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知信行”模式对社区戒毒人员张某某进行矫治的案例

运用“知信行”模式对社区戒毒人员张某某进行矫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也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以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通过“知信行”,培养目标健康信念,首先,充分让目标对其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担忧,意识到继续下去的后果(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其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成果(知觉到效益);最后,使其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案例基本情况】

张某某,女,1983年出生,高中肄业,无业,身体健康。初中时父母离异,对其影响较大,后一直跟随外婆长大,母亲忙于工作对其疏于管教,高中时正值叛逆期的她步入社会,在“朋友”的怂恿下接触了毒品,目前正在执行社区戒毒。想寻求谋生手段又担心得不到社会的接纳,想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缺少开启新生活的信心。

一、方案制定

派驻民警与禁毒专干进行深度分析研判,拟采用“知信行”模式对其进行教育戒治,并制定工作方案:

(一)知:普及毒品危害,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二)信:宣泄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生活信念。

(三)行:帮助实现就业,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二、方案实施

(一)普及毒品危害,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派驻民警通过播放吸毒人员纪录片、分享真实吸毒案例等方式向其讲解了毒品危害,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如果不及时戒除毒瘾将会面临的严重后果,通过负强化作用,从而提高其戒断决心、增强抗复吸力。

(二)宣泄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生活信念

童年时期张某某母亲对其缺少陪伴,长大后与母亲交流甚少,关系冷淡,其母亲表示对自己教育缺位和陪伴缺位也很自责,曾多次尝试缓和关系但都收获甚微。童年期间母爱的缺失是造成张某某吸毒的重要原因,修复家庭关系是唤醒、感化张某某的重要突破口。

1.开展谈心谈话,宣泄不良情绪。派驻民警与张某某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引导张某某充分倾诉内心思想症结,张某某哭诉了自己小时候看到别人有父母陪伴时的酸楚、遇到困难时内心的无助、面临重要抉择却没有父母提出建议时的迷茫等。通过谈心谈话,张某某压抑内心多年的不满得到了充分的抒发,不良情绪得到了合理的宣泄。

2.分享亲情作品,正面教育引导。向张某某推荐讲述亲情的文章、书籍和影视作品等,并与张某某交流感想收获,使张某某认识到亲情的力量,同时强化感恩教育,使其认识到亲情需要双方共同维护,意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其逐渐学会如何和亲人相处、如何维护亲情等。

3.举办家属学校,转变沟通方式。通过举办家属学校,向张某某母亲讲述家庭支持对于张某某成功戒治的重要作用,并向其提出改变沟通方式的建议,避免片面强调自己的难处,而是多站在张某某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通过共情理解女儿的心理处境。在派驻民警的指导下,张某母亲改变了沟通方式方法,并在疫情封控期间,由于张某某根据防疫要求被隔离在家,张某某母亲多次为其送去生活保障物品,种种举动慢慢融化了张某某的心,与母亲的关系也逐渐得到了缓和。

(三)帮助实现就业,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张某某没有工作经验,缺乏求职经历,派驻民警帮助联系街道、人社等相关部门,为其争取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帮助提高就业能力。后来张某某母亲小区内的快递驿站想要转让,张某某母亲得知后想接手和女儿一起经营,并想借此机会让女儿搬过来和自己同住,以助于更好地帮其戒毒,但张某某认为自己没有经营经验,怕把母亲的积蓄赔光而拒绝。派驻民警和禁毒专干得知此情况后,肯定了张某某母亲的想法,并对张某某做思想工作,首先对其戒毒的决心和想要开展新生活的勇气表示赞许,鼓励其坚定信心、抓住机会,经营快递驿站属于勤行,不需要太多的营销手段,只要肯付出就会得到回报。张某某最终也体会到了派驻民警和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与母亲一起接手这家快递驿站。

在得知张某某平时喜欢看小说并尝试自己创作之后,派驻民警对其爱好给予了肯定,并向其介绍了许多网络作家的励志故事,鼓励其在闲暇时间继续创作,既是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丰富生活的好方法。

三、案例效果

随着教育戒治工作的开展,张某某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重拾了努力生活的积极心态,修复了和母亲的关系,和母亲共用经营的快递驿站生意也十分顺利。此外张某某还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自己创作的网络小说,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是对其最好的鼓励,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还净化了“毒友”环境。疫情期间张某某还主动联系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

【案例思考】

(一)修复家庭关系是实施教育矫治的有力支撑。对于吸毒人员来说,家人的关爱不仅是建立信心的重要支点,也是遇到困难及挫折的避风港和加油站,更是戒治效果的指导者和监督员。在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扶救助的过程中,要重视家庭帮教的重要作用,帮助吸毒人员重建家庭支持系统,促进教育戒治质效。

(二)因人施策是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的重要保障。每名吸毒人员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只有从其个人、家庭、社会经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准造成吸毒人员行为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对症下药、因人施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戒治效果,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

(三)善于运用“知信行”模式实施教育矫治。本案例利用“知信行”模式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逻辑性强、可行性高,在以后的教育矫治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知信行”理论指导实践。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