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马某家庭关系修复案例

戒毒人员马某家庭关系修复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马某,男,31岁,入所前从事个体经营,于2015年沾染上毒品,妻子得知其吸毒后伤心欲绝,想尽各种办法帮马某戒毒,但马某不知悔改甚至变本加厉,吸毒后更是沾染了赌博的恶习,输光几十万家产并欠下巨额外债。2016年7月,经家人举报,马某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入所后,马某对家庭对妻子充满怨怒之情,入所后一直未与家人联系,妻子来所探访,马某也拒绝见面。马某妻子无固定工作,在马某入所后,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庭,不仅要照顾老人和幼子,更要想方设法偿还马某欠下的巨额债务。想起丈夫对自己的误解与冷漠,马某妻子狠下心决定起诉离婚。

【方案制定】
针对马某实际情况,从维护家庭和谐的角度,旨在修复家庭关系,重新唤回马某良知,制定以下矫治方案。 (一)组织系统教育,剖析吸毒根源。力求通过组织书写五书活动,逐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进而深刻反省自身错误,理解家人良苦用心。 (二)进行心理疏导,巩固教育效果。通过引进萨提亚的家庭雕塑和沟通理论,让马某反省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应对姿态,进一步巩固教育戒治效果,为家庭修复打好基础。 (三)牵线法律援助,寻求解决之道。希望通过为马某进行法律援助,解开疑惑,放下思想包袱,理清思路,主动修复夫妻关系间的裂痕。 (四)组织进行家访,彰显人文关怀。通过进行家访,积极为夫妻搭建良性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做好马某家庭功能修复工作。
【实施情况】
为了扭转马某的错误认知并加强毒品危害认识,大队研究决定在全体戒毒人员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认错悔改集中活动,分期组织书写《吸毒史坦白书》《危害分析书》《原因剖析书》《错误认识书》和《戒治决心书》。每个阶段都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 在全体戒毒人员开诚布公地自我剖析深刻反省氛围中,马某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终于在一个月以后的班组分享会上,马某不再麻木不仁。他把自己第一次吸毒和一步步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经历以及自己丑恶的过去一一翻了出来。谈及吸毒对自己的伤害,谈及吸毒前恩爱幸福的家庭和吸毒后亲属离散的现状,谈及吸毒后自己对妻子造成的伤害,想到寒冬渐至妻子携一家老小在四面透风的老屋里艰难度日,马某多次泣不成声。马某麻木的内心开始有所动摇。 为进一步巩固教育效果,大队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家庭雕塑跟沟通姿态引入到对马某的心理疏导中。大队心理咨询师将讨好、打岔、指责、超理智及一致性的沟通姿态融合到家庭雕塑中,组织马某导演自己吸毒前的家庭雕塑和吸毒后的家庭雕塑。一幕幕鲜活的家庭关系呈现在眼前,马某在参与、导演的过程中多次沉默不语。作为旁观者在观察自己的家庭雕塑过程中,看到妻子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讨好姿态、自己对家人的指责跟打岔姿态,马某觉察到很多从未意识到的信息和丢失许久的来自家庭的温暖,对妻子的怨恨慢慢消融。 马某的变化还没有传递回家,妻子提出离婚的一纸传票却给了马某当头一棒。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残酷的现实浇灭了,马某情绪跌落至低谷。看到马某的变化,大队在做好思想疏导的同时向省鲁中戒毒所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汇报,专门联系专职律师对他开展一对一的法律辅导,了解到马某不想离婚,律师在婚姻家庭方面对马某做了细致、周到的解答,并向马某提出的不想离婚事项给予了提前与妻子沟通协调的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马某的家庭功能修复工作,戒毒所警察驱车数百里来到马某老家进行家访,随之带来的还有马某写的多封数千言的悔过信和错误认识书、戒治决心书。为了让家人更进一步了解到马某的改变,大队专门制作了一段覆盖马某全天戒治生活的视频。看到马某的书信,谈及马某吸毒前幸福美满的家庭马某妻子委屈地泪流不止。了解到马某妻子仅仅是对马某吸毒后的种种行为不满甚至怨恨,戒毒警察又先后多次与马某妻子、庭审法官、马某的岳父母沟通,将马某的改变和对戒毒的决心告知,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能将两人劝和。 2016年11月22日,马某妻诉马某离婚案在戒毒所三大队办公室开庭审理。一见面,两人欲语泪先流。马某面对妻子,泣不成声,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恳请妻子能够原谅自己,并表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无论妻子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自己都能理解并接受。马某妻子面对痛苦流涕的丈夫,再难掩自己的坚强,将自己心中的委屈倾诉殆尽。经过戒毒警察跟开庭法官的调解劝导,感受到马某的真心和戒毒的决心,马某妻子表示当庭撤诉。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针对马某实际情况,从维护家庭和谐的角度,旨在修复家庭关系,重新唤回马某良知,制定以下矫治方案。

(一)组织系统教育,剖析吸毒根源。力求通过组织书写五书活动,逐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进而深刻反省自身错误,理解家人良苦用心。

(二)进行心理疏导,巩固教育效果。通过引进萨提亚的家庭雕塑和沟通理论,让马某反省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应对姿态,进一步巩固教育戒治效果,为家庭修复打好基础。

(三)牵线法律援助,寻求解决之道。希望通过为马某进行法律援助,解开疑惑,放下思想包袱,理清思路,主动修复夫妻关系间的裂痕。

(四)组织进行家访,彰显人文关怀。通过进行家访,积极为夫妻搭建良性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做好马某家庭功能修复工作。

【实施情况】

为了扭转马某的错误认知并加强毒品危害认识,大队研究决定在全体戒毒人员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认错悔改集中活动,分期组织书写《吸毒史坦白书》《危害分析书》《原因剖析书》《错误认识书》和《戒治决心书》。每个阶段都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

在全体戒毒人员开诚布公地自我剖析深刻反省氛围中,马某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终于在一个月以后的班组分享会上,马某不再麻木不仁。他把自己第一次吸毒和一步步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经历以及自己丑恶的过去一一翻了出来。谈及吸毒对自己的伤害,谈及吸毒前恩爱幸福的家庭和吸毒后亲属离散的现状,谈及吸毒后自己对妻子造成的伤害,想到寒冬渐至妻子携一家老小在四面透风的老屋里艰难度日,马某多次泣不成声。马某麻木的内心开始有所动摇。

为进一步巩固教育效果,大队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家庭雕塑跟沟通姿态引入到对马某的心理疏导中。大队心理咨询师将讨好、打岔、指责、超理智及一致性的沟通姿态融合到家庭雕塑中,组织马某导演自己吸毒前的家庭雕塑和吸毒后的家庭雕塑。一幕幕鲜活的家庭关系呈现在眼前,马某在参与、导演的过程中多次沉默不语。作为旁观者在观察自己的家庭雕塑过程中,看到妻子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讨好姿态、自己对家人的指责跟打岔姿态,马某觉察到很多从未意识到的信息和丢失许久的来自家庭的温暖,对妻子的怨恨慢慢消融。

马某的变化还没有传递回家,妻子提出离婚的一纸传票却给了马某当头一棒。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残酷的现实浇灭了,马某情绪跌落至低谷。看到马某的变化,大队在做好思想疏导的同时向省鲁中戒毒所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汇报,专门联系专职律师对他开展一对一的法律辅导,了解到马某不想离婚,律师在婚姻家庭方面对马某做了细致、周到的解答,并向马某提出的不想离婚事项给予了提前与妻子沟通协调的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马某的家庭功能修复工作,戒毒所警察驱车数百里来到马某老家进行家访,随之带来的还有马某写的多封数千言的悔过信和错误认识书、戒治决心书。为了让家人更进一步了解到马某的改变,大队专门制作了一段覆盖马某全天戒治生活的视频。看到马某的书信,谈及马某吸毒前幸福美满的家庭马某妻子委屈地泪流不止。了解到马某妻子仅仅是对马某吸毒后的种种行为不满甚至怨恨,戒毒警察又先后多次与马某妻子、庭审法官、马某的岳父母沟通,将马某的改变和对戒毒的决心告知,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能将两人劝和。

2016年11月22日,马某妻诉马某离婚案在戒毒所三大队办公室开庭审理。一见面,两人欲语泪先流。马某面对妻子,泣不成声,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恳请妻子能够原谅自己,并表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无论妻子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自己都能理解并接受。马某妻子面对痛苦流涕的丈夫,再难掩自己的坚强,将自己心中的委屈倾诉殆尽。经过戒毒警察跟开庭法官的调解劝导,感受到马某的真心和戒毒的决心,马某妻子表示当庭撤诉。

【案例思考】

在认错悔改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中,通过组织书写并分享五书,马某戒治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能积极听取他人的分享,反省自己的种种过往,马某对毒品的认知有了新的正确的转变,也不再怨恨地看待家人举报自己吸毒。

马某作为旁观者在观察自己的家庭雕塑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吸毒后自己形成了错误的自动化的沟通姿态,而自己这些错误的沟通姿态让夫妻的矛盾越来越多,夫妻关系越来越僵。在后续与妻子的沟通中,他尝试着运用一致性的方式进行沟通,一致性的沟通姿态让妻子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到马某内心的悔改之心和戒毒决心,化解很多矛盾。距离马某妻子提出离婚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马某与妻子的关系得到了改善,马某对家人少了怨恨多了感恩,少了逃避多了责任,夫妻感情也愈来愈好。

感人心者莫先亲情,对于与社会隔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说,戒毒路上亲情帮戒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一)马某离婚案这类家庭出现变故、家庭功能接近甚至已经丧失的情况在戒毒所内屡有发生。戒毒人员因家庭不健全的复吸率明显高于功能健全的家庭。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帮助戒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的巨大作用,帮助其尽快恢复家庭功能,特别是亲人的情感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处理马某离婚案中,通过组织书写五书,即吸毒史坦白书》《危害分析书》《原因剖析书》《错误认识书》和《戒治决心书》,能系统地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危害、正确剖析自我,强化戒毒人员戒治动力和决心。

(三)家庭雕塑和沟通姿态客观地展示了戒毒人员与家人的沟通方式,法律援助、家访积极为戒毒人员的家庭修复拓展无限可能,这些技术和方法为修复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