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角色适应转变年轻戒毒人员认知和行为的教育戒治案例

通过角色适应转变年轻戒毒人员认知和行为的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吸毒群体年轻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性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国家下一代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有效降低青年吸毒者的人数和复吸率是刻不容缓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戒毒战场,探索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戒毒模式是戒毒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年轻吸毒者具有心理波动较大的特点,特别是刚刚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青年吸毒人员,社会角色的突然变化很可能会引起角色冲突,从而导致角色失调。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体的戒毒效果还威胁着戒毒场所的稳定。因此,帮助青年吸毒群体融入社会是非常迫切的。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李某,1994年6月生,小学辍学。辍学后没有正当职业,在混迹社会的过程中学会了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在所谓朋友的怂恿下沾染上了毒品,毒瘾越陷越深。曾先后被公安机关罚款、社区戒毒。将家里的钱财挥霍一空,依然不知悔改。疲惫不堪的父母无奈之下报了警,李某被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两年。也正因如此,李某对其父母一直心怀不满,在入所后的一次探访中曾与父母大发脾气,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李某的认知和行为已经偏离正轨,习惯散漫的他一时间还接受不了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导致角色失调,产生角色的不适应而影响了戒治效果。因此,使其尽快适应新生活,顺利进入到新角色是本案重点和难点。通过角色适应转变其认知和行为,逐渐消除不良情绪。采取多种角色的实践,专注于亲情和人际关系调节其内在的角色冲突。最后,通过角色回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戒除毒瘾的决心,为回归正常的生活做准备。

(二)角色的适应

角色的适应是因为群体和个体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社会期望的改变。为达到规范角色的目的,个体或者群体调整认知和行为的过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是自由身,而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后则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所以,大部分戒毒人员刚入所时对于限制自由生活状态都不是很适应。另外,吸毒人员不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间很难适应戒毒所规范的生活作息,导致部分戒毒人员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戒毒人员首先要面对的是从自由人到被限制自由的转变。本案在帮助年轻戒毒人员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不应过于强调规章制度和所规所纪,特别是产生角色失调的戒毒人员。应从戒毒人员的遭遇、心情等一些生活细节入手,引导戒毒人员正确抒发自己的感受。

李某日记:天气怎么这么热,心情好浮躁,不想和其他戒毒人员说话,感觉他们说话都带刺。经常和别的戒毒人员吵架,好几次差点动手。

民警评语: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作为情绪的主人,应该将它管理好,发脾气前先想想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不能让脾气控制住自己。

评价过程中不直接强调制度规定,而是引导戒毒人员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相比直接训斥戒毒人员更加有效。适当的鼓励和安慰戒毒人员,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1. 转变认知

李某日记:今天是中秋节,传统节日,放了一天假。所里给我们发了好多好吃的,虽说每年中秋节都不怎么在家过,但今年的中秋节和往年都不一样。大家坐在一起看联欢,还挺热闹。

民警评语:节日快乐,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集体生活是不是还不错?看来你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了,恭喜你。希望你好好表现早日和家人团聚。

强制性场所特有的严肃性,在节日氛围的烘托下多举办文娱活动是个很好的契机,不仅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像李某这样的年轻人,没经历过集体生活,也是他角色转变的一个关键点。

李某日记:上午管教找我谈心了,说了以前的一些经历,心里酸酸的,难受了一天。曾经天天和我在一起的那些兄弟没有一个来看我,打电话都不接。我想我也该把以前都忘记了,还不如在这里呆着开心。

民警评语:心里难受说明你长大了,分得清对与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朋友,你的人生还长着呢,以前犯下的错就不要再犯第二次,忘记一件事很难,但你既然能说出来就要做到!这才是男儿应有的本色。

通过多次的文字交流,这一次是李某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不仅适应了戒毒所的生活而且心生悔意,开始从主观上找原因了,角色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2. 转变行为

李某日记:天天出工,晚上还要运动。累的胳膊酸疼,这是不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呀,把以前没受得累都找回来。虽然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是我都答应管教了,必须得坚持呀!睡觉!

民警评语:累大家都累,但是很充实。有没有发现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很不错!说到就一定做到。我相信你以后抱着这个态度面对生活,你的未来一定会充满阳光的。

李某心理认知已经开始步入正轨,特别是认定一件事就要做到的信念,正起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及时给与他肯定和鼓励,不断巩固这种心态,也奠定了他角色回归的基础。

3. 转变情绪

李某日记:今天和别人发生冲突,虽然都是小事引起的,但我很气愤,真想上去一脚踹死他。但我还是控制住了,如果真动起手来不管输赢我都得倒霉。没到晚上寝室两个人就打起来了,都挨了处分。幸好今天我控制住了,嘿嘿。

民警评语:你做的很好,冲动之前先考虑下后果。这是聪明人的选择,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日后回到社会也要一样。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李某在认知、行为和情绪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他已经学会了理性的处理问题,可以直面过去的自己,角色适应达到预期。

(三)角色的实践

角色实践是戒毒人员通过对亲情和人际交往中角色的扮演来帮助他们找回曾经遗失的情感。教他们学会如何成功的扮演这些社会角色,是角色协调系统中的必经途径。

1. 亲情角色实践。

李某日记: 探访日,在车间习艺劳动,心情很纠结。已经好久没见到父母了,当我听到管教喊我名字的时候,心情突然就变好了,在去的路上一直在想上次在探访室吵架,父母是不是还恨我呢,到会见室的时候看到了爸爸妈妈第一眼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谈话很愉快,心里也舒服多了。

民警评语:父母永远都不会记恨你的,他们把你送来戒毒就是因为不想把你放弃,我觉得你应该向父母好好的道个歉,让父母看到你有所改变,这样他们才会放心。这也是作为儿子应该做的。

为了巩固李某亲情体验的效果,特意在晚上讲评的时候组织戒毒人员围绕着亲情开展了活动。引导李某体验亲情的感受,重建儿子的角色。虽然李某没有发言,但是迎着灯光可以看到李某眼睛有些红润。当晚李某主动要求给家里打个亲情电话。主动和母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向父母保证一定要把毒瘾戒掉。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在帮助李某重建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亲情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桥梁。通过做儿子角色的体验,改变的动力由此激发,加强了李某对亲情的渴望。

2. 人际交往角色实践。

李某日记:来到戒毒所已经快三个月了,看着戒毒期满的戒毒人员一个个笑着与我们告别,既高兴又难过,当然高兴多一些,他们中有些和我成了好朋友,因为曾经帮助过我,我希望他们出去后不要再走老路了,也不要再回来了。

民警评语:时间过得很快,两年一转眼就过去,你要把握这两年的时光,不管是戒除毒瘾还是做人都能把持住自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你感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他们曾经带给你勇气和动力,希望你可以把这种温暖带给身边的人。

引导李某感受生活中的正能量,学会感恩和帮助别人,改变不良的人际思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顺利融入正常的社会环境。

(四)角色的回归

角色矫正的目的是角色回归,青年戒毒者在角色形成的道路上发生偏离,通过角色的回归能够使他们回归到正确的社会角色。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不断地巩固强化,明确自身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把这些转化为他们根除毒瘾的动力。把持操守,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李某日记: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半月了,我选择每天让自己充实起来,而且我还爱上健身了,每天不出点汗浑身都难受,哈哈。日记也写了厚厚的一本了,等我出去了没准都能出本书了。

民警评语: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两年之后等你回去了偶尔翻一翻日记,看看来时的路你会收获很多。会看到自己的改变,也会明白很多道理。真心的为你感到骄傲!

李某日记:今天教育科上课,主题是“孝道”,对我冲击挺大的,现在一想起父母就忍不住掉眼泪,父母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早些时候辍学了,同村的同龄人现在都有上大学的了,自己太不争气了走上了这条路,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戒毒,彻底戒掉毒瘾回家照顾父母,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学点东西。

民警评语:我很欣慰你已经深刻的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了。你的改变让我很惊讶,足以证明你还有很大的潜力。你还年轻却经历了同龄人从未经历过的,这就是宝贵的财富。你的人生刚刚开始,珍惜吧!

随后的日子里李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而且每一篇的篇幅都很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希望,再一次说明李某的角色回归效果显著。在强制隔离戒毒这样一个环境中,李某从认知到行为均表现出积极的状态。他的改变是对笔者从事戒毒工作最大的肯定。

【案例思考】

(一)吸毒年轻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从年轻戒毒人员的日常需求出发。找到突破口逐渐走入心理层面,使年轻戒毒人员从主观上自觉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尽量避免指责、批评的手段。更不能以法律法规、所规队纪震慑以达到目的。

(二)认清角色冲突与角色协调之间的关系是青年戒毒人员角色矫治系统中的关键。时刻不能忘记吸毒者和病人的两种形态,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通过角色适应来改变戒毒人员的角色认知和行为,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顺利度过角色转变期。通过角色体验帮助他们重拾亲情的温暖和交际的快乐,焕发出他们渴望回归正常社会的渴望。最后通过角色回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强化戒除毒瘾的信念。

(三)从角色适应到角色体验再到回归,其实是一个建模的过程,不单纯是写日记、看日记这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年轻戒毒人员去认同一个新的社会角色,通过角色实践不断强化演练,最后成功扮演这样一个社会角色。

强制隔离戒毒是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的实践工作,本案中的论点属于探索性的研究,运用的是分析文本的思路和非接触式的方法对戒毒人员李某的心理进行教育矫正。从角色理论的角度出发,希望对目前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