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健全戒毒场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案例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健全戒毒场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多,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对是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公众心理健康观念,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健康个体心理是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构成部分,戒毒人员群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人文环境的一份子,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理应得到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心理矫治工作要求和2023年教育矫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自助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戒治氛围,助力场所安全稳定,通过在所内多层次全方位开展5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能切实有效地加强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戒治工作,能为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注入不竭动力。

【案例基本情况】

为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目标,以及心理矫治与各项教育戒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并同步发展,云南女所对所内心理咨询师、在所戒毒人员、戒毒人员家属、后续照管站社戒社康人员等群体分类开展工作,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落实戒毒场所全链条闭环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夯实“压舱石”,推动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全面提升

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高低,是所内心理矫治团队专业化水平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期间,云南女所在成立心理矫治工作小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心理咨询师成长活动,能够切实效提高心理咨询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心理矫治工作效果。

1.以营造学习氛围促进专业提升

一是读一本专业心理书籍。以扎实基本功、提高咨询水平为目标,心理咨询师自行选择一本心理专业读物,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并完成读书分享稿的撰写。二是学习一项心理工作技术。鼓励心理咨询师自行安排时间学习一项心理工作技术,结合工作实际将该技术投入实践,并在心理矫治工作小组分享讨论过程中将自己掌握的心理技术在操作方法、工作重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在交流中共同提升业务能力。

2.以开展同辈督导总结个人成长

一是以“你问我答”的形式组织新老咨询师进行分享交流,新手咨询师带着问题来,工作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提供不同的答题思路,心理矫治中心及强戒大队有经验的咨询师分享自己擅长的心理技术或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有效经验,实现互帮互学互助的同辈督导效果。二是以区域心理工作室开展活动为契机,与心理工作室成员单位进行交流,探讨所内开展工作中发现的高危心理问题的及时预警和化解方法,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如何进行干预等内容,以有益的同系统业务交流互动提升场所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实现心理工作室对成员单位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3.以专家回访督导实现跟踪问效

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葸静工作组到所为心理咨询师开展回访督导。四年前曾邀请陈老师到所为心理咨询师开展过系统的音乐治疗技术应用培训,此次回访督导既是对该项技术应用的延续培训指导,也是为参训咨询师对音乐治疗技术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追踪解惑的举措。通过专业、系统、精准的督导,以“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方式,帮助所内咨询师更好地掌握及运用音乐治疗技术,并在对戒毒人员开展的心理矫治工作中持续取得实效。

二、守牢“主战场”,实现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再提高

开拓思路、创新形式,以普及教育与重点引导相结合、心理预防与心理发展相结合为指导理念,以提高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为目标组织戒毒人员开展系列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以开展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戒毒人员教育内涵和外延

心理矫治工作小组对前期摸排出的戒毒人员共性心理问题,确定心理工作主题,选择小组咨询师擅长的技术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演讲比赛、心理电影赏析、主题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特色心理工作活动,活动的开展既促成了心理咨询师实操技术和戒毒人员实际需求的有效结合,又实现了长期来积淀的在基层大队特色心理工作的外在呈现。

2.以母亲的个人成长实现对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帮扶

以“母亲节”为契机组织有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戒毒人员开展主题团体辅导,通过团体辅导的开展,促成戒毒人员对自我和 “母亲”角色的认知与和解,从而对亲情支持网络产生辐射性影响,要求戒毒人员在主题团辅后写下给孩子的一封信,帮助戒毒人员以自我成长实现对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同时提高其责任感并进一步树立戒毒信心。

3.以普法心理剧的排演实现心理技术和普法宣传教育的双向提升

以大队心理矫治工作小组为单位,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与心理矫治工作深度融合,完成普法心理剧剧本创作,接受专业老师的现场指导,并组织戒毒人员参与排演,通过演出呈现戒毒人员在法治背景下的生活冲突和心理困境,演绎戒毒人员在自我探索和心理成长中面对的挑战和蜕变,以普法心理剧在所内的排演评比实现对戒毒人员的普法宣传和心理健康双重教育。

三、延伸“责任田”,形成戒毒场所心理健康服务全闭环

1.以开设亲属课堂助力稳定家庭支持系统的有效构建

经前期对戒毒人员及家属的访谈统计得知,戒毒人员家庭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和控制性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家庭,为帮助戒毒人员和亲属构建融洽的家庭关系,正确处理沟通与对立、放手与控制、欣赏与职责等关系,通过组织开展戒毒人员亲属课堂帮助他们获得提供接纳、有效沟通和正确鼓励的方法,努力帮助戒毒人员构建稳定的家庭支持系统,助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保持操守、遵纪守法、开启幸福新生活。

2.以 “社会化延伸+心理疏导”优化解戒人员心理服务

以后续照管站为连接点,延伸戒毒工作链条,推进戒毒场所心理矫治工作与社区康复工作无缝对接,实现所内心理矫治成果延伸至社区工作站,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成效持续到其回归社会后的生活中,让戒毒人员在解戒后仍能接受到场所的优质心理服务,从而改善负面情绪、改变错误认知、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接纳感,继续保持戒治成果。

3.以微信小程序追踪解戒人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闭环

通过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搭建合作平台,开发解戒人员心理援助微信小程序,以数字赋能创新对解戒人员的心理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功能,让解戒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够便捷地获得心理援助,在复吸高危情景下能及时得到提醒和疏导,有效提高解戒人员拒毒能力,提升操守保持的成就感,通过形成良性循环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助力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方面来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戒毒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和方法,在与亲属的视频探访中双方沟通方式有一定改善,家庭关系较之前更融洽;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所内心理咨询师提高了理论知识储备和业务实操能力,形成了长效学习提升机制,总结提炼了多篇心理矫治案例,为所内心理矫治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案例思考】

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月的系列活动,笔者的主要感受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提升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助力实现其它教育戒治工作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始终,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开展,以戒毒人员感兴趣的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戒毒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升了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以后,自然能促进其它戒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达成更佳的教育戒治效果。

二是戒毒场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健全需要将心理矫治工作融入到其它教育戒治工作中。通过与其它教育戒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比如与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工作、社会化延伸工作以及日常教育戒治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后,就能在找准契合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总体工作方案,心理技术成了其它教育戒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就会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起到“1+1>2”的效果,在所内形成良好的戒治氛围。

三是心理咨询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场所内心理矫治工作的实效。戒毒场所心理咨询师的业务水平决定了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是否能有效落到实处,因此,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各个层次的心理咨询师开展针对性督导,不断提高场所心理咨询师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十分重要,心理咨询师团队实现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才能进一步发挥心理矫治中心工作职能,才能将心理服务链条延伸至各项工作。

四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积极探索心理矫治工作与现代科技的有效融合。要注意与时俱进,借力数字化手段及三微一平台新媒体技术,打造“社会化延伸+”戒毒工作新链条,不断完善心理矫治工作体系,用心理矫治专业技术,为解戒人员搭建更坚实的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的桥梁,让场所心理矫治工作更长效、更便捷、覆盖面更广。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