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应用心理剧疗法帮助戒毒人员王某唤醒母爱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作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治疗工具之一,心理剧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戒毒人员的教育戒治过程中,心理剧与音乐、绘画、舞动等同属于艺术表达的范畴,导演、主角和辅角,借助舞台、道具共同围绕主角的议题进行编排、表演、观看、分享,从而使主角的议题得到解决,参演对象以及现场观众都得到疗愈。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自基本模式运转以来,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从目标效果出发,吸收认知疗法、家庭治疗等心理疗法之精华,整合应用心理剧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在自发性和创造性得到满足的同时发生改变、得到成长,看到希望,疗愈效果得到戒毒人员的认可。
【案例基本情况】
女性戒毒人员王某,48岁,2020年9月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二年,离异,与两任前夫分别生育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成家,小儿子刚满8岁。王某吸毒始于2003年,有过一次美沙酮替代疗法戒毒失败的经历,2020年6月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年9月转送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王某在母亲节当天的团体辅导活动中,经过绘画暖身、心理剧表演、母爱主题分享几个环节,唤醒了内心沉睡的母爱,团体成员通过扮演王某的替身或辅角体验到了母亲的责任和孩子对母爱的渴望,深受感染,联系自身和家庭实际,纷纷表达诚意戒毒的决心,实现了心理辅导的目标。
一、问题导入
在为期一周的生理脱毒期中,心理矫治中心测试发现王某躯体化症状和睡眠相关指数偏高,就在进一步访谈之际,王某因刑事案件被带离戒毒所服刑,一年后接续强制隔离戒毒,再次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王某的心理状态,部分结果如下:
表1 SCL-90测试结果表
因子名称 |
略号 |
分值 |
躯体化 |
A |
2.67 |
强迫症状 |
B |
2.50 |
抑郁 |
D |
2.23 |
偏执 |
H |
2.00 |
其他 |
J |
2.29 |
总分 |
178.03 |
分值及因子阳性比例引起心理矫治中心的关注。然而,责任民警反应王某近期出现过胸闷气短所内就诊情况,但每次休息一会儿就好转,除此之外,王某表现平平,人际淡漠,没有任何情绪表达,对王某个案概念化比较困难。
二、制定帮教方案
为了对即将离所的王某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对标我所教育戒治目标实现,心理矫治中心与大队心理矫治小组协商制定了心理辅导方案:一是综合王某心理档案、个别教育档案和谈话掌握情况,评估其心理问题;二是结合母亲节为回归指导期戒毒人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邀请王某参加,寻求突破,目标是缓解心理测试中的阳性因子,减轻出所前焦虑;三是针对问题症结个别访谈,讨论后续照管,激发保持操守的内驱力。
三、方案实施
(一)深度索证,确定帮教方向——出所前因家事焦虑
心理矫治中心综合王某的心理健康档案、个别教育档案和责任民警谈话掌握情况,注意到王某8岁的儿子在所期间从未被提起,也没有通过电话,对话中王某的眼神暴露了一位母亲的牵挂,但并未表达,在评估其为一般心理问题的时候,基本确定与出所前焦虑相关,与家事有关。
(二)团体辅导,唤醒王某母爱——心理剧让无处安放的母爱得以表达
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心理矫治中心从回归指导期严格筛选了七位有意向探讨“回家&母爱”议题的戒毒人员组成了主题心理辅导团体,王某被大队推选为其中之一。带领心理咨询师设计了心理剧疗法为主的半结构化辅导方案。
第一步:暖身——绘画分享触动王某深藏的母爱。
暖身活动目的是暖场,让成员获得安全感,本次辅导安排了想象绘画,咨询师希望能够在绘画作品分享过程中暖出一位心理剧的主角。
在音乐背景下,团体成员按照咨询师的鼓励和引导自由想象而作画,认真地像个孩子,嘴里嘟囔着不会画不会画,手中的蜡笔却不停的更换着,尽力把美好、期盼、平静等积极情绪转化成大海、太阳、小鸟或者靓丽的色彩,其中一位戒毒人员画了一堆人,开心的解释说这是她的一大家子人,都在等着她回家。轮到了王某,她本想敷衍了事,说自己有三个孩子,回家好好地,其乐融融,好奇的咨询师抓住机会追问王某用一个词表达此刻的心情会是什么?王某双唇颤抖起来,把画纸翻了过来掩面而泣,上面写着“近乡情更怯”,环顾团体成员友善的眼神,咨询师重申了保密原则,王某获得了支持和安全感,打开了尘封的故事盒:原来,王某再婚后生活仍不如意,前夫的两个儿子拒不接受,小儿子两岁之后家庭战火不断升级,最终再次离婚,2020年6月心灰意冷的王某自我放纵而复吸,换来两年强制隔离戒毒。四面楚歌的王某横下心来将小儿子送进福利院,自己服刑强戒的事情瞒着家中老娘,对儿子无比的牵挂和对母亲深深的内疚,王某埋在心底,不曾告知任何民警。讲到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儿子,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时,王某情绪更加激动,“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孩子,我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娘,两年了,孩子不接我的电话,想到这些我心里好怯。”咨询师随即做了一个社会计量,还有谁提起母亲这个角色感觉内疚、焦虑,可以是对自己的母亲,也可以是自己作为母亲对待孩子,请站在王某的身后,结果六位戒毒人员全部站了过来,王某自愿同意让团体帮助她解决内心恐惧和不知所措,顺利当上主角。
第二步:表演——未来景创设“看见的母爱”帮助王某缓解焦虑情绪,激发角色责任感。
主角选出来之后,咨询师(心理剧导演)协助王某选出其母亲、大儿子、小儿子等辅角,接下来核心内容就是编导两个王某担心的场景,一个是回到家中与母亲见面,一个是去福利院接小儿子回家。剧情是替身和辅角在导演帮助下,让王某主述并反复进行角色交换,多角度了解主角故事和情绪体验后自发共创的结果,表演时王某本人退后镜观。(细节进行脱密处理)
场景一 王某回到家中
母亲90岁了,身体还算可以,耳朵有些聋;
大儿子东东(化名)26岁,东东结婚生子王某均缺席,如今孙子宝宝(化名)已经1岁多了;东东前一天接到戒毒所打来的电话,按时把王某接回家中,一进家就招呼宝宝过来见奶奶,王某的母亲正在看电视。“妈,妈——”,王某叫了几声,老娘像是没有听见,还看着电视,王某心酸溜溜的,放下行李,给母亲倒水,这时传来老母亲沧桑的声音:“外面哪好?一走就是两年……”原来王某的事情她早就知道,只是没说。王某愣了一会儿连忙答应:“妈,我哪儿也不去了,在您身边孝敬您。”东东一边把宝宝抱给王某看,一边说:“妈,宝宝长的可快了”,王某抱起宝宝,不好意思的说道:“妈妈对不起你”。东东表示自己会把宝宝带好,不让妈妈操心,要妈妈照顾好自己,远离毒品。王某五味杂陈,连说“对不起,对不起”(久违的亲情和暖意是表演者的向往,更是对王某的祝愿)。
场景二 王某接小儿子回家
小儿子多多(化名),小学二年级,福利院刘老师介绍多多的情况,多多刚来福利院还算活泼,可是没多久性格发生变化,有将近半年时间不怎么说话,希望王某尽快安排给孩子做个检查,多陪陪孩子。王某明白多多从一个话痨变成这个样子,与她吸毒“失踪”有很大关系,无言以对。王某选择了一条灰褐色丝巾代表沉闷的情绪,她很想自己打脸,狠狠的把自己掐疼。
几个辅角心领神会,尽量体验并帮助主角。王某一看到多多就抱住了他,多多身体僵硬,被妈妈拥抱着一动不动,享受着妈妈抱抱的感觉,多多不知道说什么,只想时间停下来。王某不停的说着“对不起,妈妈现在就带多多回家……”漫长的2分钟之后,多多终于说了四个字“相-信-妈-妈”。
场外,一旁镜观的王某深深的被触动,眼泪刷刷的往下流,表演就此结束,替身和辅角依次去角色,回到自身:“我不是替身王某,我是宋某”“我不是王某的大儿子,我是赵某”“我不是王某的小儿子,我是邱某”“我不是王某的母亲,我是郭某”……
音乐响起,动力火车的《摇篮曲》,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团体成员张开双臂,做成一个大大的爱心摇篮,迎接王某一起努力。
第三步:分享——同伴反馈既是自我疗愈更是对王某的滋养,鞭策王某努力做合格母亲。
1、主角分享
感觉心中的压抑被看到,被理解,非常感谢大家对自己的帮助,感觉豁然开朗。我发现是自己戒毒信心不足,才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回去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不能毁掉孩子,毁掉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形象。
2、辅角分享
郭某:通过扮演母亲,我想起自己母亲也老了,我体验到一个母亲不求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只图儿女平平安安,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啥也不说了,以后不吸毒 。
赵某:听王某讲的时候,我想我会扮演一个抱怨母亲的形象,我们家就我一个不争气的,大姐、弟弟她们都不错,儿子 也有自己的事业,总是感觉自己在家是多余的,被嫌弃的,融不进家中,但是我今天扮演了王某的大儿子,当我看到充满悔意的母亲时,我不由自主的原谅了妈妈,我感受到她的不容易,既然她都向我道歉了,我做儿子的也有不对的地方,渴望团圆和睦是家人共同心愿。我要主动回归我的家庭,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同时找回追求幸福的自信。
宋某:挑我演王某的替身,我一时也迷茫,但演过之后我感觉非常幸运,听到王某的孩子两年不接妈妈的电话,我没有忍住眼泪,走进角色更体验到一个母亲的无助,我们吸毒人十个里面九个婚姻不幸,家庭不和,戒毒之后,我们想弥补孩子,弥补家人,我在剧中表现的愧疚感是发自内心,也是我今后不再触碰毒品的动力。
邱某:我也是个妈妈,因为吸毒没有陪伴我女儿,这次扮演了王某的小儿子,我突然体会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吸毒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回家我一定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曹某:我是这里唯一没有做妈妈的戒毒人员,看到大家都投入剧中,我也被气氛感染,我想趁着自己还年轻,不能再这样挥霍青春了,我要把毒瘾戒除,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不让我的爸妈操心。
3、咨询师反馈
听了大家角色体验的分享,咨询师做了总结反馈:一是大家积极投入的参与团体辅导活动,能够认真体验角色并坦诚的分享感受,王某做了主角,大家共同努力帮助她解决了议题,其他成员做了辅角,分享时也能感受到被疗愈,在以后的心理辅导当中,大家都有机会做主角;二是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担负起母亲、女儿等角色的责任和家庭责任;三是再次提醒大家观他人的剧,疗自己的伤,对心理剧主角不分析、不评价、不批评、不建议、不提问,让心理剧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留在咨询室。
(三)巩固治疗效果,结合实际延伸帮扶授之以渔更贴心
王某即将出所的实际,是王某焦虑等心理症状凸显的直接原因。在心理剧团体辅导之后,王某沉重的思想包袱像是有了着落,面部时而挂着笑容,心理矫治中心趁热打铁,对王某进行跟踪访谈,深入了解王某的症结所在,帮助她牢固树立吸贩毒违法的认知,指明弃毒新生的不二选择,王某表示经过深刻反思,已经明白该怎么做,对小儿子和老母亲都有了规划,有信心把回归后的生活安排好,也做好了挑战困难的心理准备,并欣然加入科研项目“心彩虹计划”。再次与大队教育小组协商后,王某的后续照管计划应运而生,延伸帮扶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联络监督,确保其延长操守保持时间,一个是心理照管,关注王某及其小儿子的身心健康,让母爱更多绽放,最后就是应用“心彩虹”小程序,传递心理知识,提升心理能力,逐渐习惯于自觉抵制负能量,拒绝毒品。
【案例思考】
一是心理剧疗法不仅应用于团体辅导,通过导演的多角色替换对于个案同样有用武之地,心理剧的技巧是无穷无尽的,是心理治疗中极富整合意义的方式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咨询师的个人魅力和治疗风格。
二是母亲节等重要节日对女性戒毒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家庭责任感教育、家庭功能恢复矫治,唤醒女性戒毒人员母爱更容易获得成功,骨肉亲情永远是母亲的软肋,本案例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同时提供了整合应用心理剧疗法施治于戒毒人员的有益尝试。
三是案例展示部分作为王某“告别毒品,承担责任”戒治过程中的一个点,采取的是心理剧未来景技术,巩固戒治效果,势必要做好后续照管,启动延伸帮扶系统工程,授之以渔,走好更长的自我成长之路。在成瘾行为研究中加入“剧”的元素,不失为一种创新,可以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