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多管齐下对傲慢自大戒毒人员曾某进行综合教育戒治的案例

多管齐下对傲慢自大戒毒人员曾某进行综合教育戒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曾某,男,幼时因父母离异,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因其爷爷奶奶本身年纪较大,又是文盲,无固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养活三口人,对曾某的教育完全忽视,这使得曾某从小不爱学习,生性顽劣,好武厌文,性格冲动急躁。

曾某初中曾就读于某少林学校,自认为武功了得,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到广州打工,认识了社会不良青年,经常跟他们出去打架、盗窃和吸食毒品,曾受过公安部门行政处罚,但屡教不改,2020年9月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依法强戒两年。

在强戒期间,曾某表现出傲慢自大、自私自利的性格,仗着身体强壮,有武术功底,喜欢私自拿取别人物品,如不同意就破口大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并且喜欢制造异响,如敲床、砸铁等行为。同住人员对他的行为愤怒不已,多次向民警反映情况。曾某行为严重影响大队的管理秩序,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对大队安全稳定产生影响。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针对曾某的情况,大队民警通过深入谈话以及与其周边人员谈话了解到,造成曾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失亲人的关爱。曾某从小生活在农村地区,家人们迫于生计在外打工,加上父亲再婚,弟弟幼小需要照顾,更加无暇照顾曾某,这使得曾某对家人、对亲情非常淡漠,做事只顾自己喜好,不顾及他人感受,逐渐养成傲慢自大、自私自利的性格。二是想引起关注。民警通过观察发现曾某每次制造异响,都是在无人理睬他的时候。曾某渴望与人沟通交流,但受阅历以及文化程度的限制,与他人沟通起来有难度,这使得他容易愤怒,也是造成他与人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三是法律意识淡薄。曾某未接触过任何法律方面的教育,对于吸食毒品的危害没有正确认知,对违法行为会产生的后果,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是对法律无知无畏的典型表现。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大队组织召开研判会,对曾某存在的问题风险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戒治方案,由管教副队长、民警组成戒治小组专门负责方案的实施情况:一是将曾某列为队级重点人员,严格落实队级重点人员管理措施,防止冲突再次发生;二是定期开展个别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鼓励其积极向上;三是安排远程视频探访,开展亲情帮教,用亲人的力量感化他;四是讲解法律知识,尤其是《禁毒法》、《戒毒条例》等。

二、方案实施

(一)严格管理,强化纪律观念。虽然每次起冲突,值班民警都及时到达现场制止,但为防止事态继续恶化,大队研究讨论决定对其进行强化教育。一是单独管理,在宿舍内学习所内规章制度,并安排两名戒毒人员进行看护;二是降低分级处遇等级,回到教育适应区,重新参加队列训练、工间操等入所训练项目,实行一对一练习。三是要求曾某严格落实戒毒人员一日生活制度,规范行为养成,加强内务卫生。四是明确规章制度,提高身份认识,强化遵章守纪观念。

(二)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虽然曾某亲人都在,但自入所以来,就从未汇过款,这导致曾某在生活上出现困难,很多时候都需要向其他戒毒人员讨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帮教责任民警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主动帮助曾某向相关科室申请生活物资。在收到生活物资后,曾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受到大队民警对他的关心帮助,态度明显好转。在多次沟通交流后,曾某渐渐降低心理防备,开始向民警打开心扉,告诉民警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聆听的过程中,民警也引导曾某向好的方面想,鼓励其积极向上,争取解除强戒后回归社会做一名守法公民。

(三)直面问题,缓解矛盾。造成曾某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关爱的缺失。在成长阶段需要家人的陪伴指引时,家人没有给予曾某很好的关怀教育,因此,曾某内心极度空虚,又非常矛盾,既表现出对亲情无所谓的样子,又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解铃还须系铃人,大队民警的关心不能代替家人的地位。于是,大队有计划地安排曾某通过书信与家人进行沟通,并书写学习感悟、悔过书以及谅解书,安排其拨打情亲电话、远程视频探访;民警也向曾某家属反映其现实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争取家属的支持及对其在强戒期间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在思想上的积极引导。经过两个月的沟通交流,曾某与家人的关系明显改善,对未来生活也充满了向往,表示以后会重新做人,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大队管理,尽早戒除毒瘾。

(四)普法教育,增强法治观念。为增强曾某的法治观念,认识吸食毒品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民警向曾某讲解《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知识,并在曾某完成思想品德、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技巧等课堂化学习的基础上,帮教责任民警通过收集整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上报道的案例,用实际的案例去阐述吸毒的危害,给曾某讲解吸毒害人害己的道理,激起曾某的拒毒意识,使其意识到吸食毒品摧毁终身,也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实施效果

通过近4个月的综合教育戒治,曾某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提升,对自身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对戒除毒瘾的信心明显增强;家庭关系逐渐融洽,与家属的感情明显改善;日常管理中服从大队管理,与其他戒毒人员的关系融洽,没有再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未再出现新的违纪违规行为;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主动帮助他人,得到了戒毒人员的一致好评;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学习习艺劳动技术,能较好完成生产任务。

【案例思考】

一要充分掌握戒毒人员情况。要从戒毒人员的社会阅历、成长背景、学习生活经历等要素着手。尤其是年轻的吸毒人员,走上吸毒的道路,一般都与家庭因素分不开,在受教育的年纪过早接触社会,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步入歧途。因此,在制定戒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成长环境。

二要经常开展个别教育工作。相互的交流沟通能很好地打开彼此之间的隔阂,建立互信关系,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制定有效兼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三要严格执法并人性化管理。民警在日常的管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始终遵循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理念,每一项执法行为均要有法可依,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理论知识,结合个性需求层次情况,给予适当的关怀与帮助,让戒毒人员消除对民警的思想防范,加强对民警的信任,服从民警的管理,教育矫治的效果也更明显。

四要充分运用好亲情帮教的作用。大多数戒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跟家人的关系日趋紧张,得不到家人的谅解,对戒除毒瘾信心不足。因此,民警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戒毒人员充分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包容。戒毒人员没有了心理负担,在戒毒道路上才更加坚定,对生活才充满信心。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