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多巴强制隔离戒毒所重视做好戒毒人员个案综合教育戒治工作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一)谢某,男,39岁,已婚,大学文化水平,籍贯青海,第一次被查获吸毒后被责令社区戒毒,再次被查获时该员吸食毒品已成瘾,公安机关决定其强制隔离戒毒2年,入所前是国家公职人员。
(二)戒毒人员主诉问题梳理
1.家庭问题:与妻子感情不和,已分居;父亲是单位领导,对儿子吸毒感到既愤怒又羞愧,不愿来所探视。
2.适应问题:入所后,因在社会经历、文化水平、道德水准和生理心理个性特点上,和其他学员存在很大差异,遭受其他学员排挤,不太适应场所生活。
3.生理健康问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身体乏力。
4.前途问题:因被强制隔离戒毒失去了工作与名望,自信心受挫,对未来非常迷茫。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
在交流时该员能主动诉说,语速适中,谈吐得体,较有涵养,文字功底深厚,穿着干净整洁。生理脱毒期间能做到遵规守纪,积极配合民警工作,服从教育矫治的安排。但有时情绪低落,紧张烦闷。
【方案制定】
初次入所的戒毒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身心反应,又因社会、家庭对吸毒人员负面评价的影响,更易引发和加剧吸毒人员的情绪、人格等方面的不良状况。谢某的情感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他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其他戒毒人员、自身生理心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制定一个逐步全面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方案,方案如下:
1.针对该员反映的生理不适问题,联系我所医务人员运用医疗手段对其进行疾病筛查;
2.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心理测验的方式了解谢某的真实心理,帮助其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3.与谢某家属取得联系,化解谢某与家人的矛盾冲突;
4.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增强戒毒人员之间的互相接纳信任与团结协作精神;
5.在课堂化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强制隔离戒毒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员对自己的强戒生活做出规划、树立目标;
6.适当加大康复训练强度,既能有效缓解生理症状,又能释放心理压力;
7.使谢某的特长在场所内得以发挥,提高他的自信心,逐渐适应场所环境。
【实施情况】
我所医务人员在为谢某进行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疾病筛查,诊断无躯体疾病。该员入所一个多月,自述的身体不适属于戒断症状还未完全消除,加之心理问题影响生理反应,随着脱毒期藏回医药戒治与心理健康状态恢复的过程,生理症状会逐渐好转。
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了SCL-90自评量表测试和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验,自评量表显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指数相对其他指数较高,通过房树人测验得出谢某对父母充满愧疚,对妻子虽也充满后悔与愧疚,但夫妻感情已无法挽回,他情绪压抑,不自信,对所处环境缺乏安全感,既持怀疑与警戒的态度,又渴望与外界的接触与交往,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对他打击很大,将来不知如何面对。通过测试过程中的谈话,我们表示很理解他的情绪反应,并希望和他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到该员的父母,进行劝说,谢某父亲对儿子既生气又难过,起初还是拒绝原谅他,在民警们的再三劝说下,答应来所接见。年迈的母亲在见到儿子时便泣不成声,谢某红着眼眶真诚恳求父母的原谅,在半个小时的亲情接见中,谢某的父亲也早已红了眼眶,对儿子从生气变成了担忧与关爱。
在夫妻关系中,谢某虽在吸毒前就与妻子的夫妻感情不和,但他在两年多的吸毒过程中对妻子造成的有意无意的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通过民警的正确引导,他为自己对妻子的态度表示懊悔,在民警的支持下,他通过亲情电话向妻子真诚道歉,后来妻子来所接见过一次,表示愿意原谅他,但两人夫妻感情已不在,于是两方达成出所后协议离婚的约定。
在入所戒毒人员中不定期地进行了多次团体心理辅导,以自我接纳、学会欣赏他人、建立信任、团队协作、树立共同目标等为主题进行辅导,努力使戒毒人员在两年的戒治期间能放下偏见、坦诚相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经观察,因为谢某性格较随和,说话做事得体,其他学员对谢某也逐渐放下了成见,谢某情绪明显好转。
对初次入所的谢某来说,虽在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对强制隔离戒毒有过了解,但并不全面,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讲解强制隔离戒毒相关内容时,我们对如何适应强戒生活、如何有效利用两年强戒生活提高自己进行了重点讲解,并引导学员对自己的两年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一点点去实现。在与谢某的多次交谈中,我们发现他起初对强戒生活的不适应、对未来的迷茫已经转变了很多,他表示要从头开始,在这里好好戒毒,提高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出所后找一份工作重新开始新生活是没问题的。
对处于生理脱毒期的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强度较低,运动时间较短,主要对健康体适能的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软度、身体组成这五个方面进行训练。我们根据谢某的身体恢复程度,适当加大了其康复训练强度,他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不断改善,生理毒瘾逐渐消除,且康复训练能强化心理调适功能,有助于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恢复心理健康。随着汗水的肆意挥洒,谢某的生理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在强戒生活中也变得更加阳光积极了。
谢某的文化水平较高,工作阅历也很丰富,爱好书法、绘画、写散文、作诗。为了帮助他积极戒治,使他的特长在场所内得以施展,我们鼓励他将自己写的散文和诗歌投稿至所内报刊《沁馨》上,并负责大队的黑板报等书画形式的事务。谢某所写文章越发积极向上,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案例思考】
谢某从入所至今已近1年5个月了,综合教育戒治效果明显。该员教育戒治积极性不断提升,各方面表现良好。家庭方面父母每月都来接见,经常鼓励他,亲情帮教效果显著;在强戒生活中,他努力戒治、提升自我,广泛得到了民警们的赞赏与其他学员的尊重,自信心明显提高;体魄不断强健,积极参加戒毒人员运动会,身心恢复健康水平;对出所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在近期诊断评估中,谢某因在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这四个方面综合表现较好,经诊断评估建议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三个月。
谢某的这一个案只是我所对一千余名戒毒人员进行综合教育戒治中的一个案例之一。我所坚持不仅要紧紧围绕强戒人员的共性开展戒治教育,更应针对强戒人员个体特殊性来开展,因人施教,综合运用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康复训练等手段对戒毒人员开展综合性教育戒治工作。综合性教育戒治涵盖方方面面,能更全面地帮助戒毒人员主动接受教育、积极矫治,实效显著。
鉴于此案,我们要正确认识综合性教育戒治,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针对性,尊重强戒人员人格和尊严;要及时教育、注重实效,切实掌握戒毒人员的思想心理动态,及时有效地因人而异做好疏导教育;还要求民警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法治精神、优良品德、心理疏通技巧和情感沟通技能等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展开针对性实效性的综合教育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