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同伴教育”鼓励和帮助戒毒人员保持操守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同伴”就是“身份相同的人,属于相同社会群体的人,尤其在年龄、等级或社会地位方面等同”。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它不仅应用在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领域,还可以应用在脱毒、戒烟、戒酒,妇女、青少年等群体能力建设,反对家庭暴力等方面。自2016年,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云三所)在教育矫治和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后续照管工作中,开始利用同伴教育现身说教等方式,鼓励和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戒治信心,提高操守保持率和戒断率。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毒瘾难戒,心瘾更难除”,在戒毒所内,许多戒毒人员都有着2-3次戒毒经历,有的反复戒毒达5次以上。而对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的学员(照管对象)来说,会遭遇很多困难和问题:交友难,找工作难,生活难,融入社会更难。他们很多人缺乏戒毒信心,缺乏社会网络支持系统,他们最能被接纳和融入的群体就是有相同吸毒经历的同伴。云三所以这一群体为载体,运用同伴教育,开展现身说教、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来实现戒毒人员的自助、互助和助社会的目的。
(二)制定方案
1.注重挖掘保持操守典型案例,树立榜样,坚定信心,鼓励自助。照管对象在戒毒过程中,只有明确“毒可戒”的信念和“我能戒”的信心,才能真正促使他们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戒毒行为,提升戒毒成效。信念和信心从哪里来?就是从戒毒人员自身那里来。毒瘾是难戒,但还是有人戒断,戒断毒瘾后,他们有的家庭和睦,有的事业成功,有的爱情、事业双丰收。这些就是操守保持典型,这些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群体都需要榜样,但榜样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所以,云三所在开展戒毒人员后续照管过程中,注重挖掘保持操守典型,每年春节或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都会对这些操守保持典型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带动和转化更多戒毒人员,坚定信念和信心,安心戒毒。
2.形成互助小组,让照管对象得到认同和归属,感受温暖,改善戒毒动机。具有吸毒史的照管对象,在社会环境中属于亚文化群体,会受到排斥和不认同,外部支持系统相对较弱。而同伴教育过程中,通过形成互助小组,依靠群体的自我力量来“抱团取暖”,在有效弥补外部环境的不足的同时,通过加强群体内部的动力,使群体主动融入到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照管对象之间通过多次互动,真诚关心,得到认同,找到归属,感觉自己被同伴所接纳,受到了同伴的肯定。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同伴康复成员成为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互助小组成为了他们在受伤害时能够疗伤的家园,于是不断告诫自己“我不是一个人,我可以,我能行,我一定要戒断......”
3.开展有益的活动,激发照管对象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自助、互助的同时,感恩回馈社会。
组织照管对象开展大量社会公益活动,如助老活动、禁毒宣传、防艾宣传、社区倡导活动、同伴巡讲等,为“同伴们”提供正确的价值理念。通过示范教育、康复辅导、激励支持、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戒毒人员从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坚持,我就能戒断毒瘾,我也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方案实施情况
1.挖掘典型。云三所在开展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中,采用电话、入户、征询意见等形式,多方访谈,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培养带头人。一是家属访谈。家属是照管对象的直接责任人,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照管对象的思想和工作状态,融入家庭是照管对象回归社会的第一步,照管对象戒毒出所后,云三所后续照管站的工作人员都会及时打电话跟家属进行沟通,在后续的跟踪帮扶过程中,也会持续通过家属了解照管对象真实的生活、工作、思想状态;二是戒毒人员个体访谈。与照管对象直接接触,可以清晰和直观的了解其性格特点、意志品质、价值观念、戒毒愿望,这是他们保持操守的关键性因素;三是社区民警及禁毒专干访谈。在没有取得照管对象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前提下,照管对象及其家属都不会轻易向你吐露心声,我们不能客观真实的了解他们的现状,这时,向社区民警和禁毒专干咨询和征询关于照管对象在社区戒毒康复的情况,包括主动配合与否、尿检结果是否正常、活动区域和范围、现实表现等。通过多方访谈,确定那些积极主动配合戒毒康复工作,思想稳定,且保持操守长(2年以上)的照管对象为典型,持续跟进,培养成同伴教育带头人、辅导员。
2.康复辅导:同伴带头人或辅导员培养出来后,邀请其一起组织开展各类康复辅导。康复辅导可分为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个体辅导主要是结合照管对象家庭、工作、生活、思想等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如针对家庭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帮助其联系对接乡镇街道或民政部门等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家庭或夫妻关系矛盾突出的个体,帮助其尽量化解矛盾纠纷,让照管对象及其家人和睦共处。团体辅导更多的是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辅导,比如回归社会后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一些法规常识;照管对象都比较关心的如何重新申领驾照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集中邀约,组织开展团体培训、集中座谈的形式进行。参与团体辅导的人,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同伴带头人或辅导员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形成同伴间自助和互助的过程。
3.示范教育:在同伴教育中,组织开展各类康复辅导活动,活动的主要创意和策划以及主持均可由同伴带头人及其他康复同伴来担当,除容易获得信任外,更能起到积极良好的示范作用。云三所在开展后续照管工作中,开展的示范教育主要有:
3.1个体示范:一是家属现身说教。吸毒人员家属作为间接受害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饱受着亲戚朋友、邻里街坊的嘲讽和白眼,他们对毒品更是深恶痛绝。同时,照管对象在戒毒过程中,家属能否接纳和包容,对其能否回归家庭是及其重要的。有的家属对照管对象不管不顾,有的则不离不弃,监管到位。对于那些给予强大支持使照管对象保持操守良好的家属,我们不仅邀请到戒治区为在戒人员讲,我们还邀请他们在家属座谈会上交流。二是典型对象现身说教。2023年国际禁毒日,我们邀请了一名保持操守十多年的典型对象,他就是同伴教育的带头人和负责人。他1996年沾染上毒品,2015年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后逐步减量,最终戒断。在参加维持治疗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同伴教育小组活动,现在已成为该同伴教育小组的负责人。他到所进行现身说教,用质朴的语言讲述自己染毒、拒毒之路,他的演讲让所有在戒人员感同身受,也深受触动,现场响起共鸣的掌声。
3.2小组示范: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结合照管对象特点,我们鼓励照管对象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禁毒宣传、环境整治和维护等公益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从自助到互助,最终助社会,回报社会。当然,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是没有金钱回报的,但我们还是会适当考虑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资鼓励,比如说抽纸、肥皂、洗漱用品等,东西不多,但足以暖人心。同伴小组也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相关鼓励,相互支持,也相互监督。
(四)实施效果
1.促进环境适应。后续照管对象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与外界几乎是脱节的,他们在出所之前就表示不知未来会怎样,对前途感到迷茫,他们担心出所后遭受歧视,无法找到工作,生活困难,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也早就对其避而远之,他们融入适应环境难、融入社会难。但在加入同伴教育小组后,大家相互分享经验、交流信息,互帮互组,获得归属感的同时,加速环境适应。
2.增强戒毒信心。云三所在开展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和后续照管工作过程中,每年利用“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邀请保持操守典型照管对象或家属,到所进行现身说教,用相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故事鼓励戒毒人员安心戒毒。每年组织召开照管对象及其家属座谈交流会,开展“同伴教育”,达到自助、互助和助社会的目的。2014年至今,云三所累计接受照管对象3267人,满三年以上2212人次,三年以上保持操守934人次,保持操守率达42%;现在管对象1055人,保持操守929人,保持操守为88%。随着管控和帮教的力度加大,戒毒人员及照管对象戒毒信念越来越强,复吸人数越来越少。
3.助力回归进程。照管对象在回归社会过程中,生活、交友难是他们最大的障碍,组织开展同伴小组活动,解决了他们的交友需求,通过同伴教育带头人或负责人,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一起走访、摸排,对家庭生活困难或病残照管对象,我们力所能及的协调各禁毒委成员单位或乡镇(街道),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提供相应生活物资、办理低保、解决居无定所等困难问题,助力其回归进程。2022至2023年,云三所共对192名特困、病残等照管对象进行了救助和帮扶,累计投入资金约5万余元。
4.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云三所依托彩虹公益协会下属的“同心小组”、“春晖家园”,运用同伴教育,帮助开展小组业务骨干和志愿者培训等,让照管对象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禁毒宣传、社区治安巡逻、交通疏导,在带动更多戒毒人员坚定信念,保持操守的过程中,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现从自助到互助,再到助社会的过程。
【案例思考】
在同伴教育过程中,通过保持操守典型现身说教,让同伴看到希望,增强戒毒信心。另外,在同伴的鼓励和支持下,产生责任感,“他能,我也能,我不能让同伴失望,我若再吸毒就对不起关心和支持我的同伴......”。但照管对象毕竟是特殊的吸毒人群,受学历、行为习惯、认知等因素影响较大,在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参与度、活动效果较常人有很大差距,体现在:
一是参与度低,动机不纯。照管对象在参与同伴教育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动机不纯。有的照管对象直接就会问:“来参加活动,有什么好处?发不发东西?有没有钱?......”,所以,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适当准备一定的活动物资、小礼品等,以激励其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同伴教育带头人或辅导员选取难度大。同伴的示范作用有正面和负面的。照管对象的认知及价值观,受文化水平和交友圈影响,普遍偏低。如果选取的同伴教育带头人或辅导员,意志坚定,具有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又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那么他起到的作用就是正面的、积极的,反之,起到的作用就是负面的。
三是资源不足,影响教育效果。照管对象作为特殊群体,在回归进程中,遭遇歧视,各成员单位没有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特别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经济不同程度受影响,支持力度和可利用资源有限,组织开展同伴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