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接续照管青年戒毒康复人员彭某保持操守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毒品滥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型毒品滥用群体低龄化的特征凸显,青少年涉毒群体戒毒过程更易出现反复。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打造从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到后续照管的戒治全链条,20年来坚持不懈用“十步脱瘾法”激发戒毒人员内驱力,以持续照管助力保持操守。“十步脱瘾法”是一种综合矫治方法,该方法由8-12名戒毒人员组成一个团体,1名警察担任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法开展10个步骤共90个课时的训练,帮助戒毒人员正确认识毒品危害、完善个性人格、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7岁吸毒的彭某解戒后连续保持操守16年,正是“十步脱瘾法”成效的生动体现。
【案例基本情况】
(一)解决“三个问题”,激发戒毒内驱力
彭某第一次接触毒品时年仅17岁,因结识社会不良青年被诱惑吸毒。初入戒毒所的他因吸毒身体瘦弱、精神萎靡,对未来充满迷茫。
大队针对彭某未成年吸毒的特点制定了矫治方案,推荐其参加“十步脱瘾法”训练班。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十步脱瘾法”训练帮助彭某掌握拒毒技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制定人生规划。训练过程中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思想问题,促成彭某从“要我戒”到“我要戒”的转变;二是能力问题,帮助彭某掌握抗复吸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术;三是沟通问题,辅导员与彭某建立良好关系,为将来的长期后续照管打好基础。
(二)聚焦“三个关键”,接续照管持续赋能
2007年底,彭某戒毒期满顺利解戒,戒毒所辅导员坚持做好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关键问题的后续照管工作,持续赋能帮助彭某保持操守。
1.聚焦关键时期,修复家庭关系,重建信任纽带
解戒之初是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的高危期,也是后续照管的关键期。彭某解戒回家后对父母的严格管束不满,双方产生矛盾。辅导员在了解情况后,安排双方召开“电话协调会”。辅导员指出解戒初三个月是复吸的高危期,有一定的复吸风险,但也不能采取关在家里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辅导员听取双方意见后,建议“约法三章”:一是外出时双方明确时间、地点、事由。二是如实报备,按时回家。三是运用所学的拒毒知识,避开可能引发复吸的危险因素。经过调解,复吸高危期得以顺利度过。之后彭某重新找到工作,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解戒两年后,彭某给辅导员发来婚礼请柬。婚礼现场上,新老辅导员共同见证了彭某的幸福时刻,也顺利完成照管职责的交接。
2.聚焦关键节点,紧急危机干预,正确处理偶吸
戒毒康复人员出现偶吸情况是考验后续照管危机干预能力的关键节点。解戒第八年,彭某的母亲因病去世,彭某悲痛之余离家失联数日。辅导员连夜驱车300多公里实地回访开展危机干预。经多方努力,辅导员找到了萎靡不振的彭某,并开展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母亲的离世使彭某的内心极度痛苦,他承认在酒精的麻醉下吸食了冰毒。辅导员听完彭某的诉说,充分共情,引导彭某发现自身问题的本质。经过近两小时的谈话,彭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和危害,对吸食冰毒的行为十分悔恨。彭某表示不应该因为母亲离世而沉沦,今后会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好好孝敬父亲、爱护妻子、培养孩子。接下来的一周,辅导员每天电话回访,彭某重回生活轨道,没有再碰毒品。
3.聚焦关键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提升信心
解戒十三年,彭某面临着失业、离婚、父亲和自己先后患病住院等一连串打击,精神非常沮丧,对未来丧失信心。辅导员再次实地回访。交流过后,辅导员拿出画笔和画本递给彭某:“还记得以前上课时老师让你们画画吗?把你最想画的东西画出来。”彭某接过画本,画了一个孩童的笑脸,是自己十岁的儿子。辅导员引导其回想自己孩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这个关系对他误入歧途是否有很大影响,是什么造成了管教的缺失?通过采用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彭某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正在成长的关键期,已经比其他孩子缺少了部分来自家庭的关爱,作为父亲更要振作精神,把孩子教育好,帮助孩子快乐的成长,过健康的人生。
辅导员抓住彭某对儿子关心关爱这个突破口,鼓励其积极面对困难,勇敢面对生活。在辅导员的鼓励下,彭某重新振作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彭某身体状况也得以恢复。戒毒所还与当地司法局协调,给予彭某一定的创业支持,其生活也逐渐重回正轨。
(三)实施效果
彭某多次接受当地政府和戒毒所的邀请进学校参加禁毒戒毒法治宣传活动,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吸毒经历、毒品的巨大危害,到自己戒毒的过程。结合现身说法的禁毒宣传,坚定自己戒毒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受众青少年群体的拒毒意识。至2024年,彭某已经持续保持操守16年多,成为当地的戒毒典型。
【案例思考】
禁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实践角度来看,履行好禁毒戒毒宣传的社会责任,做好场所内戒毒教育矫治工作,写好戒毒康复人员持续照管“后半篇”文章,形成从事前预防、教育矫治到后续照管的工作全链条,对禁毒事业、对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要强化源头防范,精准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案例中的彭某年少无知出于好奇而吸毒,因吸毒导致生活波折坎坷。禁毒工作重在预防,戒毒场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履行禁毒戒毒宣传的社会责任,持续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禁毒戒毒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戒毒实例讲述禁毒故事。针对青少年特点创新宣传模式,用好视频直播、短视频等短平快的宣传手段,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提升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从源头上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群体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二要细化过程控制,科学开展教育矫治。要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教育矫治手段,做好场所内未成年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本着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综合矫治、守正创新的教育矫治工作原则,立足不同年龄层次戒毒人员的特点,戒毒所要制定科学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矫治方案。实践证明,针对未成年戒毒人员,“十步脱瘾法”这种持续时间长、内容连贯递进、课程推动有力的认知教育更为有效。
三要实化末端治理,做细做透后续照管。面对戒毒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戒毒所要充分把握后续照管新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将工作职能从所内矫治向所外帮扶延伸,同时加强与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切实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心理矫治、社会保障、就业帮扶等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后续照管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