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王某个性化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王某,男,35岁,初中文化,已婚,白山市人,在强戒前靠开出租车谋生。吸食毒品为冰毒,2016年被公安机关予以社区戒毒后,同年被公安机关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王某四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母亲改嫁,至今与母亲无任何联系,从小与奶奶生活感情较好,至今健在。这种破碎的家庭对幼年的王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正是这种畸形家庭和从小奶奶对王某的溺爱,造成了王某任性、叛逆、偏执、自卑、自尊心强的性格。初中时期王某便辍学,2010年开始吸食毒品,2016年与妻子结婚,入所时刚刚结婚一个月。
该戒毒人员自2016年入所以来,由于刚刚结婚一个月便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思想状态波动较大。精神涣散,态度较差,食欲很差,吃的很少,基本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生活卫生打扫不积极,被同寝室的戒毒人员排斥。对戒毒生活感到厌倦,表现为经常愁眉苦脸,内心烦躁,导致不能正常的生活和与他人交流,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该戒毒人员的消极表现给大队的整体戒治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1. 成立专门小组
针对该戒毒人员的现实状态,成立专门小组,对王某进行个性化矫治工作并在王某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生产劳动过程中,安排表现积极的戒毒人员进行引导。
2. 分析原因,找准症结
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王某由于长期吸食毒品身体素质较差,长期饮食无规律造成胃病。
(2)戒毒人员王某,文化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吸毒只是个人行为,没有意识到吸毒是违法行为;对毒品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
(3)缺乏亲情,感受不到家人的温暖,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家庭原因王某自幼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教育引导,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亲情关系的淡漠。王某入所前与妻子刚结婚,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对于婚姻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对于妻子产生出较强的愧疚感和思念之情,担心妻子会与其离婚,对未来的人生缺少希望。
(二)实施情况
1. 针对其身体素质较差的问题,民警加强了对王某的舞步操、手语操、队列训练等一系列康复训练,注重运动节奏和强度,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王某的身体素质,同时增加了篮球,太极拳等康复训练,舒缓身心的同时,也提高了王某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日后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针对其文化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 对其加强文化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学习,平时个别谈话中,也加入法制教育,讲解法律知识,开展了普法教育,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改变王某的错误观念,帮助其深刻认识到,吸食毒品、购买毒品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与其一同探讨生活中可能出现问题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我,努力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 针对其对毒品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的问题。主要采取对其进行专题教育,开设专题课程,组织观看毒品警示教育片,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等,鲜活的案例使其从内心深处惧怕毒品、厌恶毒品,从而远离毒品。
4. 针对其性格孤僻,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在平时多营造良好氛围实现亲情投入的方法,拉近心理距离。在日常谈话中多多进行心灵沟通。进行心理矫治及心理疏导,适时开展各种松弛训练,扩大其交往范围,建立支持系统,逐渐使其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改善其人际关系。
5. 针对其家庭问题,在日常管理中,民警从思想上对其进行耐心教育,悉心引导,从身体状态上给予关心询问,并定期进行身体状态检查,利用谈话时间,发掘该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寻找该戒毒人员自身特长,与其一同建立和制定未来规划。为其购买相应的正能量书籍,与其一同发掘生活中的成功典型,培养自信心,激发其斗志,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其多打亲情电话,多与妻子和奶奶进行有效的沟通,舒缓心理压力,排解思念之情。
(三)矫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生活、生产、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教育,王某,逐渐树立起戒毒的信心,能较为积极的融入集体当中。其在纪律、卫生、内务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对于家庭有了较强的责任心,同时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自身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憧憬。面对该戒毒人员目前的状态,对其进行的教育矫治工作也有了显著的效果。
【案例思考】
从个案中得到的启发
(一)加强自身学习武装头脑。
在抓好戒毒人员教育的同时,大队民警也不忘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认真学习《戒毒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禁毒法》、《警察法》等文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摆正心态,端正位置。
戒毒工作中民警与戒毒人员的目标是一致的,戒除毒瘾,这就需要民警要有正确的认识,摆正心态,端正位置。正确认识个案化教育矫治,做到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强化入所教育谈话的重要性,有效及时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教育。
(三)真心温暖,真情感化
戒毒工作是一场长久战,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来对待这些戒毒人员,用爱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用耐心帮助他们了解毒品的危害;用强烈的责任心帮助其正确戒掉毒瘾。戒毒生涯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和历练,让戒毒人员相信自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真正书写自己的人生,作为民警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理念,有效地运用教育矫治实践所取得的经验,让每一位戒毒人员可以真正的拒绝毒品,永不复吸,还父母一个健儿,还社会一个好人。