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抑郁质”戒毒人员李某开展教育戒治的案例

对“抑郁质”戒毒人员李某开展教育戒治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自愿戒毒人员李某,男,40岁,广东中山人,中专文化,是家中独子,自小备受宠溺,家庭环境优越,性格耿直内向,重义气,中专毕业后误交损友染上白粉,因吸毒曾被劳教4次、强戒1次,因贩毒被判刑9个月,2015年5月首次来所戒毒康复,而后擅自离所被开除;2015年8月再次被亲属送来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参加自愿戒毒。

入所初期,李某情绪低落,行为孤僻,不太合群,非常敏感,对亲属、对戒毒康复抵触心理强,总是觉得非常无助,自暴自弃,不愿意参加任何康复训练活动,戒毒意志非常薄弱,经常流露出离所的念头,放假时也不愿意回家探亲,亲情感、责任感欠缺。鉴于上次李某已有擅自离所记录,该所将其列为重点管理人员。

【方案制定】
教育部门、心理辅导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李某所在的管理区成立教育矫治小组,研究制定针对李某的个人教育戒治方案。 (一)分析摸排 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对李某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摸排诊断,经《陈会昌气质量表》测评,李某抑郁质单项得分21分,属于典型抑郁质气质类型,情绪非常敏感,为人小心谨慎,容易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内倾性明显。 (二)心理辅导 改变认知 安排专职心理咨询师跟踪介入,制定针对性心理咨询方案,对李某开展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调节心理状态,改变认知。安排一名民警作为李某的专职辅导员,安排两名同乡康复人员结对帮扶,及时跟进思想动态。 (三)康复训练 综合戒治 制定“包干民警+同伴帮扶成员+家属”三位一体的综合戒治计划,开展综合性康复训练,包括体能训练、社会训练、拒毒训练等。 (四)延伸帮教 巩固提高 联合李某家庭和其所在街道社区共同做好对接帮扶,巩固和提升教育矫治效果。
【实施情况】
(一)全程开展“一对一”民警辅导和“多帮一”同伴帮扶 抑郁质的人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敏感又多愁善感,人际交流沟通不畅,容易自暴自弃,对此,所里安排了业务素质突出、有经验的民警担任李某的辅导员,每周进行一次“一对一”的聊天谈心,加强与李某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他有心事愿意找辅导员聊,有困难愿意找辅导员帮,有想法愿意找辅导员谈,不断打破其心理壁垒,逐步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为了帮助李某改善人际关系,民警教他运用“换位思考法”,引导他多与人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避免焦虑、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 挑选几名康复成效好的康复人员组成同伴帮扶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座谈互动,谈谈一周的康复收获和心得,相互表扬肯定,同时以不记名“小纸条”的形式相互查摆存在不足问题,相互鞭策鼓劲。 (二)开展为期2个月的心理康复训练 目标是帮助李某了解并接纳自己,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情绪。安排专职心理咨询师对李某跟踪介入开导,制定针对性心理咨询方案,先后对其开展5次个体心理辅导,调节心理状态,改变其认知。 抑郁质的人行为表现为孤僻,不太合群,对他人抵触心理强,对此,在个体心理咨询期间,心理咨询师引导李某参加了3次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其学会并习惯与人相处合作,鼓励他在集体中积极表现,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功。 民警还得知李某能歌善舞,于是创造机会让他参加唱歌、演讲等比赛,让他大胆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肯定自己。 (三)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能康复训练 目标是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因长期吸毒李某身体瘦弱、抵抗力差、经常失眠,在心理症状缓解后,鼓励他锻炼身体,安排他学习心理健康操、十八式太极拳,参加篮球队、晨跑队等,每天参加不少于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测试其百米跑速度、引体向上个数、心肺功能等项目,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效果。辅之以小组比赛、团队竞赛等方式,激发李某参与体能康复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会适应训练 李某进出劳教、强戒所5次,处于封闭的环境长达十几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出现社交障碍,踏入社会便不知所措。对此,民警经常为他开设“小课堂”,分析毒情形势、就业形势等,鼓励他多读书看报,多关注时事新闻,利用节假日多参与社会训练。在民警的帮助下,李某还加入了所志愿服务总队,成为一名义工,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前往敬老院、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帮助老人、儿童,杂活累活抢着干,赢得了三水义工联等领导的一致好评肯定。3个月以后,李某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交障碍明显缓解。 (五)全程开展“所地+所家+所社”无缝式延伸帮教,巩固成效 李某自小被宠溺,亲情感、责任感欠缺,起初放假都不愿意回家探亲,与父母关系紧张,对此,依托所成立的康复人员家属促进会,民警与李某父母建立每月一次的电话联系,开展每季度一次交流座谈,同时,专门安排民警前往李某家家访,为双方牵线搭桥,通过不懈努力,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民警还联系了李某所在社区街道、社工,形成“所地+所家+所社”无缝式延伸帮教机制,多方沟通、多方联动、共同照管李某,形成全方位帮教网络,时刻督促他坚定戒毒信念,不动摇,帮助他不断巩固戒毒成效。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教育部门、心理辅导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李某所在的管理区成立教育矫治小组,研究制定针对李某的个人教育戒治方案。

(一)分析摸排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对李某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摸排诊断,经《陈会昌气质量表》测评,李某抑郁质单项得分21分,属于典型抑郁质气质类型,情绪非常敏感,为人小心谨慎,容易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内倾性明显。

(二)心理辅导改变认知

安排专职心理咨询师跟踪介入,制定针对性心理咨询方案,对李某开展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调节心理状态,改变认知。安排一名民警作为李某的专职辅导员,安排两名同乡康复人员结对帮扶,及时跟进思想动态。

(三)康复训练综合戒治

制定“包干民警+同伴帮扶成员+家属”三位一体的综合戒治计划,开展综合性康复训练,包括体能训练、社会训练、拒毒训练等。

(四)延伸帮教巩固提高

联合李某家庭和其所在街道社区共同做好对接帮扶,巩固和提升教育矫治效果。


【实施情况】

(一)全程开展“一对一”民警辅导和“多帮一”同伴帮扶

抑郁质的人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敏感又多愁善感,人际交流沟通不畅,容易自暴自弃,对此,所里安排了业务素质突出、有经验的民警担任李某的辅导员,每周进行一次“一对一”的聊天谈心,加强与李某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他有心事愿意找辅导员聊,有困难愿意找辅导员帮,有想法愿意找辅导员谈,不断打破其心理壁垒,逐步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为了帮助李某改善人际关系,民警教他运用“换位思考法”,引导他多与人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避免焦虑、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

挑选几名康复成效好的康复人员组成同伴帮扶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座谈互动,谈谈一周的康复收获和心得,相互表扬肯定,同时以不记名“小纸条”的形式相互查摆存在不足问题,相互鞭策鼓劲。

(二)开展为期2个月的心理康复训练

目标是帮助李某了解并接纳自己,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情绪。安排专职心理咨询师对李某跟踪介入开导,制定针对性心理咨询方案,先后对其开展5次个体心理辅导,调节心理状态,改变其认知。

抑郁质的人行为表现为孤僻,不太合群,对他人抵触心理强,对此,在个体心理咨询期间,心理咨询师引导李某参加了3次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其学会并习惯与人相处合作,鼓励他在集体中积极表现,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功。

民警还得知李某能歌善舞,于是创造机会让他参加唱歌、演讲等比赛,让他大胆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肯定自己。

(三)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能康复训练

目标是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因长期吸毒李某身体瘦弱、抵抗力差、经常失眠,在心理症状缓解后,鼓励他锻炼身体,安排他学习心理健康操、十八式太极拳,参加篮球队、晨跑队等,每天参加不少于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测试其百米跑速度、引体向上个数、心肺功能等项目,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效果。辅之以小组比赛、团队竞赛等方式,激发李某参与体能康复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会适应训练

李某进出劳教、强戒所5次,处于封闭的环境长达十几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出现社交障碍,踏入社会便不知所措。对此,民警经常为他开设“小课堂”,分析毒情形势、就业形势等,鼓励他多读书看报,多关注时事新闻,利用节假日多参与社会训练。在民警的帮助下,李某还加入了所志愿服务总队,成为一名义工,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前往敬老院、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帮助老人、儿童,杂活累活抢着干,赢得了三水义工联等领导的一致好评肯定。3个月以后,李某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交障碍明显缓解。

(五)全程开展“所地+所家+所社”无缝式延伸帮教,巩固成效

李某自小被宠溺,亲情感、责任感欠缺,起初放假都不愿意回家探亲,与父母关系紧张,对此,依托所成立的康复人员家属促进会,民警与李某父母建立每月一次的电话联系,开展每季度一次交流座谈,同时,专门安排民警前往李某家家访,为双方牵线搭桥,通过不懈努力,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民警还联系了李某所在社区街道、社工,形成“所地+所家+所社”无缝式延伸帮教机制,多方沟通、多方联动、共同照管李某,形成全方位帮教网络,时刻督促他坚定戒毒信念,不动摇,帮助他不断巩固戒毒成效。

【案例思考】

(一)效果

通过综合教育戒治,抑郁质的李某各方面情况明显好转。一是恢复生活信心,确立人生新目标。他考取了汽车美容证,掌握了电感线圈品质技能,工作勤恳,认真负责,他积极乐观,开朗上进,喜欢与人聊天,愿意参加各种康复训练,一到放假就约上三五好友相聚,逢年过节就回家探亲,享受天伦之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李某还赢得了女康复人员吴某的芳心,两人相约一起坚守戒毒康复,走过风风雨雨。2017年3月步入婚姻殿堂后,李某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坚守小家。二是自我调控力和戒毒信念不断增强。李某变得宽容平和,不再为了小事斤斤计较,情绪变得稳定,不会经常生闷气,低落郁闷,处事应变能力明显提升,遇事不再惊慌失措,碰到困难会想办法,不再优柔寡断,戒毒信念增强。至今已保持操守2年7个月。三是懂得了责任与感恩。参加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后,李某对戒毒康复工作理解越多,信念就越坚定,身体好了,心理成熟了,也学会了包容、理解和感恩,懂得了责任。每到佳节,李某夫妻俩都会陪家人过,并跟家人分享自己的康复成果。今年春节,李某妈妈特地打电话给民警拜年,感谢政府挽救了李某,还给了他儿子一个家。

(二)思考

抑郁质的人情绪不稳定,神经运动易兴奋,但是不外露。所以常常表现为多思、多虑、想象力丰富,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压抑的心态,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帮助他了解并接纳自己。抑郁质的人要充分了解自己气质类型的特点,正确对待自己,无须妄自菲薄。要充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不要因自己气质上的某些弱点过分自卑,认为自己在社会中毫无价值。

二是帮助他善于扬长避短。人的气质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变化,气质也会随之改变。所以绝不能宿命地看待人的气质,要在原有的气质类型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如抑郁质的人敏感性强。这一气质特点既可以表现善观察、爱思考等优点,也可以表现出疑心重的弱点。要克服弱点,展现自己气质中美的方面。

三是帮助他建立自信心。抑郁质的人内向、好反省、不善表达,许多思想经常埋在内心深处,不易显示出他们的才华,从而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进而更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加强自信心的训练是他们克服软弱退却的好办法。如尝试着到集体中表现自己,把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对众人谈出来,大胆地承担任务,果断地做出决定……慢慢地就会越来越自信,甚至可以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别人所不及的优势,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四是帮助他培养乐观情绪。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就要学会从多方面去观察事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即使遇到了挫折,也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从“祸兮福所倚”的角度去考虑。另外,抑郁质的人还要培养自己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勇气。在困难面前不是叹息发愁,而是努力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