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矫治质量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近年来,我所收治的戒毒人员中,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多次被强戒、吸食新型毒品和混吸毒品的人员占比较大。这部分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心理上表现为无自尊感、无能感、挫败感,行为麻木颓废、偏执自私。结合这一现状和各期区戒毒人员的教育特点,为增强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我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主题教育活动为内容和抓手,对戒毒人员开展思想政治专项教育,改变戒毒人员扭曲的思想和行为认知,帮助他们弃旧图新,树立戒毒信心,教育引导戒毒人员学习新思想、感恩新时代,自觉形成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切实提升教育戒治质量,助推宁夏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案例基本情况】
教育矫正中心紧紧围绕教育矫治中心任务,强化“5+1+1”教育模式,利用集中教育日重点开展为期3个月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专题课程教育,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用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和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教育引导戒毒人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积极打造“思政大课堂、思政微故事、我爱我故乡、感念党恩跟党走、红色小剧场”等课程形式,突出因人施策、对症下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成为戒毒人员受益终生的课程,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组建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戒毒人员能不能教育好转化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教育工作能不能取得成效,教师素质是关键。我所坚持把“政治强、人格正、业务精”作为青年专兼职教师队伍的选用标准,组建了一支由26名青年干警组成的的青年专兼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师范类的毕业生,有在入警前有过教学经历的,还有工作后通过努力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的。他们既是各业务口的专业人才,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兼职老师。他们纷纷站上讲台,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专题课程内容,对戒毒人员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红色基因”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坚定顽强的信念、追求光明、爱党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充满正能量的红色基因教育感化戒毒人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戒毒人员铸魂补钙。在每周都设置安排思想政治教学课的基础上,做到每一名戒毒人员在入所期、满一年期、回归期都能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让“红色基因”教育教学成为面向全体戒毒人员和不同戒治期段戒毒人员的常规课程,秉承这一思路和目标,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红色教育教学内容纷纷走进了戒毒人员课堂,深入戒毒人员心中、思想中。
(三)多形式促思想政治教学有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上,民警教师组织戒毒人员以班组为单位开展集中讨论,书写感想,不断强化戒毒人员爱国主义情感、生命健康意识、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巩固加深学习内容,民警教师还安排戒毒人员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启发引导戒毒人员充分认识时代先锋、优秀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对社会的积极促进意义,提高戒毒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和对真善美的认知能力。
(四)查漏补缺保教育教学见实效
在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树立正确“三观”,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同时,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成效,并转化为戒毒人员戒治的内在动力,民警教师每周都要对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清单”,根据发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戒毒人员存在的思想风险点,据此与戒毒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及时引导和提醒戒毒人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戒毒人员树立积极戒治信念。
经过近三个月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绝大多数戒毒人员在教育矫治各项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较好地做到了积极配合、服从民警管理,戒毒人员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在逐步的转变过程中,戒毒人员的心态乐观积极,个人行为逐步向好向善,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大为提高,遵规守纪意识明显增强。
【案例思考】
(一)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名戒毒人员在之前的社会教育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和施教者的戒毒人民警察,不能因戒毒人员某些方面的缺陷而标签化,要有持久的毅力与恒心对戒毒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大的教育转化力量可以持之以恒的发挥效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改变人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转变不良价值观中具有很大作用,同时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有久久为功的心态和韧性。
(三)高墙内的教育戒治工作,是春风化雨重塑灵魂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深耕细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通过对戒毒人员的思想认识、行为养成、法治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引导,不断激发戒毒人员自愿戒毒的内生动力与防御抵制毒品的主动心理防线,提振戒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