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综合教育矫治方法提升戒毒人员马某教育戒治效果案例

运用综合教育矫治方法提升戒毒人员马某教育戒治效果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马某,44岁,女,因吸食毒品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罚。2017年9月因违反社区戒毒协议被强制隔离戒毒。因对尿检呈阴性,被公关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初入场所经常因琐事与其它戒毒人员发生争执,顶撞民警,不服管教,被列为重点管控人员。

马某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她自小聪慧好学懂事,为减轻父母生活负担,提前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在人生重要成长期中,马某遭受被拐买、丧子、个人情感缺失等波折,仍能通过自身努力,艰苦创业。在马某“人生巅峰”时,因安全事故,重金赔偿,公司注销,创业失败,婚姻受挫。她由一个“成功人士”沦落为“居家闲人”。常与“朋友”出入娱乐场所,2016年初次接触毒品,2017年3月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天。

【方案制定】
民警了解掌握戒毒人员“成长史”“吸毒史”是实施教育矫治的关键因素,开发戒毒人员人格闪光点,剃除消极阴暗面对个体的影响,反复强化戒毒人员戒断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辅以亲情的修补,达到重建“三观”,培养重获新生的信心和能力。根据马某实际情况,责任民警制定了详细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方案:1、个别谈话教育、2、课堂化教育课程、3、康复训练4、心理咨询、5、习艺劳作、6、亲情帮教。
【实施情况】
(一)个别教育谈话 个别谈话是民警掌握戒毒人员的心理动态、疏导情绪,了解戒毒人员“生长史”、“吸毒史”、“社会主要关系”等重要信息,建立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做到“一人一策”,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是民警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做好个别谈话前准备工作。二是民警要清醒的认识到个别谈话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连续不断的教育矫治过程。三是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异常和畸形人格,对封闭戒毒场所和“钢性”所规队纪心存抵触。这就要求民警与戒毒人员具有心理间相容性和接受性,了解戒毒人员较正常人心理生理上差异,熟练掌握启迪、鼓励、告诫、感化等谈话方法,通过多次个别谈话教育,马某与责任民警建立起了稳定、信任和通畅交流关系,变被动管教为主动沟通,抵触情绪有了较大改善,达到个别谈话预期效果。 (二)课堂化教育课程 学习法律法规,熟识《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深知毒品危害。课堂教学中,马某第一次认真通读学习《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并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和违反社区戒毒协议也是要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事实。 (三)康复训练 规范康复训练课程,恢复戒毒人员身体基本机能。马某刚入所时借心脏不好为由,拒绝参加集体康复训练。责任民警循秩善诱,让她协助民警做戒毒人员测速、登记、纠正动作等事项,让她感觉到被人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她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慢慢的她开始积极参与到队列训练、慢跑、瑜伽操等活动中来,并能在群体中起到榜样作用。 (四)心理咨询 马某刚入所时,不服强戒决定,与戒毒人员之间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反复无常,以撒泼哭泣对抗管教。大队心理咨询师给其做了“90项症状清单测试”,在测试结果显示其人际关系平均分3.89,焦虑平均分4.3,敌对平均分2.5,偏执平均分3.5,达到中度焦虑。针对马某心理特征,民警运用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加强心理疏导与干预,运用心理宣泄等心理康复手段缓解其心理焦虑,经过近1个月的心理调节,其焦虑情绪有了较大转化。 (五)习艺劳作 为进一步激发戒毒人员的矫治积极性,体现劳动价值观,提升戒毒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场所专门提供制衣车间这一平台,以来料加工为主。马某在完成生理脱毒期,通过自己个人努力提前完成教育适应期测试评估,到习艺劳作现场去参加劳作。这让马某为之兴奋几天,她给其他戒毒人员的印象从不服管理到现在积极接受教育的转变,让好多戒毒人员佩服。马某又找到曾经在职场拼搏获得的成就感,她越来越有自信,表现越来越出色。没多久,她当了宿舍小组长,组内的包夹控工作到位,在制衣间也成了打包组的小组长,这让她更是信心满满,在日常管理中自觉服从管教,更是为他人作出了积极接受教育的榜样,表现出色。 (六)亲情帮教 2018年2月马某通过亲情电话得知因脑梗瘫痪在家的母亲病情恶化,家人预计母亲有可能撑不了多久。怀着对母亲的愧疚,感恩思亲之情让马某近乎崩溃。民警一方面做好马某安抚工作,一面向所党委汇报马某异动特情。经所办公例会研究决定,协调马某属地村委会、派出所及原强戒机关,做好马某出所探亲的工作安排。经过场所多方协调,2018年2月5日由所领导带队,5名特警护卫,科室大队5名民警参与,共同押解护卫马某出所探亲。当马某跪在母亲病床前,将瘦弱的母亲搂在怀里,一声声呼唤身处弥留状态的母亲,其母缓缓醒来,紧紧握着女儿的手不松开。马某紧紧围在母亲身边,喂饭盖被,讲述戒毒所里生活和工作。临别时马某哭着说:“妈,一定等我,等我好吗”。 在马某感谢信中说到:“民警的关心和爱护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四十多年的人生,通过认真思考,反省自己,认定这次强戒我来值了。曾经的自己多次伤害了父母,无论母亲是否能撑到我出所,但我无撼,因为我从未象今天这样向家人表达过自己的爱与悔”。事后,通过与马某家人联系得知其母亲病情稍有缓和,目前状况稳定。 一次亲情帮教,彻底打开了马某压抑多年的对亲情的忏悔之情,对毒品的痛恨,对人生的觉醒。在解除强戒之前的日子,马某思想积极,情绪稳定,积极戒除毒瘾。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民警了解掌握戒毒人员“成长史”“吸毒史”是实施教育矫治的关键因素,开发戒毒人员人格闪光点,剃除消极阴暗面对个体的影响,反复强化戒毒人员戒断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辅以亲情的修补,达到重建“三观”,培养重获新生的信心和能力。根据马某实际情况,责任民警制定了详细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方案:1、个别谈话教育、2、课堂化教育课程、3、康复训练4、心理咨询、5、习艺劳作、6、亲情帮教。

【实施情况】

(一)个别教育谈话

个别谈话是民警掌握戒毒人员的心理动态、疏导情绪,了解戒毒人员“生长史”、“吸毒史”、“社会主要关系”等重要信息,建立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做到“一人一策”,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是民警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做好个别谈话前准备工作。二是民警要清醒的认识到个别谈话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连续不断的教育矫治过程。三是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异常和畸形人格,对封闭戒毒场所和“钢性”所规队纪心存抵触。这就要求民警与戒毒人员具有心理间相容性和接受性,了解戒毒人员较正常人心理生理上差异,熟练掌握启迪、鼓励、告诫、感化等谈话方法,通过多次个别谈话教育,马某与责任民警建立起了稳定、信任和通畅交流关系,变被动管教为主动沟通,抵触情绪有了较大改善,达到个别谈话预期效果。

(二)课堂化教育课程

学习法律法规,熟识《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深知毒品危害。课堂教学中,马某第一次认真通读学习《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并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和违反社区戒毒协议也是要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事实。

(三)康复训练

规范康复训练课程,恢复戒毒人员身体基本机能。马某刚入所时借心脏不好为由,拒绝参加集体康复训练。责任民警循秩善诱,让她协助民警做戒毒人员测速、登记、纠正动作等事项,让她感觉到被人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她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慢慢的她开始积极参与到队列训练、慢跑、瑜伽操等活动中来,并能在群体中起到榜样作用。

(四)心理咨询

马某刚入所时,不服强戒决定,与戒毒人员之间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反复无常,以撒泼哭泣对抗管教。大队心理咨询师给其做了“90项症状清单测试”,在测试结果显示其人际关系平均分3.89,焦虑平均分4.3,敌对平均分2.5,偏执平均分3.5,达到中度焦虑。针对马某心理特征,民警运用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加强心理疏导与干预,运用心理宣泄等心理康复手段缓解其心理焦虑,经过近1个月的心理调节,其焦虑情绪有了较大转化。

(五)习艺劳作

为进一步激发戒毒人员的矫治积极性,体现劳动价值观,提升戒毒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场所专门提供制衣车间这一平台,以来料加工为主。马某在完成生理脱毒期,通过自己个人努力提前完成教育适应期测试评估,到习艺劳作现场去参加劳作。这让马某为之兴奋几天,她给其他戒毒人员的印象从不服管理到现在积极接受教育的转变,让好多戒毒人员佩服。马某又找到曾经在职场拼搏获得的成就感,她越来越有自信,表现越来越出色。没多久,她当了宿舍小组长,组内的包夹控工作到位,在制衣间也成了打包组的小组长,这让她更是信心满满,在日常管理中自觉服从管教,更是为他人作出了积极接受教育的榜样,表现出色。

(六)亲情帮教

2018年2月马某通过亲情电话得知因脑梗瘫痪在家的母亲病情恶化,家人预计母亲有可能撑不了多久。怀着对母亲的愧疚,感恩思亲之情让马某近乎崩溃。民警一方面做好马某安抚工作,一面向所党委汇报马某异动特情。经所办公例会研究决定,协调马某属地村委会、派出所及原强戒机关,做好马某出所探亲的工作安排。经过场所多方协调,2018年2月5日由所领导带队,5名特警护卫,科室大队5名民警参与,共同押解护卫马某出所探亲。当马某跪在母亲病床前,将瘦弱的母亲搂在怀里,一声声呼唤身处弥留状态的母亲,其母缓缓醒来,紧紧握着女儿的手不松开。马某紧紧围在母亲身边,喂饭盖被,讲述戒毒所里生活和工作。临别时马某哭着说:“妈,一定等我,等我好吗”。

在马某感谢信中说到:“民警的关心和爱护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四十多年的人生,通过认真思考,反省自己,认定这次强戒我来值了。曾经的自己多次伤害了父母,无论母亲是否能撑到我出所,但我无撼,因为我从未象今天这样向家人表达过自己的爱与悔”。事后,通过与马某家人联系得知其母亲病情稍有缓和,目前状况稳定。

一次亲情帮教,彻底打开了马某压抑多年的对亲情的忏悔之情,对毒品的痛恨,对人生的觉醒。在解除强戒之前的日子,马某思想积极,情绪稳定,积极戒除毒瘾。

【案例思考】

(一)本案例中马某从初入所的不服管,不服裁决,到目前的表现出色、稳定、积极配合矫治,其中的综合教育矫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践行治本安全观,不断探索适合当前形势的戒毒工作矫治模式,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流程。

(三)加强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民警的专业化水平。借助社会力量,让更多专业康复训练员、专职心理咨询师、专职医生及社会团体,走进戒毒所和戒毒人员中间,关注戒毒人员这个弱势群体。

(四)积极构建场所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无缝对接平台。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有家可回,有人可依,有事可做”。积极构建司法行政部门与场所无缝对接后续监管,让吸毒人员“无毒可供,无毒可吸”,让戒毒人员巩固戒断成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