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拓展“一体两翼”服务内涵助力照管对象孙某成功融入社会的案例

拓展“一体两翼”服务内涵助力照管对象孙某成功融入社会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后续照管制度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于巩固强制隔离戒毒效果、促进戒治操守保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近年来江苏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提出了后续照管“一体两翼”融合构想,2021年7月南京市司法局选派大连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进驻基层司法所参与后续照管对象的帮扶救助和重点培育,探索将照管民警、后续照管社工、社区网格员、照管对象家庭成员等组成多维一体的帮教责任小组,帮助照管对象真正做到“个人安定、家属满意、社会认可”,实现基层后续照管戒治效果、社会效果双统一。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照管对象孙某,男,35岁,自幼生活在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经济困难,初中毕业之后便放弃学业进入社会,由于父母是文盲,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监管与教育,其与社会不良青年厮混在一起,在长期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过程中,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渐渐走上吸食毒品的道路。从初次吸食毒品到被抓,再到强制戒毒,吸毒年限已有10多年。在2020年7月期满解戒后,孙某与所在服务站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后续照管协议,期满后为帮助保持操守,在民警建议之下,又与服务站续签了“千人工程”协议书。

(二)方案制定

据服务站社工称,孙某初来报到时,举止木讷,目光游移,具有明显的对抗情绪,对于个人及家庭情况有所隐瞒,不愿多说,之后每次与其对话都显得极其厌烦,针对此情况,照管民警基于孙某特点与服务站社工合议,修改最初方案,制定了以下方案:

1.联系村委主任,一同前往孙某家庭进行深入走访。

2.与孙某进行摄入性谈话,了解孙某逃避现实的真实意图,以沟通、接纳、保密的态度与孙某交流,帮助其打开心扉,为后续照管工作建立基础。

3.邀请孙某父母进行座谈,帮助孙某修复家庭关系。

4.开展帮教,联合多部门为孙某解决实际困难,助其脱贫就业。

5.通过一系列帮扶救助,与孙某构建感情基础,助其重建社会信心,回归正常生活。

(三)方案实施

1.深入走访摄入谈话,了解症结所在

在走访中照管民警通过耐心详细询问,了解到孙某家庭构成复杂,上面有两个哥哥打零工为生,且都没有成家,其父亲年轻时在外地打工,如今患有心脏病卧病在床常年吃药。孙某自己原本有家庭,但因为常年吸毒导致离异,同时需要抚养10岁儿子,又因为“坐过牢”找不到工作,经济非常困难。

照管民警对孙某的家庭情况和面临的困难表示关心之后,立刻电话联系南京市大连山强戒所康复指导科,确认孙某因经济困难、婚姻破裂、社会偏见,目前的抵抗情绪是一种自卑感导致的自我否定和逃避现实。为此,我们在后续照管服务站心理室为孙某进行SCL-90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其有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症状。为解决孙某目前的心理问题,民警采取对症下药、主动出击的方式,结合孙某的家庭环境、吸毒经历、性格缺陷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分析产生消极心理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首先提高自我认知,鼓励其要采取正确的对待自卑的态度,建立积极的合理的自我评价观念;其次通过心理学中的补偿与升华帮助其认清自我,悦纳自我,勇于面对,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最后使其敞开心扉,彻底消除对抗逃避的心理防线,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采取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2.部门融合协作帮扶,重燃生活信心

根据后续照管“融合发展”的构想蓝图,民警按照分步进行、层层递进的方式全面介入孙某的家庭、就业、子女教育等后续照管服务,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首先,因孙某以前长期吸毒,经济困难,家庭关系淡漠,为修复其家庭损害,服务站一方面通过“春风行动”启动应急基金向区司法局申请了500元特殊人群困难补助金,另一方面联合其所在村委会主任邀请孙某父母和哥哥举行座谈会,会上强调家庭关系对于后续照管的重要性,劝说家人主动接纳孙某,帮助孙某回归生活正轨。期间了解到孙某的哥哥从事木匠工作,照管民警也做通其哥哥思想工作,带着孙某一起出工,在修复家庭感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解决孙某一部分经济来源,另外也要求村委承担孙某的生活监督,及时反馈孙某的日常表现给予家人,在家人接纳的同时,教育孙某也要承担家庭义务。

其次,通过与其家庭接触也了解到,孙某由于常年不在家,加上家中实际居住面积狭小,服务站积极协调街道、民政等部门,为其申请廉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同时由于孙某回家,前妻不再抚养小孩,为实现小孩就近入学,服务站主动协调教育局办理转学手续,让孙某的家庭生活不再有后顾之忧。

最后,民警利用阳光帮扶基地为解决孙某生活、就业困难问题,请求区司法局联系基地将孙某纳入临时就业安置对象,为孙某办理了入职手续,在其食宿、培训、咨询、辅导、救助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怀,成功解决了孙某的长期生活就业困难,为其回归社会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3.修复社会支持网络,树立人生目标

孙某目前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其所认为的社会偏见所造成的,照管民警在与其多次的交流中,孙某总把自己贴上标签,认为自己是吸毒的被社会淘汰人员,在主观上就认为自己无法被社会接受,同时客观上在之前的生活求职经历来看也确实受到了一些社会面不公正的待遇,如此也加剧了孙某自卑逃避的消极心理。为修复孙某社会支持网络,照管民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从亲戚朋友、邻里社区、政府部门等多方寻找感情基点,增强孙某心理弹性,培植其重建积极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先,照管民警通过南京市大连山强制隔离戒毒所寻找到与孙某同期收治的解戒人员邢某,了解到邢某目前通过自主创业生活已经步入正轨,民警邀请邢某与孙某进行交流开导,分享其出所后的心理历程,通过他人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感染孙某,摈弃孙某所谓吸毒人员无法融入社会的消极情绪。

其次,司法局法宣科与服务站联合邀请孙某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国际禁毒日”普法宣传,在宣传点分发禁毒普法材料,引导人民群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在后续照管对象座谈会上,鼓励孙某以成功戒治毒瘾的新生姿态发言,分享戒毒经历,交流照管感受,直面过去迎接未来,为其他后续照管对象如何正确保持操守提供经验。让孙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树立正面典型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再次,照管民警联系孙某所在社区,邀请其参加社区防疫工作,在2021年7月和2022年4月本区重点防控时期变身“大白”,多次担任社区全民检测点登记员和物资分发员,为此社区专门为其谱写专题报道,表扬孙某的先进个人事迹,让孙某在为老百姓服务中得到社区和群众的肯定,也让其与社区干部之间的感情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最后,在孙某逐渐回归正常生活之中,照管民警不失时机对其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明确外界的帮助都是暂时的,其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身努力保持操守得来的,作为一个曾经长年吸毒的照管对象,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再深陷泥潭,培养个人戒毒意志力;摈弃帮扶依赖性,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实施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多次家庭走访、会见座谈、教育帮扶等有效措施,孙某不仅解决了出所以来的贫困、失业、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现实困难,心理上也逐渐从自卑对抗变得积极乐观,从逃避到被动接受再到现在主动寻找民警抒发心情,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孙某彻底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了割裂,用其自己的话来说,“照管民警对我毫无保留的关心帮助,就像一座明灯照亮了我漆黑的内心,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

在今后的“千人工程”培育计划中,孙某表示自己在阳光基地工作之余,和哥哥的木匠经营也干得很有起色,准备在今年合伙创业,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家庭的接受、社会的认可,成为一名奋进向上的好青年。

【案例思考】

(一)正确认识照管对象的性质,提供专业的照管服务

照管对象都是解戒回归人员,一朝吸毒,终身戒毒,保持操守需要戒毒人员终身对抗和坚持,也就决定了后续照管工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然而基层司法所从事后续照管社工专业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与社矫和安帮细分开来,而专门从事戒毒工作且具有先进戒毒经验的戒毒所民警的到来可以从照管对象身心康复、操守保持、家庭生活全方位的分析排查和制定方案,有效帮助照管对象回归社会。

(二)结合照管对象的实际需要,寻求多样化帮扶服务

“千人工程”作为一种长期性关怀救助培育机制,不仅仅需要在短期内提供困难补助,也要利用“融合发展”构思,多渠道畅通,譬如对接戒毒所在技能培训、身体康复、心理矫治等环节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共享;联合民政、律师协会等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就业、医疗、住房、法律服务等照管对象回归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民生问题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关心帮扶;在街道社区层面由综治社工和网格员结对本辖区解戒人员,全面关心了解其居住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加深照管对象与街道社区的感情。总之,将后续照管与社区康复一同纳入禁毒戒毒工作范围,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负责、责任共担”的部门协作融合运行的工作机制,依然是后续照管工作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

(三)从维护社会和谐出发,继续探索创新后续照管工作

最后,后续照管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目前仍然处在探索、完善、发展的阶段,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从社会面上来讲低复吸率也是个人家庭的需要,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思维,群策群力,推动后续照管工作法制化、社会化进程,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更大贡献。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