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反社会性人格戒毒人员姚某某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对反社会性人格戒毒人员姚某某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报送时间】
2018-07-20
【搜索主题词】
司法行政戒毒 综合性教育戒治 反社会性 团体活动 错误认知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姚某某,31岁,未婚,初中文化,2016年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2017年由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转入双河强制隔离戒毒所。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姚某某,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家庭,其父亲比母亲大12岁,父母在其年幼时经常因为某些事情无缘无故的争吵,每次吵架后都是母亲抱着姚某某哭着离开家,父亲每天喝闷酒,后来父亲母亲就离婚了。长期的家庭暴力和父母离婚使姚某某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6岁以后,母亲带着姚某某到姥姥家,放弃了原本工作,做起了生意,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姚某某由其姥姥、姥爷带大,隔代抚养造成过分的溺爱,姚某某因为缺少家长的管束,染上了不少的恶习,经常和别人打架,结交了不少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基本上没有好好上学,整天游手好闲、打架喝酒。18岁的时候,母亲给他介绍一个对象,希望他们能够安心生活,姚某某突然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与女朋友到南方打工,一起上班。但是女方父母觉得他没什么文化,不能给女儿稳定的生活,反对他们在一起。后来姚某某在牌桌上结识了吸毒人员,从此走上了吸毒道路,在赌资毒资都不充裕的情况下,决定铤而走险,找到当年的哥们偷电脑,被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出狱后姚某某自暴自弃,与朋友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还学会了赌博,后因组织赌博被查获,因为证据不足被取保候审。在拘留所期间,经民警悉心劝导,姚某某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释放后与朋友合伙开了个饭店,但因为与隔壁饭店争抢资源,缺少正确的应对方式,互相闹事,被迫关门。生意失败给了他不小的打击,遇到困难时他选择了逃避,这时他的吸毒情况越来越严重,无人管教的他在同一个麻将馆寻找冰毒的过程中认识了张姓男子,第一次接触到了海洛因,从此,在吸毒的泥潭越陷越深。

(二)心理测试

1. RIDA量表。复吸倾向性量表显示姚某某五个维度的分数都不理想,姚某某对毒品很容易产生生理唤醒,缺少基本的高危情境应对方法,缺少具体可行的戒毒目标,家庭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家庭接纳程度存在欠缺,情绪稳定性差、缺少情绪管理和调节的方法,自我认知评价较低,缺少戒毒信念和动力,对毒品和戒毒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复吸的可能性很大。

2. PHI测试。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显示:姚某某病态人格和兴奋状态二星,脱离现实与诈病一星,诈病或装坏分数中度升高:承认某些不寻常的体验,反映精神病理的严重性、广泛性,或提示精神病理调整状态。脱离现实中度升高:具有不寻常和奇怪的体验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态度,以幻想或白日梦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双峰47/74模式:不考虑社会规范和价值,冲动和无责任性,易与周围人发生纠葛,不讲良心,道德。在人格上任性,自负,自我中心和有野心,往往追求情绪化刺激和兴奋。临床指向:反社会性人格,情绪不稳定性人格。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姚某某表面看起来比较正常。

(三)问题分析

姚某某入所后身体检查时血压偏高,最高时达到200左右。不久姚某某父亲去世,导致血压一直无法降下来,最终被确定为长期服药人员,姚某某精神压力一直很大,情绪方面更加不稳定;心理上较脆弱,过于敏感,多疑,认为别人都是针对自己,与其他人关系紧张;刚转入双河所时,曾因琐事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过争吵;在班内说话声音比较大,班内人员指出问题时,他又像好斗的公鸡一样与人争执;规范意识不强,行为散漫。

(四)制定矫治方案

1. 确保安全稳定。姚某某具有反社会性人格,情绪不稳定性人格,压力一直较大,具有一定的现实危险性,首先应确保安全。

2. 组织团体活动,使其掌握管控情绪方法,改善人际关系。姚某某冲动、缺少控制情绪的方法,常与人发生争吵,对所管秩序造成管理难度。

3. 加强法律教育,改变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吸毒的违法性。由于姚某某长期生活在底层边缘人员的圈子里,吸毒已经司空见惯,他对于吸毒的违法性了解不深。

4. 认识毒品危害,提升戒毒动机。姚某某无法真正的说出毒品有哪些危害,没有过深层次的思考,缺少内驱力。

(五)矫治实施情况

1. 确保安全稳定

(1)建立自信,增加关注,加深互信。姚某某入所后,民警通过对其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其性格。姚某某由于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以及幼年时父母离异,内心自卑且敏感,消极负面情绪较多,在管理中注意帮助其建立信心,比如:姚某某打字比较快,就安排他负责在电脑上整理稿件,这样凸显他的优势,就容易建立信心。对于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过多的关注引起行为的强化,比如:姚某某遵守纪律比较差,说话声音较大,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批评他,会打消他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但不批评就会引起他指责行为的强化,所以要因势利导,对于他的指责予以适当的批评。

(2)谈话教育。更多的利用非正式的谈话,比如:谈些家常,要求他写成长经历,就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探讨,从谈话中积累了解。有时候可能并没有太了解戒毒人员的感受,但通过重复他的观点,也能获得一种彼此了解和关注的感觉,关注本身就一种支持,很容易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根据所谈内容分析其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更容易分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比如,姚某某对于其母亲特别在意,而且母亲在他的戒治生活中起到良好的家庭支持作用,通过谈话加强其与母亲的交流,增进家庭支持。

(3)行为规范养成。对于姚某某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回馈,任何回馈的延迟或者错误回馈都可能滋生一种不良的基调。在姚某某与班内戒毒人员发生矛盾问题时,要及时的解决,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这种惩罚可以抵消一部分问题的发生,也会给他人带来警醒。但惩罚并不是目的,当姚某某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时,还要去除部分惩罚以起到负强化的效果。

2. 组织团体活动,改善人际关系

对于姚某某说话较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情况,组织班内开展主题班会,树立集体观念,强化集体意识,当某种违纪行为发生时,及时召开班会,讨论这个问题的发生,听取大家的观点,将问题与自身相联系,照照镜子看自己,而不是看热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通过这种集体意识的培养,加强姚某某对班级的集体认同。在开展班会和主题活动时,多用“我们”取代“你们”,尽量减少对立面的产生而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组织大家通过团体活动加深交流和接触,“热身破冰”的时候围成一个圈大家互相按摩,“能量舞动”时互相牵手跳舞,“盲行”时候的互相搀扶,“诺亚方舟”时候的相互支撑,都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和融合。在遇到戒毒人员之间发生矛盾问题时,除了教育批评化解矛盾外,互相道歉认错,握手言和也是必要的步骤之一,握手拍肩两个人的矛盾化解就不只是嘴里说说而是付诸行动。

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鼓励班内的戒毒人员去争取大队的岗位,在竞赛、征文、队列评比中去争取名次。对于姚某某在班内的人际关系不和谐问题,民警组织班级戒毒人员开班会,强调互帮互助,鼓励戒毒人员与他多交流、多接触、多包容。

3. 加强法律教育,改变错误认知

组织班内戒毒人员开展戒毒法律法规的学习,对《禁毒法》进行系统解释,并要求写出深刻的思想认识,结合相关的毒品研究,利用科学理论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联系现实处境,使其对毒品的违法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 认识毒品危害,提升戒毒动机

对于戒毒的问题,姚某某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能够按照大队的要求制定戒治计划,内容也较为实际和可行,但经谈话了解,姚某某的主观戒毒意愿并不强烈。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清,很难将毒品的危害与自身联系起来,只是单纯的知道吸毒有害家庭社会,导致其不愿改变。面对社会刺激的应激方式单一,当遇到诱惑时延迟性满足不足,自控力不强。目前主要通过开展MSDE动机系统脱敏戒毒团体活动,逐步激发姚某某的戒毒意愿。 

(六)效果

1. 戒毒人员自评:“入班时,我整日心情烦燥,不知道与其他人怎么沟通,一遇见点事儿就急,一听见别人在背后说话就觉得是在议论我,每天我都很紧张,不想参加活动,也不想见队长。通过队长的帮助,我认识到了吸毒的危害和吸毒的违法性,我想戒毒,我想和大家好好相处,我想彻底远离毒品,好好做一份事业,对得起我家人,对得起我自己”。

2. 其他戒毒人员评估:姚某某现在变化很大,变得好相处了,现在他在生活上经常给予大家帮助,还帮大队做工作,大家能够感受他身上的正能量,挺喜欢跟他接触的。

3. 民警评估:姚某某现在作为班内转变比较大的戒毒人员,成功的从一个逃避现实的人转变成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人。

4. RIDA量表测试评估结果显示,姚某某的各项分数均趋近于2分左右。特别是家庭关系和情绪管理方面已经能够达到正常水平,复吸的可能性下降到平均水平。  

【案例思考】

任何戒治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其回归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姚某某剩余强制隔离期不足半年,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社会支持方面,督促其与家人保持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其保持信心,继续提高戒毒能力,为回归社会,保持良好的操守做准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