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艾戒毒人员教育转化及回归社会后自主成功创业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涉艾戒毒人员徐某,男,1978年5 月出生,初中文化,2014年艾滋病筛查HIV阳性,2014年5 月因吸毒被查获,同年9月进入江苏省句东戒毒所涉艾专管区强制隔离戒毒。徐某入所以来与其他戒毒人员关系较差,经常因琐事引发争执,由于经济纠纷,债主来所要债,其妻也对其失望之极,两次通过法院起诉离婚,对民警的教育心存芥蒂,有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倾向。解戒后,妻子的冷落,事业的低迷,身心的疲惫,数度迷茫,内心苦苦挣扎,几近崩溃。
【方案制定】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1.心理原因:徐某戒毒前事业顺利,颇有成就,长时间的优越感造就其高傲、喜与人争论等不良习气。徐某虚荣心强、好面子,最怕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进入专管区后,戒治态度不端正,阳奉阴违,对抗管教。同时,因其是艾滋病戒毒人员,内心充斥着很强的自卑心理。这种极其矛盾的心理状态,也导致徐某情绪不稳定,反复性较大。
2.入所后行为表现:在日常戒治中,徐某不思戒治,混期度日,喜欢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徐某坦诚自己是一名双性恋者,艾滋病也是通过不安全性行为感染的,经常与同戒之间起纠纷、闹争执。
3.外部原因:徐某沾染毒品后,服装店经营不善,又到处筹措毒资,拖欠了几家服装供货商的货款。本身家境也不富裕,家庭无力为其偿还债务,致使债主追讨至戒毒所,严重影响其戒治情绪。
4.感情原因:戒毒前,由于其屡屡吸毒,不顾家庭,也无心经营生意,其妻对其失望、抱怨,夫妻关系十分紧张,在得知其感染了艾滋病后,先后两次来所要求与其离婚。这也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
【方案实施】
(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促其思想转化
徐某在戒治期间我行我素、不思悔改,成为戒治人员中的重点人员,对其采取了引导式矫治:
1.开展挫折性教育。在戒毒学员中开展知识竞赛,用其弱项与他人强项比较。中队组织了一次所规队纪知识竞赛,在比赛中,徐某在中队名次倒数,中队开会对其重点批评,这次竞赛使其认识到,不是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比别人强,促使其被动停下来沉淀、反思。一周后,民警再次找他谈话时,徐某有所触动。
2.开展反省式教育。让其在自我剖析的过程中,直视深层问题,实现自我成长。民警及时提醒他,“你的错误就在于掩饰自己的过失,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希望你少一些争论,多给自己一些反思的时间,相信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求其每周进行自我总结,用书面形式向民警汇报,民警及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一段时间,徐某的戒治态度明显端正了,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戒治中遇到困难能主动找民警倾诉,把民警当成一个信任的倾听者。
(二)深入了解情况,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
1.热情帮助,解决债务纠纷。民警多次碰头讨论,多次找其谈话,了解相关的债务情况,与其共同商讨解决方法。积极通过家属与债主联系,通过补“欠条”、写“保证书”等书面文字形式向债主说明,获得债主谅解和通融,徐某暂时解决了债务问题,能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戒治。
2.真情相助,竭力挽救婚姻。因为长期吸毒又被强制隔离戒毒,伤透了妻子的心。在得知徐某感染了艾滋病,妻子几近崩溃。两次通过法院来所开庭要求与其离婚,在探访室,妻子哭着要求离婚,徐某心中充满了对家庭、对妻儿的愧疚之情,竟一时无言以对。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旦离婚,对徐某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严重影响其戒治。一方面,鼓励徐某积极表现,好好悔过;另一方面,民警又积极奔走,多次与其妻子联系,将徐某在戒毒所悔过的表现告诉她,做她的思想工作,深入宣传艾滋病知识,打消其恐艾情绪和思想,让其给他一次机会,给孩子和家庭一次机会。终于在探访室,通过说服教育,其妻答应给其一次机会,事后,徐某一再表达其感激之情,表示真的没想到专管区的民警是如此细心与贴心,他如果再不好好表现,真的是对不住这么多关心帮助他的人。
3.倾情扶助,培养就业技能。戒毒所举办了“创办你的企业”(简称SYB)培训,考虑到徐某的经历和愿望,我们安排其参加相关课程学习,在学习班上,徐某百倍珍惜机会,认真学习,积极发言,其编制的服装店创业计划书作为典型案例做了交流,为其解戒就业做好了知识技能的储备。徐某戒治逐渐步入正轨,表现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中队先后让其担任了康复劳动组长和值岗组组长。徐某的表现发生巨大的变化,主动靠拢民警,积极参加专管区一周年的各项文艺演出,踏实的戒治表现,得到了民警和学员的肯定。
(三)戒毒工作向后延伸显成效
因其在戒治期间的优异表现,徐某减期四个月解戒出所,但民警对其的教育工作并没有结束。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面对家庭冷遇、社会歧视、经济问题、就业压力等挫折和打击时,心理稳定性差,很容易复吸或者产生其他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跟踪随访。
1.排忧解难,助力创业。徐某原来从事服装经营,生意火红时曾经有三个门面,在经营服装上面很有经验和能力。解戒出所后,由于没有启动资金,原来的供货商尚欠部分货款,难于启齿继续联系,再加上妻子在家里经常抱怨,心灰意冷。民警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其沟通,充分肯定其在经营服装方面能力,以前生意的失败不是其经营的无能而是其吸毒导致无心经营,继续在经营服装方面寻求突破和发展,也是其目前较好的出路,只有重新站起来,肩担了起家庭的责任,才能唤回妻子的笑颜。资金有限,就从小做起,积极与供货商联系,用自己的坦率和真诚打消他们的顾虑。在民警的鼓励下,靠着家里的一万元启动资金和赊欠来的服装货源,徐某租了一个小的门面,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吃住在店里,开始时候生意十分冷清,每日只有几百元的营业额,民警的不断鼓励再加上其出色的经营,三个月后,打开了局面,并在淘宝上开设了网店,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每天的经营额达到数千元,甚至能达到万余元。生意越来越火红,两年下来盈利近百万,并准备在今年年底扩大经营,开连锁店。
2.危机干预,防止复吸。在徐某回归社会后,在与其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民警加强与其家人的沟通。当徐某面对旧日毒友的诱惑时,民警及时对其提出忠告,反复提及他曾经的戒治经历和家人的期盼,建议其彻底脱离原来的圈子,断绝与原来粉友的一切联系。徐某采纳了民警建议,自己一人离家北上,在一个小县城,开启了他的新的人生和创业之旅。在他生意有所起色时,举家北迁,孩子转学过去,母亲和妻子也跟着帮助打理生意。民警在平时与他交流时经常有意无意打开视频通话,观察他活动是否正常,当得知其成功拒绝诱惑时适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并嘱咐他坚持到底,当其左右摇摆时,民警及时告诫教育,坚定其信念,督促其在面对诱惑时能踩住刹车,积极生活。徐某回归社会后至今未复吸,真正做到了远离毒品。
3.盛情相邀,回所宣讲。在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句东戒毒所艾滋病专管区举办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主题的成功人士报告会,我们盛情相邀其来所帮教,其母亲和妻子得知是戒毒所民警相邀,十分赞成。作为戒毒回归人员创业典范,徐某为专管区全体戒毒人员上一堂生动的同伴教育课。在会上,其再三感恩民警给予无私的帮助,汇报了出所后的心路历程。本次报告会是专管区首次邀请保持戒毒操守的回归人员来所现身说法,以戒治典型的榜样力量激励在所戒毒人员积极戒治,启发在所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抵制毒品诱惑,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案例思考】
1. 要善于引导戒毒人员自我内观,既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长处。在日常教育中,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有勇气面对自己,保持自省,自我反思。这样,戒毒人员才能客观地对自身进行评价,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情绪情感上的问题。同时,要想自强和成功,更要认识自身的优势,知道自己合适做什么,并根据自身优势和职业需要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2. 回归现身说法是现有教育资源的有益拓展、补充。组织保持操守的戒毒回归人员回所现身说法,是教育矫治工作一种新的拓展和补充。很多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都要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如社会的歧视、创业的艰难、心理的危机,等等。鲜活而直接的现身说法和同伴教育活动,感同身受,有说服力、有感召力,能够引起在所戒毒人员的共鸣。
3. 践行治本安全观,加强后续跟踪随访关照。践行治本安全观,必须紧扣“人”这一决定性因素,要向社会输出更多“合格产品”,最大限度地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增加社会协同的融合度,统筹教育资源综合运用,提高戒毒工作向后延伸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响应省局“千人工程”总体部署,加强与戒毒回归人员的联系,持续关注,帮助他们长时间保持操守,最终远离毒品,戒除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