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四位一体综合矫治帮助戒毒人员王某缓解焦虑症状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焦虑作为人类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属于情绪的一种。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人们对情绪的认知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对强戒人员而言,在失去了毒品的麻醉作用之后,容易情绪激动和冲动,在本能冲动负荷过盛的情况下,防御无效则变为焦虑,往往表现出坐卧不安、易激惹、浮躁、紧张与失眠,尤其是在受到其他外部刺激时以上情况会加重。如不及时进行干预,极易导致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对我们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王某,男,45岁,吸食毒品6年,成瘾严重。王某性格内向,与人沟通较少,对戒治环境较为抵触,戒治状态不稳定。近期,一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成为了王某情绪焦虑的导火索,并随之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焦虑症状,影响到其正常的教育戒治。在针对王某焦虑症状的治疗中,民警通过“空椅子技术”进行心理矫治,以“有效沟通”获得亲情支持,以“专业治疗”改善身心健康,以“教育矫治”提升戒治状态,经历治标、治本、实现固本、培元,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矫治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王某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吸毒致贫的家庭,父亲早逝,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王某不但未能挑起肩上重担,还因吸毒耗尽了家中的积蓄,伤害了家人的感情。母亲、妻子与女儿对王某长期的吸毒行为也是深恶痛绝,而家人的不理解一直以来也是王某不愿提及的痛楚。入所以来王某戒治状态十分低迷,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家中的一些变故对其影响很大,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在对其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中,总粗分为62分,标准分为77.5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得分30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32分,结果分析显示王某有重度焦虑倾向。
经民警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结合王某的现实表现综合分析王某心理问题的原因:1.女儿参加高考前王某再次因吸毒被强戒,一直都在谎称在外打工。无意间,女儿从家人处得知了王某强戒的真相,于是拒接电话拒不回家。2.王某母亲年龄已大,身体状态一直较差,上楼时不慎摔倒导致腿部骨折在医院住院治疗,妻子一人在身边照顾无法外出工作,家中入不敷出。3.王某出现躯体化症状,入睡困难的同时,更增加了其焦虑症状。
针对王某的具体情况,民警经商议决定从生理、心理、亲情和戒治状态四个方面,利用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措施帮助其调节认知,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改善戒治状态。
(一)以“空椅子技术”为切入点,进行心理矫治,实现“治标”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像王某这样的情况较为适合空椅子技术的治疗,椅子代表的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者值得来访者信赖的人,也就是王某的女儿。心理咨询师根据王某具体情况与其商议后,采用情景模拟中的“空椅子技术”进行治疗。
实际操作中主要采用“倾述宣泄式”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将一张空椅子放在王某面前,构建对话情景并引导王某全身心投入进去,进入唤起阶段,让王某女儿“出现”在椅子上,诱导王某将内心中想对女儿说的话倾诉和宣泄出来,实现情绪压力的逐渐释放和缓解。王某在治疗中从拘谨到逐渐投入,随着角色的相继变换,王某也通过切身的感受去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逐渐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待王某情绪有所缓和后进行角色互换,引导王某走进其女儿身份,切身体验有一个多次吸食毒品的父亲对生活、社交、学习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会产生的消极反应,以此让王某明白现阶段其女儿拒接电话等看似消极的行为,
此次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角色互换的体验带给王某的不仅是亲身体会那种对亲人的失望和无助,更多的是让王某认识到逃避不能换来家人的理解,唯有直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二)以“有效沟通”为支撑点,寻求亲情帮教,实现“治本”
王某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与家人的隔阂,而母亲骨折住院更让其联想到了现阶段自己身为戒毒人员的无用和无助,因此想要解决心理问题,其家庭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用真心呼唤亲情。在心理治疗的同时,民警也在一直引导其主动向家人承认错误,坦诚地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借助亲情电话民警也在积极的做其妻子的思想工作,同时也将王某一直以来的积极转变进行反馈。当得知王某在所期间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并成功通过考试取得了电子商务技能证书,其妻子内心欣慰的同时坚硬的内心也逐渐软化。随后多次的沟通中,王某妻子态度逐渐好转,同时也表示愿意做其他家人的思想工作。
以书信建立亲情枢纽。早在王某接受心理治疗时,王某就将内心想对女儿说的话倾诉过一遍,而写信也是王某认同并真诚道歉倾诉内心的最好方式。信中王某将内心的愧疚以及自己的反思一一写了出来,在信的最后写道“爸爸给你写信并不是要你原谅爸爸,只是想对你说虽然以前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但我会积极地去改正自己,如果我做到了,请你还认我这个爸爸”。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纽带,家人之间的隔阂也许就在那三言两语的深情告白中就烟消云散了。当亲情电话中传来女儿略显激动地声音时,王某在电话的这头也在无声的哭泣。一通电话使一家人终于又将心聚在了一起。
在王某的矫治中,与王某家人的有效沟通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民警通过家访对王某家庭进行慰问,随行的所医院医生对其母亲进行了身体检查,嘱咐其尽量静卧、适量运动,随后民警送上了祝福和慰问金,祝愿其家人身体健康,阖家欢乐。民警的倾心付出,王某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王某由信任到信赖民警,也更愿意积极地去配合戒治。
(三)以“专业治疗”为结合点,改善身心健康,实现“固本”
改善睡眠逐渐恢复精神状态。王某本身睡眠质量一直不好,此次王某因家庭原因诱发的焦虑更对睡眠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睡眠差->精神状态差->更加焦虑->睡眠差”的不良循环。针对这一情况,在对王某开展心理宣泄治疗的同时采取药物治疗,通过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改善其睡眠质量。
结合兴趣爱好进行运动培育。康复训练指导员针对王某身体状况制定以太极拳、板羽球等有氧运动为主的康复训练计划,坚持每天进行太极拳等舒缓动作的训练,晚饭40分钟后进行20分钟的板羽球运动,通过有氧运动来达到进一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王某整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参与各项学习矫治活动时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四)以“教育矫治”为根本点,提升戒治状态,实现“培元”
戒毒知识教育引导自我探究。民警针对王某重点进行戒毒知识教育,同时在个别谈话中正确引导其进行个人的反思和总结。在所禁毒警示教育基地学习参观中王某深有感触,毒品就像魔鬼一样,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毒害,更是对所在家庭无尽的摧残。联想到自己家庭如今的现状,王某逐渐有了悔意,也更坚定了改过自新和彻底与毒品决裂的决心。
团体心理辅导助力其正确融入戒治环境。民警组织以“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目的就是想让像王某这样的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正确融入集体,调动戒治的热情。活动中,大家的真诚和帮助也不断地温暖着王某的内心,助力他进一步认识自我,解放自我,走进集体,融入戒治环境中来。
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成效明显。王某因焦虑带来的不良反应基本消失,睡眠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在后期的亲情电话中,妻子、女儿也多次对王某鼓励加油,王某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戒治状态有了很大改善。
【案例思考】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戒毒人员亦是如此,身处高墙之内,他们的心理压力和问题颇多。许多戒毒人员因为缺乏自我调节的手段,从而将小问题逐渐堆积成大问题,因此如何教授戒毒人员正确掌握自我放松、自我调节的方法是戒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这些也更有助于戒毒人员步入社会后积极调节自己去努力适应和创造新生。
二、教育矫治的具体落实手段多以谈心谈话为主。谈心谈话是教育矫治的重要手段,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重转变个别谈话方式,去形式化,改聊天式。个别谈话不局限于固定场地、固定模式,以拉家常的形式进行,更有助于消除戒毒人员对民警的抵触心理,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同时,放松的心态加上双方的互信也能让民警通过语言来引导戒毒人员不断进行自我思考,督促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三、用真诚帮教换来真心戒治。身处人生低谷中的戒毒人员是渴望得到家人及民警的关心和帮助,而一个真诚帮教的戒治环境才是从根源上解决了戒毒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帮助其放下心理负担接受引导教育,进而静下心来去思考自己的戒治之路。在王某的案例中,正是民警用真诚和实际行动,让王某切实感受到了民警的关怀、引导,从而加强了其改善自身的意愿,大大提升了戒治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