4.怀疑有恶性肿瘤、重症疾病需要排除的。
5.疑有心理或精神疾患的。
6.需要做伤残司法鉴定者。
7.缺乏诊疗条件,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
8.有传染危险的传染病患者需要隔离治疗的。
9.其它需要会诊和转诊情况。
生命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这句话对于我们戒毒工作而言,就是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细节,遇事迎难而上,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和责任意识,为保障戒毒人员生命健康和场所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