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促进戒治质量提高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促进戒治质量提高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成分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状况差别较大,特别是众多的多进宫人员,他们戒毒动力不足,简单的课堂教学和收看教学视频,根本提不起他们学习欲望,往往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育矫治质量可见一般。因此,要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过去纯粹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运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广大戒毒人员主动参与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有效提高教育矫治质量。近两年来,湖北省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利用精品小班,大力探索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方式,成效较为明显。

【案例基本情况】

戒毒之所以成为世界难题,除了毒品严重的成瘾性和赖受性外,还与矫治方式不科学有较大关系,现有的课堂化教学,尽管施教者做了大量精心准备,努力提高教育效果,但囿于受教者复杂的实际,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部分长期吸毒多次戒毒的人员,他们毫无学习动力,根本听不进去。基于此,自2019年来,湖北省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精品小班为平台,探索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为戒毒人员提供完全沉浸式的生活体验,从内心深处打动和影响参与者,努力让所有戒毒人员都成为教育的主体和主动参与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矫治效果的目的。

1.开展情况调查。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显现教育成效。在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前,必须做好充分调研,真正以掌握戒毒人员戒治所需。一是教育内容调研。将全年教育工作内容,细化到章节到每个知识点,列出调研问卷,在戒毒人员中开展“最想学的知识”问卷调查,根据戒毒人员选择人数多少,形成全年教学内容。二是高危情境调研。高危情境应对是重要的矫治内容,也是提高矫治质量的重要途径,组织戒毒人员据实写出导致他们吸毒或复吸的原因,业务部门根据统计结果,安排授课计划。三是困难困惑调研。本着自愿原则,要求戒毒人员写出自己遇到的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困难与困惑,开展情境模拟训练。这种类似于点餐式的教育计划,既保证了教育任务教学课时,又满足了戒毒人员需要。

2.注重课前准备。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必须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课件准备,这个是授课的基础,要一改过去纯理论知识点,增加典型案例、视频、图片,力求课件的科学性、知识的丰富性、视频的教育性和教学的针对性,用更多的案例、图片说话,比民警的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二是课程设计,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好课程,《法律常识》在讲解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组织收看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法律讲堂、今日说法和深度关注等电视节目,适量组织“今日开庭”活动,用戒毒人员遇到的法律问题,设置模拟法庭;《禁毒戒毒常识》结合吸毒危害教育,组织VR体验,通过VR系统设置的模拟场景;《防复吸教育》根据戒毒人员可能遇到最多的5至8个场景,设置好高危情境以及应对所需必要的基本步骤。三是场景准备。根据教育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准备好必要的道具,提前设置好所需要的场景。

3.强化实际操作。这个环节是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的重点,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关教育效果。过程组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针对性强的案例,案例讲解是课堂教学常用方法,特别是在法律知识与戒毒知识相关教学中,案例特别重要,要紧密结合授课内容和戒毒人员实际,选用针对性的矫治案例,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助力作用。在实际操作中,重点选用戒毒人员经历过的案子,开设“模拟法庭”,让当事人作“原告”陈述案子经过与诉求,选择一至二名戒毒人员作“被告”进行自我辩护,民警充当“法官”依法宣判,其他戒毒人员为旁听参与讨论分析,民警从法律层面予以引导,在案例的解读与分析中,戒毒人员领悟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二是设置真实性强的场景,场景设置是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充分利用毒品考验室、模拟法庭等,高仿曾经的场景,让“当事人”或者参与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戒毒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并在角色的扮演中,得到感悟受到教育。在“模拟法庭”中,设置简易的法庭,严格遵循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等相应法庭环节,尽量高仿法庭场景。三是做到全员性的参与,尽量扩大戒毒人员的参与面,让他们成为案例的“当事人”、活动的“主人翁”或者是事件的“旁观者”,这种亲身经历的“事件”,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后果反思。在高危情境应对教育中,就是根据高危情境需要,设置相应的角色,让戒毒人员分别扮演,真实地演绎出高危情境,民警一一引导,提出化解之道,从而掌握应对方法和应对技巧。

4.纠正细微偏差。每项教学活动结束后,预留5分钟左右的情况反馈时间,由戒毒人员谈学习心得感受,让他们畅所欲言,可以是学习心得,也可以是教学建议。要求戒毒人员人人参与,对个别少数发言欲望不高的人也不强求,发言过程中民警不作对错评判,只要求是真实感受。从而掌握戒毒人员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授课老师认真记录情况反馈,总结教学成绩与不足,以此修正教学问题,更好搞好教学设计,更好营造教育氛围,更好展现体验式教学,确保更好教学效果。

【案例思考】

1.掌握戒毒人员实际所需,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工作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对情况复杂的戒毒人员做到因材施教十分困难,因为戒毒人员年龄、成分、经历、学历各不相同,价值观基本定型,单纯课堂教学基本没有什么效果,机械背诵和记忆相关条文也没有多大意义,必须从端正戒毒态度和培养戒治意识入手,必须改革原有的民警台上讲戒毒人员台下听的教育模式,充分考虑到每个戒毒人员的接受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让戒毒人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参与度与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感知教育内容掌握基本技能。案例中,将所有教育内容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组织“我最想学的知识点”问卷,根据想学人数多寡设计教育计划,就是充分考虑戒毒人员实际的具体举措,戒毒人员想学的欲望提高了。同时,不管是模拟法庭、角色扮演,还是收看法律讲堂、今日说法,选择的课题都是戒毒人员有过的类似遭遇,或曾经经历过的事件,有效地提高了戒毒人员求知欲望,特别是不把知识掌握和理论背诵作为教育主要目标,而是将端正戒毒态度、培育法律意识和掌握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十分符合大部分戒毒人员实际,他们没有了学习的负担,主动学习的劲头就提升了。许多戒毒人员都反映:以前要求我们记学习笔记,课堂上总是忙于记录,对警官教育内容听得较少理解得也比较肤浅,现在好了,记录少了参与多了,理解得反而更透彻了。

2.做足前期教学预案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以前讲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你必须有一潭水。”这是习总书记对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对戒毒民警而言更是如此,要想教好一堂课,让戒毒人员理解接纳和接受,民警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案例中,大量的前期调研、充分的教学设计和高仿的场景设置都是必要的基本准备,只有这些准备到位了,各种预设做好了,相应的铺垫齐全了,才能保证应有的效果,特别是模拟法庭、高危情境、今日说法等,更应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切忌准备不足匆忙上阵。

3.广塑教学情景全员参与,做到场景真实。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者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受教者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对戒毒人员而言,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结合他们实际,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纸上谈兵、空发议论没有任何意义,结果只能是施教者在台上眉飞色舞、浑身解数,而听众则恹恹欲睡、毫无感触。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充分考虑到了戒毒人员实际,通过大量的情景再现,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戒毒人员成为教育的主体,在民警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戒毒人员在活动参与中,体验生活、参悟道理、学到技能。特别是高危情景应对方面的教学,运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作用尤其突出,很多高危情境是戒毒人员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在教学中让真实场景的再现,引导戒毒人员学会应对方法与技能,他们参与热情高,主动要求扮演场景所需要的各种角色,效果可想而知。

4.注重教学反馈纠正偏差,做到精益求精。课后的5分钟左右的教学反馈时间虽短,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它是民警授课效果的直接或间接显现,不仅是掌握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和巩固效果的特殊载体(一个人的体会可以有效影响他人)。课前准备得充分授课成功,戒毒人员感悟就多,谈起心得来由感而发,就会滔滔不绝,相反就可能无言以对,答非所问,更有甚者,少数戒毒人员会提出比较尖锐的意见建议。案例中,授课民警不施加影响式的倾听,让戒毒人员充分谈学习心得,就是纠偏的正确态度,只有真正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找准问题,修正偏差,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授课质量。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