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融合发展高效完成解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案例

运用融合发展高效完成解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为准确掌握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解戒人员)操守保持和生活、工作及出所衔接、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情况,精准分析影响戒毒效果和导致复吸的各类因素,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后续监管措施,探索社会化延伸工作有效途径,为禁毒戒毒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参考。在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对解戒人员进行摸底统计的基础上,近日,云南省戒毒管理局制定下发了《云南省戒毒管理局2022年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方案》,明确了回访调查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

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云南三所)深化社会化延伸职能,围绕帮扶救助第一要务,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在此次解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中,通过与禁毒办联合研究制定的《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延伸管理工作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充分运用融合发展平台资源,保证回访见面率、提升回访率,做到应访尽访。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云南省戒毒管理局下发回访调查工作方案及《2022年社会回访调查任务安排表》,云南三所负责对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区、通海县445名2017-2018年成年解戒人员和玉溪市6县、2区、1市(澄江市)共计1034名后续照管对象进行回访调查。每份调查问卷65道题,需要戒毒人员本人亲自参与完成,调查任务涉及人数多、范围广,且解戒人员出所后行踪不定,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居无定所,有的变更了联系方式等。怎样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回访调查任务并取得实质性效果?云南三所以融合发展为“抓手”,通过“禁毒办”进行资源统筹,借用各乡镇街道、社区治保主任、禁毒专干力量,全链接参与回访调查。

二、方案制定

在严格执行落实《云南省戒毒管理局2022年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方案》要求、遵循其调查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云南三所社会化延伸工作实际,运用融合发展平台资源,建立统一领导、信息共享、联动协作、规范审批等协作机制,加强回访调查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把“单一”作战变为“协同”作战,详细了解戒人员的身体近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家庭情况、交友情况及存在困难等;

(一)明确职责,成立回访调查工作小组。

(二)借力平台,发挥“融合发展”资源优势。

(三)分组分类,明确工作任务目标。

(四)抓住机遇,开展解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

三、组织实施

在整个回访调查工作中,省三所集中力量抽调人员17人参与回访调查,并通过融合发展机制协同联动,统筹乡镇(街道)、社区治保主任、禁毒专干等全面了解解戒人员出所后的家庭、生活、工作现状,及时化解风险矛盾,解决困难问题,到达强化管控帮教措施,促进社会回归的目的。

(一)由分管教育矫治工作的所领导担任组长,协调与市禁毒办、各县(市、区)禁毒办、乡镇街道政府办等进行回访调查工作的沟通协调工作;教育矫治科科长担任副组长,全面统筹本所回访调查工作、人员安排等;教育矫治科全体同志、各大队教育工作内勤为组员,共同参与进行实地回访调查、典型案例收集、信息录入、数据统计及回访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

(二)充分发挥与市禁毒办融合发展优势平台,拟定通知下发,借助各县(市、区)社区戒毒(康复)帮教小组力量,支持并参与回访调查工作,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和对解戒人员告知工作。回访调查组汇总基本情况后进一步确定回访方式、内容和目标,为回访调查工作打好前站,

(三)针对不同的回访地点和不同类型的回访对象,回访调查工作进行分组分类进行。

一是针对回访调查对象中的复吸在戒人员,及时与在戒所或大队进行沟通对接,安排进行回访调查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二是回访调查工作人员分小组挂包联系玉溪各县(市、区)禁毒办、各乡镇街道,负责实地回访调查工作。

三是对解戒人员因工作或外出务工等不同情况,各回访小组与各地禁毒办统筹协作、信息共享,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回访。对涉及人数较多的乡镇街道,由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负责召集人员,回访调查小组负责开展集中回访调查;有的解戒人员因工作、身体等原因不便参与集中回访调查的,就通过约定时间、地点进行个别回访;有的解戒人员为了远离有毒环境或毒友圈,也为了生计,选择到外地务工,对外出务工人员,则通过电话方式进行回访调查;对于暂时联系不上的人员,只能通过预留问卷或邮寄方式开展。

(四)利用回访调查之机,组织解戒人员及后续照管对象谈心谈话,引导其克服困难,坚定信心,保持操守。  

在集中回访的同时组织开展座谈和心理干预等工作,过程中,与解戒人员亲切交谈,并耐心细致地为其做心理疏导工作,宣传禁毒知识和政策,告诫他们要保持戒毒操守,远离“毒友圈”和毒品,彻底戒断毒瘾,融入正常生活。解戒人员分享了其对解戒后回归社会的感想与体会,大家畅所欲言,深刻体会到吸毒对自己、对家庭造成的严重危害,感触良深。并表示以后决心戒断毒瘾,重启人生新篇章。

许多解戒人员现场对驾照的重新申领,身份证的使用、借贷受限等问题进行了咨询,禁毒办、社区和回访小组工作人员都耐心作了一一解答。回访小组就社区戒毒(康复)后续照管对象应遵守的相关规定、注意事项、违反规定带来的后果及影响作了专门的讲解,希望他们能加强自我约束、主动接受监督管理,平安度过康复期,彻底摆脱毒瘾,顺利回归社会。

在个别走访中充分了解本人的思想、工作和家庭情况,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引导家属在其回归社会的进程中保证家庭功能不缺失,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

在电话回访过程中,解戒人员号码变更是常态,回访小组把禁毒办、各街道社区提供的不同号码汇总,在确保不影响解戒人员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开展回访,在其上班时间或不方便回答的时候,他们因怕周围的人知道自己吸过毒而影响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们就会拒绝回访,回访小组则与其另行约定时间进行回访。

四、实施效果

通过融合发展协作机制,统筹各乡镇街道、社区资源力量开展此次解戒人员回访调查,历经34天,回访调查包括2017-2018年解戒人员及后续照管对象共计1518人次,除死亡、刑拘、拒绝回访调查等情况外,共录入问卷1063次,其中后续照管759次,成年解戒304次。为完成此次社会回访调查工作,云南三所调动工作人员77人次,各县(市、区)禁毒办、乡镇街道、社区协助回访调查人员234人次,高效完成任务,做到了应访尽访。此次回访调查不只是收据素材、数据,更是面对面、近距离与大规模解戒人员交流的最好机会,通过这种近距离接触,为他们力所能及的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了点滴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为戒除毒瘾重拾信心和力量。

【案例思考】

戒毒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支持,让更多戒毒人员在出所后远离毒害,切实受益,这是戒毒事业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戒毒所工作重点主要在生理脱毒这一方面,忽视了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情况分析。回访调查工作对解戒人员回归社会起到了心理支撑作用,但这项工作需要把“分散”管理转变为“统筹”管理,有效解决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的问题。

(一)资源统筹,形成合力是关键。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主体责任是对采取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吸毒人员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开展戒毒治疗、心理矫治、戒治康复等,在戒毒所内我们管理有序、戒治效果明显。但解戒人员出所后,我们并不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且信息来源单一,主要是靠查阅戒毒人员档案获取,档案里面的信息非常有限,特别是家属及本人的联系方式,不能及时更新获取,对他们出所后的情况更是知之甚少。而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作为直接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及时。所以无论是信息更新,还是组织召集开展回访调查,通过县(市、区)禁毒办,逐级安排和统筹,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是关键之举。

(二)协同配合,齐心协力是保障。整个回访调查工作得到了玉溪市、县区级禁毒办的大力支持,通过以融合发展“抓手”,统筹各乡镇街道、社区资源力量全面参与调查工作。同时,在回访调查过程中,每天的行程安排、目标任务都做了细化,有的负责实地走访,有的负责问卷录入,有的负责信息核查,有的负责电话回访。特别是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始终坚持场所安全第一的底线,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参与回访调查的所有工作人员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保障。

(三)后续照管,回访调查是试金石。解戒人员行踪漂浮不定,但解戒出所后,按相关法律规定,必须接受社区戒毒(康复),在规定时间内到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报到,并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尿检或毛发检测,这是硬性规定。对于社区戒毒(康复)期满人员,他们也有义务定期或不定期接受检测和监督。在组织和召集解戒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的同时,乡镇(街道)或社区村委会对参加人员进行现场尿检、毛发检测、谈话教育等,对促进管控帮教、督促戒毒人员心存敬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的效果也侧面反映出平时工作的效果,保持操守好、配合工作的基本上都会按要求参加,在组织集中回访调查的32个重点乡镇(街道)中,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禁毒专干对辖区戒毒人员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所以,此次高效、圆满完成回访调查任务是检验融合发展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