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专地融合”精准帮扶社戒社康人员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专地融合”精准帮扶社戒社康人员的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张某某,男,1990年10月出生,离异,2019年12月因复吸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21年12月从戒毒所出来以后开始社区戒毒3年,一开始张某某报到时比较沉默,几乎不与别人交流。张某某因为前些年吸毒,把家里面能变卖的东西都“败”光了,目前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其父因去世并留下高额债务,其母年纪大身体不好,又无稳定收入。张某某与前妻离婚后独自抚养一儿一女,加之其本人从戒毒所出来没有稳定的工作,整个家庭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张某某多次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与家人相处时间较少,与父母、特别是孩子沟通交流不多,家庭关系相对疏远。由于文化较低,无一技之长,没有固定工作,社会交往多为社会闲散人员,再加之婚姻不幸福、经济压力大等多方因素影响,张某某长期处于焦虑自卑情绪中,性格急躁,遇事易冲动。

【案例基本情况】

一、强化问题导向,提升帮扶精准度

为保证“专地融合”工作站延伸帮扶举措有的放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依据“两社”人员数据库登记情况,站点民警和禁毒专干对张某某的情况逐一排查,翻阅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信息。通过与张某某面对面接触谈心谈话,实地走访亲朋好友等途径对其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评估,梳理症结,精准发力,并结合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媒介详实掌握张某某人员生活、工作、戒毒现实表现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同时开展不定期见面约谈、发检,加大对摸底工作的信息录入力度,持续完善平台信息,确保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掌握得好,不断提高社区禁毒网络化管理水平。张某某的情况主要为:一是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吸毒。张某某片面认为吸毒是自己的事情,吃的是自己的钱,又不偷不抢的算不上犯罪;二是表面自信,内心自卑。受家庭婚姻、负债等因素影响,张某某虽故作洒脱,但内心极度渴望认同,往往因言语激将情绪失控或毒友的邀约便丧失理性开始吸毒,又没有什么好的戒毒方法,从而容易复吸;三是家庭破碎,亲情疏远,缺乏家庭的温暖。因多次被强戒和家人相处沟通较少,离婚后对儿女有亏欠感,存在改善家庭关系的想法,但缺乏有效途径。针对张某某的情况,“专地融合”工作站民警为其制定了精准的帮扶方案,帮助其重拾信心、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二、强化毒品宣传教育引导,提升自身法律意识

张某某只有小学文化,对法律常识缺乏基本认知,很早就开始接触到毒品,“专地融合”工作站民警紧盯法律意识淡薄这一关键点,多措并举增强其守法自觉。一是凝聚共识增合力。持续加强同张某某居住地居委会和帮教志愿者间的信息沟通,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分析探讨其实际情况,为后期开展帮教打下基础。二是严格管理促改变。“专地融合”工作站组织学习社戒社康各项规定以及违反规定所承担的严重后果,对其进行个别警示教育,严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营造氛围有成效。上门走访时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帮助其尊法学法知法守法。

三、强化心理干预,提升家庭亲密度

针对张某某长期以来同家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和自卑心理,“专地融合”工作站民警对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扶和心理疏导。一是用心真诚做工作。在谈话中尽可能营造轻松、平等的谈话氛围,让其感受到尊重与信任,呈现从不愿说到被动说再到主动说的明显转变。二是提升社会责任。引导其通过禁毒志愿服务、社区义务劳动等形式参与到社区公益活动中,积极主动构建社会联系,获取社会认同,重振生活信心。三是提供心理疏导。“专地融合”工作站心理咨询师定期对张某某开展心理咨询,指导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加强自我调节,合理释放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四是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张某某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切实担负起父亲的责任,多孝顺照顾母亲,理解感恩母亲的辛苦,加深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美好家庭氛围。五是开展防复吸治疗。以辩证行为疗法(DBT)改变张某某歪曲认知和非理性信念,进行行为和应对方式训练,通过“阳明心学戒毒除瘾治疗”致良知,在良知的指引下知行合一拒绝毒品,达到预防复吸,保持操守的目标。

四、积极帮扶促进就业,提升生活满意度

张某某因吸毒导致家庭致贫,“专地融合”工作站和社区街道办帮助其走出困境。一是“专地融合”工作站制定了详细的帮扶工作方案,引导他积极就业、创业,协助其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二是“专地融合”工作站积极联系街道民政部门,结合帮扶政策要求,对照张某某现实条件,积极帮助其申请临时救助资金,短期缓解家庭压力。三是“专地融合”工作站联络社区居委会,协调公共服务资源,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五、取得的效果

通过共同努力,张某某的家庭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社会各方的关爱也让其对于戒除毒瘾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有了更多期许,其母亲也多次到“专地融合”工作站表示感谢。经过延伸帮扶,张某某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对毒品的危害更加深刻了,对于过去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均有深刻反省。严格遵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各项规定,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公益劳动。无论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还是小孩取得优良成绩,张某某都会主动向“专地融合”工作站反馈,良好的陪伴和沟通也让家庭成员关系日益融洽。张某某表示自己一定会积极配合社区戒毒,常怀敬畏法律之心,彻底的戒除毒瘾,珍惜现在的生活,自觉守法,努力工作,照顾好家庭,早日融入社会。

【案例思考】

贵州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担当责任、忠实履职尽责,深入推进“两个拓展”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坚持整体发力、系统治理,全面深化各项禁毒工作措施,科学精准施策,对“两社”人员延伸帮扶工作,使得“两个拓展”工作更能贴近服务需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努力巩固拓展毒情形势整体向好的局面,不断提升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社会影响力。

在实际工作中,因每个社戒社康人员的吸毒原因、生长环境及社会背景各不相同,故社戒社康工作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社戒社康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延伸帮扶方案和具体措施,以求有效提高个案帮扶效率。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应尽可能为社戒社康人员排忧解难,充分调动他们的戒毒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自谋出路的能力,真正能够起到教育人、感化人和挽救人的积极作用,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发挥了“两个拓展”工作中“专地融合”工作站的一臂之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