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疫情防控期间多措并举帮助戒毒人员王某走出自我封闭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疫情防控期间多措并举帮助戒毒人员王某走出自我封闭的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王某,54岁,离异,儿子已成家,疫情之前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家庭还算和睦,但由于疫情影响生意惨淡,没有了经济收入,无所事事,交友不慎染上毒品。2020年6月,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转入我所强戒,入所前王某妻子与其办理了离婚手续。王某入所后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不能正视自己的违法行为,认为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变得极不合群。民警与其谈话时,王某态度消极,不愿配合,教育矫治工作推进比较迟缓,效果也不理想。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通过多次与戒毒人员王某进行谈话以及查询档案、与其家属沟通,我们了解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错误的认知,认为吸毒就是个人行为,并不存在危害他人的违法行为;第二,王某妻子在其吸食毒品后主动与其离婚,王某一直难以接受、耿耿于怀;第三,王某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七十多岁自己不能尽孝,反过来还要照顾自己。根据王某的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认为王某的情况其根本症结在于认知上存在偏差,离婚更加剧了其错误认知的强度,选择封闭自己,消极对待戒治,但内心的孝念又无时无刻不说明了其还存在改造的可能性。我们针对王某的具体情况,大队及时召开戒治分析会,统一认识,明晰思路,细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教育,纠正错误认知。通过法规教育促使其认识到思想上的误区,进而反思、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宽严相济,筑起信任桥梁。在日常管理上采取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增加人文关怀,鼓励王某多沟通多学习,筑起信任的桥梁。

(三)温情帮教,走出自我封闭。通过与其妻儿沟通,让其找回家庭的温馨,母亲的帮扶让其重燃家庭责任心,积极接受教育戒治。

(四)靶向施教,促进根本转变。创造展示特长的平台,让其尽情发挥,实现自身价值,找回戒毒信心。

二、实施情况

大队民警通过从改变其错误的认知入手,有计划地对王某开展了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采用多种戒治手段将教育矫治工作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教育矫治效果。

(一)加强法治教育,纠正错误认知

针对其“吸毒属个人行为,不危害他人就不违法”的错误认知,大队民警通过集中授课和日常教育等时机,对其进行普法教育宣讲,尤其着重学习“吸毒即违法”的法律规定,从懂法、知法、守法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不断强化其法纪观念。通过每周一次个别谈话,让其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吸毒违法行为,不断促使其走出思想误区。

(二)营造宽严相济戒治氛围,筑起信任桥梁

在日常教育管理上,将戒毒人员王某的管理等级列为严格,要求其严格遵守制度规定,实施重点关注,同时包教民警在日常教育矫治中,时刻关注了解其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开展经常性谈话教育,询问了解其饮食、睡眠等情况,让其意识到有困难找民警是可以帮助其解决的,同时安排互助组人员关注其一言一行,有情况及时报告,增强了戒毒人员王某对帮教民警的信任,不断打开心扉。

(三)构建家庭参与温情帮教,走出自我封闭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矫治,我们明显感受到,戒毒人员王某对于毒品的危害和后果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认知,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吸毒的违法行为,且对于民警也有了基础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大队民警开始联系戒毒人员王某的家属,帮助其寻找缺失的家庭。由于王某入所前妻子已经主动离婚,也没有进行过探望,儿子也对其失望透顶,从不接听亲情电话,只有年迈的母亲每个月会来探望王某,正是母亲的探望与教导让王某重燃了对家庭的责任心,对前妻儿子怀着深切的期望与懊悔。民警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与其前妻取得联系,并告知他们王某的近况,希望他们能够给予王某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增强戒治信心。王某前妻也在亲情电话中表明了要再给王某一次机会的想法,并要看他表现。听到这番话,王某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内心压抑的情绪也得到释放,并下定决心积极戒治,争取早日出所,求得前妻的谅解。

(四)发挥特长增强自我意识,促进根本转变

通过教育矫治,王某已经能基本适应戒治生活,但王某性格内向,还是存在有自卑的情绪,为此大队民警决定发掘其长处,点亮其闪光点。通过了解发现王某虽然性格内向,但在生产劳动方面确是个好手,每天的生产任务总是最先完成的,为此民警决定将此作为突破口,将王某树立为生产标兵,为其他戒毒人员传授生产方法,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此项活动,不仅使王某变得更加自信,也融洽了与其他戒毒人员的关系,王某的戒治信心得到了明显强化,行为表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矫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王某各方面都有明显转变。大队民警针对王某的个案,为其制定的戒治方案,戒治效果非常明显。现在戒治信心明显增强,自我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一改之前自卑、自责、自我封闭的状态,能够遵守所规所纪,深刻认识到吸毒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内心上积极希望彻底戒除毒瘾,早日出所,求得家人原谅重归家庭。

【案例思考】

通过王某这个案例,我们发现有许多戒毒人员在入所前其实对毒品没有很强的渴求感,只是在突然遭受重大变故的情况下,意志消沉、情绪低迷,往往交友不慎染上毒品,这类戒毒人员在强戒初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民警要多关注第一次强戒人员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态度消极冷漠的戒毒人员,用好谈心手段,从关心入手、教育出手、信心下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做好个案研究,开展综合教育矫治,帮助其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让这类戒毒人员的第一次强戒成为最后一次,让其重拾社会责任,重归美好家庭。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