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帮助口吃戒毒人员林某融入集体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帮助口吃戒毒人员林某融入集体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吸毒人员初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往往难以适应陌生的戒毒环境,心理压力大,出现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戒毒人民警察应积极引导帮助他们适应环境,缓解压力,融入集体,使他们尽快参与所内的戒治活动。

林某,1985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家中独子,有些口吃,程度较轻,高中毕业后无正当工作,被朋友引诱吸食海洛因成瘾。因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二年,后被转送到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

林某入所后,口吃加重,少与他人交流,常常一人独处发呆,参与戒治活动不积极,面对管教民警谈话教育也是沉默寡言。为帮助林某融入集体,积极参与戒治活动,大队联合心理矫治中心为林某制定了综合性教育矫治方案。

【案例基本情况】

一、明确口吃及心理异常问题原因

心理矫治中心咨询师为林某进行scl-90测试。林某焦虑因子得分3.1,抑郁因子得分2.6,其余因子分均在2分以下,总分为189,为轻度心理异常。结合林某测试结果和大队提供的个人信息,心理咨询师和林某开始第一次咨询谈话。

咨询中,林某口吃严重难以顺畅交谈,并对暴露个人信息十分抗拒,第一次咨询以失败告终。心理咨询师根据咨询内容认为林某初次强戒,环境压力和口吃让其排斥与人交往。咨询师决定在第二次咨询时,让一名湖北籍的民警陪同进行,并给林某一个小礼物,缓解他的抵触情绪。

第二次咨询时,湖北籍民警用方言向林某问好时,林某明显楞了一下,用方言回到:“你也是武汉人?”虽然还是口吃,但要流畅一些。心理咨询师看到林某态度转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大城武汉自助游手册》,并对林某说道: “我理解你离开家乡来河南强戒,有很大的压力。我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希望你面对熟悉的风景,能放松一些。这本书已经停售了,拿到它真的很不容易。” 林某翻开《大城武汉自助游手册》,看着家乡的风景,缓缓的说道:“谢谢警官,让您费心了。”

交流已经建立,林某打开心扉开始分享自己的心事。心理咨询师了解到,林某从小有口吃的毛病,并因此感到自卑。在父母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成功改善了口吃。但这回被强戒,入所后总感觉不自在,想说说不出来,交流十分吃力。他感觉其他人有点看不起自己,嫌自己麻烦,也就不想和其他人说活了。同时林某表示自己快要四十岁了,但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家中父母日渐老迈,自己作为独生子却没办法担起责任,并且吸毒多年,实在没有信心戒毒成功,今后如何生存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心理咨询师通过交谈认为,林某初次在异地强戒,环境压力和动机冲突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口吃及心理异常。这种情况应该及早干预,避免林某心理压力继续增大,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制定教育计划,开展综合矫治

林某的压力可分为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动机冲突,其中后者为林某的主要压力源。主要问题为未正确认识强制隔离戒毒的意义,有戒毒动机但戒毒信心不强,担忧未来生活又随波逐流,异地初次强戒加上口吃问题使其难以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友谊。制定矫治计划应由内逐外,先解决林某对强制隔离戒毒的错误观念,树立戒毒信心,建立对未来的希望,再帮助林某改善口吃,融入集体,培训谋生技能。依据以上原则,心理咨询师和大队制定林某的综合性教育矫治计划。

(一)认知疗法,重塑信心

在后续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运用认知治疗的理念为林某进行治疗,希望林某能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环境,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积极生活。

咨询师:你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林某:我感觉自己的人生一团糟,吸毒成瘾,被强戒没有自由,也不会挣钱,不可能比这更差的了。

咨询师:我知道你这只是情绪的表达,你真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最糟糕的吗?我相信你一定能察觉到自己所拥有的宝贵财富,比如健康的身体,支持你的父母等等。

林某:可能我说的有点过分,和真正悲惨的人比,我要幸福多了。但这对我的现状毫无帮助啊。

咨询师:那是因为你没有接受自己,你正在责备自己。

林某:什么意思?难道是要我任命,接受这一事无成的人生吗?

咨询师:我看到了你寻求改变的决心,只是你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

林某:难道转变一下思路我就能获得改变吗?哪会有这种好事。

咨询师:我希望你能正视自己,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虽然自己没有活出自己理想的样子,但我就是我,只有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进一步提高。你是如何看待这次强戒的?

林某:强戒,是一种惩罚,惩罚我吸毒。

咨询师:我不否认这是一种惩罚,但这更是一个机会。一个你在社会上极其难得的机会,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在这里,你能学习各种戒毒技巧,结识各地的戒毒同伴,还能学习职业技术,帮助你在社会上更好的谋生。你更应该把这里看成一个提高自己的学校,一次人生的转机。

林某:真的是这样吗?

咨询师:没错,只要你转变想法,给自己一个机会,那么剩下的你只要参与所内的教育戒治就明白了。

林某:好吧,我相信你。

通过咨询,林某改变了对强戒的态度,对戒毒生活产生了期待,生活有了动力,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波逐流。这为后续帮扶计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同乡支持,结交朋友

林某性格上自主性较低,独自一人在外省戒毒会产生一种孤单无助的感觉。为帮助林某适应所内生活,结交戒毒伙伴,大队将林某安排到有同乡的寝室,帮助其适应戒毒环境。不仅如此,民警发现林某做事周到细心,决定让林某担任戒毒人员的学习委员,帮助教育矫正中心的教师们上课和收发作业,以及完成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林某和其他戒毒人员逐渐熟悉,感受到集体的包容和友好,内心越发感到平静。

(三)朗读练习,矫正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时有些字音难以发出或重复,从而造成语流中断的言语节律和流畅性障碍。林某口吃本不严重,只是初次强戒,环境压力大,才口吃加重。心理咨询师建议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创造自由及宽松的语言交环境、缓解紧张心理、提高表达能力、逐步练习加快语速等简单方法矫正口吃。大队参考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制定了口吃矫正方案。

1.结交朋友,强化活动交流。大队将林某和其他两名湖北籍戒毒人员编为互助组,让他们在所内日常戒治活动中同林某用方言交流,让林某大胆开口,练习说话。

2.缓解心理,进行朗读训练。每天由一名民警陪伴,让林某在大队心理咨询室里朗读古诗词。在脱离人群的安静环境下,林某明显放松不少,开始通过普通话进行磕磕绊绊的朗读练习。

3.积极戒治,提高表达能力。当林某可以较为顺畅朗读的时候,责任民警鼓励林某参加所内图书分享会,让林某在活动中当众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段落。随着练习的推进,林某说普通话时的口吃情况明显好转。在阅读分享会上,林某的朗读仍时常中断,但并没有放弃。其余戒毒人员不仅没有表达出不耐烦,反而不断鼓励林某继续朗读。得到积极反馈的林某收获了自信,以更加积极参加所内各种矫治活动。

(四)学习技能,掌握本领

林某一直没有正当的谋生技能,帮助林某就业,对保证林某出所后继续保持操守有重要意义。大队民警通过调查了解到武汉附近有大量的服装加工厂,需要服装缝纫工,薪资待遇还算不错,结合我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林某同意的前提下,让其参与所内的缝纫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中,林某上课认真听讲,把每一个知识重点都记在笔记上。实操课上,因为林某之前没有接触过缝纫机,上手较慢。林某仔细钻研,用心练习,积极向老师学习工作技巧,最终实操成绩在参训学员中名列前茅。

三、矫治效果

经过教育矫治,林某不再自闭,口吃问题也大幅好转,scl-90测试成绩也恢复正常。林某积极参与所内戒治活动,融入了戒毒集体,学习了戒毒技巧,提升了拒毒能力,并且乐于助人,主动帮助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林某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时专心刻苦,用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课程,获得了缝纫工等级证书。最后在所内召开戒毒人员推介会时,与一家服装代工厂签订了入职意向书。林某十分感谢省三所的民警们,感谢他们没有放弃自己,让自己掌握了一技之长,让自己能够踏上新的生活

【案例思考】

林某因口吃和入所适应困难,难以融入集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队应做好戒毒人员的入所适应性工作,尤其是外省市及初次强戒人员。

戒毒人员的压力来源往往是多元的,复杂的,很难通过单一的教育或是心理治疗进行矫治。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从戒毒人员的角度出发,制定涉及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的综合性矫治计划,避免说教式教育,让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内感受到被尊重,认为自己现在干的事有意义,对未来的生活有希望,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开始进行改变。

戒毒事业并不仅仅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还需要帮助他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下去。这需要我们每一名戒毒人民警察勠力同心,把职业技能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让戒毒人员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才能让他们建立起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才能最终实现绿色无毒,健康人生的人生目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