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戒毒人员肖某精准延伸帮扶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对戒毒人员肖某精准延伸帮扶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肖某,女,28岁,初中文化。15岁时肖某便辍学在外,一直未与家人联系,无固定职业,常流连于酒吧、KTV等娱乐场所。2007年初,肖某在男朋友的唆使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吸食冰毒,被送往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2010年因在所内戒治表现良好提前解戒。2010年12月,民警收到肖某的信息,称其正参加同学生日会,有人提出吃饭唱K不过瘾,需要来点“东西”(毒品)助兴,她最近也刚好情绪低落烦躁,很想抽一口解千愁,但想到民警的谆谆嘱托,心里又有点犹豫。看到消息后,民警立即指导她借口家中有急事离开现场。在接下来的通话中民警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帮她分析高危情景下复吸概率的危险性和“偶吸”心态的危害性,及时扼制了肖某复吸的念头。

【案例基本情况】

(一)问题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对肖某进行精准延伸帮扶,民警与肖某及其父母进行了多次访谈,深入了解肖某感情、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现状,梳理出极易影响肖某复吸的四点关键因素:

第一、感情生活遇阻自信心受挫。肖某从男友手机里看到暧昧信息,觉得男友对感情不专一,男友却指责她吸过毒,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一辈子要背负吸毒的污点,不能挺起腰板做人。

第二、缺乏必要的家庭支持和监督。肖某自小叛逆,吸毒一事使父母对她更加失望。解戒出所后,父母又忙于做生意,无暇给予她过多的关注和监督,肖某对父母不满,亲情维系脆弱。

第三、工作单调且对薪资待遇不满。肖某解戒后,在一家皮革辅料公司工作,工作单调枯燥,薪资水平低,有时会觉得没有之前在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来钱快、赚钱多。

第四、人生缺乏规划,没有方向感和安全感。肖某年少辍学,一直很羡慕别人有计划有未来的生活,却不知自己将来的路怎么走,对人生很迷茫。

(二)制定方案并精准实施

针对以上因素,民警给肖某制定了以“改变认知树自信,重建家庭支持系统,把握人生正确方向”为目标的精准延伸帮扶方案。

1. 改变认知,逐步悦纳自我

针对肖某在对待感情问题上的认知偏差,大队民警利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对肖某进行了婚姻情感方面的心理咨询,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我,重建自信。

民警引导肖某重新认识自己,现已改过自新不再吸毒,不应为自己曾经的错误自卑自责,而把别人的错误转嫁到自己身上。在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做好自己,接纳自我,不因他人的闲言碎语而自我否定和贬低,而是用积极自信的心态笑对人生。

2. 沟通为桥,修复亲情关系

年少时父母忙于生意,很少关心肖某的学习和生活,她便选择用辍学的方式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然而,辍学后的肖某不但没到父母更多的关爱,自己反而走向了歧途。肖某的吸毒也让父母觉得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双方缺乏沟通以致关系逐渐淡漠。

为帮助肖某修复家庭关系,重建家庭支持系统,一方面,民警用中国的传统孝文化帮助肖某一点点化解对父母的怨恨恨。然而,心结未解的肖某对民警的开导沉默以对、不置可否。另一方面,民警定期与肖某父母电话沟通肖某的近况,建议父母对她多一点关爱支持和监督引导。2011年,肖母摔伤住院,民警借着这个契机,耐心地帮助母女牵线搭桥化解了双方的误会。重回亲人怀抱的肖某,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戒除毒瘾的决心更加坚定。      

3. 重塑正念,正确处理问题

户籍地派出所的尿检工作一直困扰着肖某,因在外地工作,有时通知时间紧,不方便及时赶回去,肖某认为尿检严重干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得知此情况后,民警给肖某分析了尿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议其尝试和当地派出所沟通能否固定尿检时间。经沟通,派出所同意了她定期约检的申请。后来肖某连续三年都积极配合派出所的吸毒监测,且历次查验结果均为阴性,2014年公安机关取消了对肖某的动态管控,肖某再也不用担心坐高铁、住酒店等情况身份证报警可能引起的尴尬情况发生,还办理了港澳通行证和护照。

4. 拓展思维,助力职业发展

因学历和文化水平有限,刚开始找工作时肖某经常碰壁,后来进了一家皮革辅料公司做行政文员,入职后的肖某常抱怨:工资低、休息少、杂活多。

面对工作上负能量满满的肖某,民警与其分享了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并建议肖某先做好本职工作,再深入学习行业相关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后来,肖某辞职去另一家公司做跟单员,得知肖某换了新工作,民警鼓励其不要怕新环境新变化,只要肯学肯钻,一定可以胜任新工作。新工作肖某很快上手了,与此同时,还与人合伙开了网店。虽然工作忙碌时间紧,但她很享受这种充实感,沉浸在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获得感、价值感中,再没时间胡思乱想,更没空去想吸毒的事。

5. 择善而从,建立正确婚恋观

在与民警长期的交流中,肖某还透露出交友中的困惑,尤其是面对朋友和恋人不合理要求时很难开口拒绝,经常弄得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一团糟。针对这一情况,民警向肖某推荐了一些人际交往类书籍,并告诉肖某成长路上遇到的坎儿,都和交友不慎、不会拒绝有关,只有勇于说“不”,才能更好地对毒品诱惑说“不”,对高危环境说“不”,对损友说“不”,才能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心存美好,自然会遇见美好。2018年5月肖某与爱人迈入了甜蜜的婚姻殿堂。随后在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开展的“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中,肖某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受邀回所帮教,接受了佛山市三水电视台的采访,分享其8年未复吸的戒毒心得。

现在,肖某的职业发展有了新方向、家庭支持温暖而有力的肖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十足劲头,像极了一朵绽放的向日葵,向阳而活。

【案例思考】

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提高戒毒人员操守一直是戒毒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肖某解戒八年未复吸的延伸帮扶案例,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激发戒毒人员内心的戒治源动力是实现成功戒除毒瘾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我们要把戒毒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动戒毒人员的戒毒主观能动性上,实现被动的“要我戒毒”到主动的“我要戒毒”的转变。

(二)戒毒人员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微环境是成功戒毒的重要条件。我们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系统化的戒毒体系,不断提升社会对解戒人员的宽容度和对戒毒工作的参与度、戒毒人员家庭支持度、民警的延伸帮扶度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度,同时也要引导戒毒人员主动创造良好的微环境,建立正能量的朋友圈、工作圈和生活圈。

(三)戒毒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精神需求的满足,对增强戒毒信念、保持良好戒毒操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戒毒人员的价值感成就感在工作中能得以体现、情感需求在交友和婚恋中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亲人朋友和谐相处、通过努力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等各方面一旦到位,就会构成一道积极向上的安全网,可以有效隔离毒品诱惑和复吸风险。

(四)长期持续、精准针对和及时有效介入的延伸帮扶是最大限度降低复吸率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吸毒人员来说,“一朝吸毒,终身戒毒”,“身瘾易戒,心瘾难除”,戒毒过程独有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注定这是一场长久战,而科学的延伸帮扶在打赢这场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加速助力作用。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