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为”感恩教育帮助戒毒人员周某提升戒治成效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所内部分戒毒人员因亲情缺失,家庭关系不和而消极对待教育戒治,甚至对戒除毒瘾失去信心,持戒断毒瘾无用论。为帮助戒毒人员培育亲情观念、修复亲情关系、巩固亲情联结,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帮教环境,科学指导、动员戒毒人员家庭成员掌握戒毒知识、参与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省二戒所积极开展“三为”感恩教育,充分发挥亲情帮扶作用,运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和巩固戒治长期效果,取得了良好成效。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周某,第一次强制隔离戒毒,已婚,周某因误交损友被引诱吸食冰毒成瘾,周父知道后,为挽救周某遂向公安机关举报,周某被抓获并于2020年1月转送至省二戒所。周某入所后周妻没有因为周某吸毒而离弃,而是尽心尽力在家中照顾两岁的儿子。周某因周父的举报行为心怀怨恨,不再相信家人和亲情,在周父第一次来所会见时,周某大吼大叫,指责怒骂其父,甚至要以头撞墙来报复其父,被民警当场制止后仍怒火难平。周父看到这种情况带着失望和伤心离去。
(二)制定方案
针对周某的情况,大队民警先深入分析周某的心理和行为,认为周某的“症结”要回归到亲情和家庭关系,经大队集中商议制定出“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三为”感恩教育戒治方案,拟综合运用个别谈话、课堂教育和亲情帮教等方法,帮助周某重连亲情纽带,重建家庭关系,恢复戒毒信心,提升戒治成效。
(三)实施情况
大队对周某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三为”感恩教育,分4周有序开展。
1.以灵魂拷问唤醒为人子责任
第一周,民警先和周某开展几次谈话教育,在建立关系逐渐拉近距离后,民警对周某开展了一次深入谈话教育。
在谈话中,民警对周某提出了五个问题,即“毒品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让你失去了哪些?是谁怀胎十月给了你生命?面对白发苍苍的父母,你有没有尽孝过?他们身体情况如何你可知道?当面对亲戚朋友询问你的情况时,他们会是什么感觉?每当大年三十合家团圆的时候,缺了你,家哪能算是过年呢?”周某在听到这些问题后,顿时沉默不再言语眼神盯着地面陷入了思考。民警引导周某换位思考,想象周某父亲在看到周某吸毒时、在拨打公安机关电话举报时、在面对亲戚朋友询问周某的情况时、在看到周某辱骂和欲撞墙泄愤时的心如刀割的痛楚。周某听后,眼睛含泪愧疚地低下头。
见到周某有所触动,民警抓住机会进一步开展谈话教育。民警循循教育引导道:“父母在,家就在!家永远是你感觉最好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你的父母在家等你!不论你犯了多大的错,父母都会原谅你,因为你是他们的血脉传承,他们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你戒毒成功,那你还不愿现在做出行动吗?难道要他们走了才会反思自己的错吗?不要再伤害他们了,尽孝让他们好好的安度晚年!”同时,民警运用音乐疗法为周某播放了《时间都去哪啦》《父亲》《母亲》等歌曲,周某听后深受触动流下了眼泪,并在情绪平稳后向民警讲述心声,周某说其刚刚想起那天会见时父亲满头的白发、佝偻的背影、带着无限失望和伤心离开时的样子,深深觉得自己愧为人子,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民警此时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语奉劝周某,要理解其父的做法放下怨恨积极戒治,不要辜负父母的恩情。周某表示,经过与民警的交谈开导,自己很后悔之前的行为,也愿意放下怨恨,今后认真参加所内各项教育戒治活动的。
2.以自由联想强化为人夫责任
第二周民警继续通过开展个别教育,强化周某的丈夫责任。
民警让周某自由想象以下内容:“你的妻子嫁给你把自己的终身幸福托付给你并为你生了孩子,但现在呢?戒毒所每年有那么多的离婚案件,你的婚姻是否已经摇摇欲坠?你为这个家付出了什么?你还在抱怨她吗?你曾经在她面前许过多少做不到的誓言呢?”周某开始想象,陷入了回忆,十分钟后告诉民警,周某想起其和妻子的爱情经历,想到妻子对其的好,想到妻子对家庭的付出,觉得对不起妻子。民警进一步教育引导着说,“她不是你生孩子的工具,不是有了她,就不用关心这个家,这份感情是需要用心去维系的!换位思考一下,离了婚,家就散了!更何况,她并未因为你吸毒而提出离婚,抛家弃子而去,反而默默地帮你守护家庭,照顾老人和小孩,因此,你该好好珍惜和爱护,一定要肩负起丈夫的责任,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和伤心。”周某听后,表示其会好好爱护其爱人和家庭的,并申请拨打了亲情电话,向妻子承诺会努力戒毒早日解戒回归家庭。
3.以图片故事唤醒为人父责任
第三周,民警单独为周某开展一节“三为”感恩教育课堂,通过图片故事让周某切实扛起为人父责任。
在开展课堂教育之前,民警提前联系周某妻子,拿到了周某儿子的一些成长相片制作成PPT课件,每播放一幅课件图片,民警就向周某提问和交谈,如播放周某儿子满月时的图片时,民警就会问周某:“你还记得你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你的感觉是……”在播放周某儿子1岁相片时,民警会问周某:“你还记得第一次会叫你爸爸的时候,你是否感觉你很幸福?”等。在回忆幸福时光之后,民警会让周某想象以下情境:在别的小孩在享受同龄人父爱的时候,小周只能羡慕地看着;当拨打亲情电话时,孩子问:“爸爸,你在哪里?这么久不来看我,你是不是不要我了?”自己会不会告诉其正在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如果大人的吸毒行为给小孩带来自闭和自卑后,孩子为此对自己很痛恨,那自己该怎么办?周某在民警的引导下,逐渐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家人造成的影响,他用力捶了自己大腿对民警说:自己对不起儿子,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民警趁机进行教育,对周某说:“小孩子需要你,家庭更需要你,作为父亲,你知道他在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家庭的温暖,不能仅仅是后悔过去,而是要拿出实际行动补偿过去,要坚定戒毒决心,补回对他的父爱,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记忆中没有父亲的影子。为了孩子,现在戒毒,为时不晚。”周某用力地点点头,表示积极戒毒,尽快出去履行父亲的责任。
4.以远程帮教实现大团圆画面
第四周,刚好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期周某的家人无法到所会见,于是民警联系南海区司法局,协助周某家人申请远程会见。会见时,周某看到视频里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顿时嚎啕大哭,边哭边喊自己对不住家人,很是悔恨,为什么会走上吸毒道路……在周某家人的安慰下,周某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开始讲述入所后的戒治生活、戒毒的决心、以后的生活愿望等,周某家人也表示,家里一切安好,让周某不用担心,安心戒毒,家人会接纳并等待其解戒出所回归家庭的,周某很是感动。
远程会见后,民警接着对周某开展“三为”感恩教育,教育周某为了其幸福的家,与毒品决裂,从现在开始履行“三为”责任。
(四)戒治成效
开展“三为”感恩教育一个月后,周某的戒治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后续取得了良好成效,表现在:
1、所内积极戒治。积极参加所内各项教育戒治活动,表现良好,被大队评选为图书室管理员,依管理规定获得了相应奖分,最终提前了4个月解戒出所。
2、所外履行责任。回归社会后,周某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个小作坊,每月稳定收入2-3万元。周某父亲对于周某的变化深感安慰,特地致电大队民警,感谢省二戒所的教育,挽救了深陷毒害迷途的周某,让周某变成一个敢于担负家庭责任的人。
3、日常巩固效果。周某也时不时和民警联系,并在其父摆酒贺寿时还热烈邀请民警过去,民警以工作忙为由婉拒,同时继续对其开展“三为”感恩教育,让其巩固戒治成效,保持操守。
【案例思考】
(一)多途径激发情感共鸣
开展亲情教育要充分利用亲情对戒毒人员的感化、教化作用,运用情感驱动原理,让戒毒人员形成身临其境的直接主观感受,加深情感体验。此案例就以“三为”感恩教育为切入口,让戒毒人员产生情感共鸣接受教育,得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多途径修复亲情关系
修复亲情关系可以是民警向家属介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展情况、戒毒人员戒治表现,强化戒毒人员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运用亲情电话、亲情探访探视和亲情餐、电话回访、远程视频会见等修复亲情关系。
(三)多途径开展跟踪帮教
开展跟踪回访是巩固戒毒人员所诶教育矫治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解戒毒人员和家属深入沟通交流,关心鼓励解戒人员巩固戒治成效,鼓励家属和戒毒人员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还可以借助司法机关、社区、救助团体等部门的帮教支持,确保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保持良好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